《历史学科比较类试题的特征及解答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科比较类试题的特征及解答技巧.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论文之比拟类试题的特征及解答技巧 渭滨中学 钱海燕内容提要:基于历史比拟类试题在现行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重要地位,摘选2012年度高考典型试题例如剖析,以期考生理解何谓比拟类试题、呈现特征如何、解答技巧总结和如何应对。关 键 词:比拟类试题征询题指向、设征询指向、答题指向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涉及比拟类试题的调查屡见不鲜。以2012年为例,新课标全国卷第46题第(1)征询“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第47题第(1)征询“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征询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广东卷第39题第(2)征询“19世纪
2、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山东卷第29题第(1)征询“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福建卷第38题第(1)征询“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等,均是比拟类历史试题的典范。一、何谓比拟类历史试题比拟类历史试题,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认识进展类比或比照,归纳出一样点、不同点或者发生的动态变化。由此,界定比拟类历史试题的按照,一般而言按照设征询指向即可推断,如“概括指出的不同之处”“概括指出的共(相)同之处”“概括指出的异同”“概括指出发生的变化”等。“不同”与“变化”均提示
3、了动态过程,即由初状态到末状态的过程中出现了状态的变化,而“一样”则表达了由初状态到末状态的过程中一种静态的稳定。比拟类历史试题,从调查的角度看,其类型大致包括比拟背景和缘故类试题、比拟过程和内容类试题以及比拟作用和阻碍类试题等。从解题思路看,比拟类历史试题的作答要求,按照比拟对象呈现的方式可分为集中阐释型和分别阐释型两种;按照比拟分析的详细要求可分为共同点阐释(对静态的描绘)和不同点阐释(包括“变化”,均是对动态的描绘)。下面试举几例,期许我们比照拟类历史试题的特点及解答有一定的感悟吧。二、比拟类历史试题典例及解答【典例1】(新课标全国卷,47)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使德国堕入受奴役地位
4、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本人假设法国和意大利预备利用它们临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诚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完毕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本身同样会走向消灭,由于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严密地联络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才能之内,我们能够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能够防止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 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征询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
5、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分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过程和内容”类比拟的试题。首先抓住设征询指向“不同之处”,推断征询题解答属于动态概括;其次,抓住征询题指向“在德国赔款征询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设定“凡尔赛和约规定”是“初状态”,那么“凯恩斯的主张”则是“末状态”;然后,抓住答题指向“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对“不同之处”的动态概括,既需要“按照材料”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才能做出精确的动态概括;最后,认真阅读和比照材料,觉察材料并没有介绍“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国赔款征询题,说明“凡尔赛和约规定”需要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即凡尔赛和约关于德国赔款征询题规定“苛刻的巨额赔款
6、,完全减弱德国”,而材料介绍了在德国赔款征询题上“凯恩斯的主张”:“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才能之内,我们能够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即“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据此,分别阐释即可。【典例2】(12广东卷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能够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征询答征询题。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 致知”的阻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
7、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品种型等(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缘故。(12分)【分析】此题材料一涉及第(2)征询“变化”及“变化的缘故”,属于典型的“过程和内容”、“背景和缘故”类试题的综合比拟调查。 首先抓住设征询指向“如何样的变化”,推断征询题解答属于动态概括;其次,抓住征询题指向“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8、按照时间信息设定“19世纪中叶”的“格致”是“初状态”,那么“19世纪末到民国初”的“赛因斯”则是“末状态”;然后,寻找答题指向,此题的答题指向并没有明确指定,一般可按照“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最后,认真阅读和比照材料,觉察材料论及“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即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可概括为技术、制造之类的西方“器物”层面。材料同时介绍了“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即“从事科学,讲求政艺”“科学的理性精神”,可概括为“民主科学”。由
9、此,分别阐释即可。至于“变化的缘故”需要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抓住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化,从鸦片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近代经济构造的变动、戊戌变法政治主张、辛亥革命后果缺陷和新文化运动主张等方面集中阐释概括作答即可。【典例3】(12山东卷28)在历史开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 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征询题。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
10、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征询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分析】此题材料二涉及第(2)征询“有何进步之处”, 属于典型的“过程和内容”类比拟题。首先抓住设征询指向“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意即严复与洋务派的主张既有一样之处,也有与洋务派观点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地点即为“进步之处”,推断征询题解答属于静态描绘与动态概括的综合;其次,抓住征询题指向“严复在对自强征询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设定“洋务派对自强征询题的认识”是“初状态”,那么“严复对自强征询题的认识”则是“
11、末状态”;然后,寻找答题指向,此题的答题指向“据材料二”,能够获取“严复对自强征询题的认识”信息,而“洋务派对自强征询题的认识”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后,认真阅读和比照材料,严复主张“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治标”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养。“治标”是他与洋务派的一样点,“治本”是他与洋务派的不同点。据此阐释即可解答。三、比拟类历史试题的解答总结及应对策略通过以上比拟题的解答例如,其解答总结能够归纳如下:首先审读试题,按照“征询题指向”,明确比拟对象的比拟点,即在哪一或哪些方面进展比拟?即推断试题属于比拟背景和缘故类仍然比拟过程和
12、内容类?或者是比拟作用和阻碍类?其次,按照“设征询指向”,明确比拟方向是静态描绘(一样或类似)仍然动态概括(不同或变化)?假设是动态概括,就需要设定比拟对象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然后,按照“答题指向”,明确比拟点是“按照材料”阐述仍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或者是“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按照材料”阐述,就涉及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的才能,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就必须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进展归纳概括;最后,从每个比拟点出发,对各个比拟对象的相关信息进展比照分析,求同存异,进展集中阐释或者分别阐释,由此表述成文即可。比拟类历史试题的“答题指向”往往是“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因而,要做好比
13、拟类历史试题,关于“按照材料”阐述,在平时训练中需要历练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的才能。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由于必须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进展归纳概括,因而后期复习需要我们留意对以下考点进展比拟式的梳理,方能提高我们的归纳比拟才能。1.中国古代史:主要朝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以及选官制度的变化及时代特征;唐宋以降商品经济开展、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和市镇兴起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以儒学为主线的传统主流思想演化等。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主要表现和本质特征及其深层缘故、国际背景和互相关系,如近代工业开展的曲折历程,各种救国救民思想包括改良、改革和革命思想的演化和实践,全球视野下清朝前后期比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角下的抗日战争等。3.世界近现代史: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不同政体方式的特点及其构成缘故;工业革命对经济生活、社会构造、政治制度以及思想观念等各方面产生的深化阻碍; 1500年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开展趋势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领域的多样化表现。4.中外历史关联与比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时代等方面相近类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缘故的联络与比照;中国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阻碍,与西方民主制度构成与开展的比拟;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结果的比拟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