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新课标下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化学学科新课标下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学科新课标下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论文之新课标下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宜春中学张文秋探究实验课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展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协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诲”。探究实验课学习中,老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探究实验课学习是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我在实践中体会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学习情景是探究学习活动的背景和舞台。缺乏学习情景的“探究”只是一个要求解答的探究性习题或实验习题。失去了探究的背景和探究的气氛,探究的现实意
2、义和吸引力,就被淡化了。探究学习情景能使学生置于真实的征询题情景或对某个征询题的探究气氛中。能够使学生明晰地认识到征询题的所在,探究、处理该征询题的必要性或重要性,产生处理征询题的欲望;还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这不是解答习题和考题,不能靠援用、背诵课本或老师讲过的现成答案来处理征询题,必须通过本人的考虑、试验、材料查阅、与别人交流和讨论来处理征询题。创设情境有利于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的,还要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的氧化性探究实验实验教学程序如下:1、提出征询题:请同学们考虑实验的设计思想是
3、什么?为什么选铜作样本与浓、稀硝酸反响?那么铜与浓稀硝酸反响的实验现象又有什么明显区别呢?2、探究实验:学生在上述征询题的启迪激发下立即产生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随即,老师要安排学生分组进展铜与浓、稀硝酸反响的实验。学生实验前老师应讲清该试验的操作程序和本卷须知并作好观察记录。3、观察记录:铜与浓、稀硝酸反响实验记录 条件 现象 10ml 12mol/L、HNO3加1克铜 10ml 4mol/L、HNO3加1克铜 铜片外表 铜片外表立即产生气泡,最后铜片全部溶解 铜片外表产生气泡,最 后铜片全部溶解 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绿色,并逐步加深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逐步加深 反响速率变化 开场较慢较
4、慢,30s左右忽然加快 开场慢一段时间后反响有所加快.后又减慢 试管上部空间气体颜色变化 特别快变红棕色,后阶段颜色更深 开场淡红棕色,后成无色,试管口变红棕色. 试管外壁触觉变化 反响后触摸发烫 反响后触摸温热 比拟表中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剖析其中的差异点.即:(a)为什么浓硝酸跟铜片反响后得绿色溶液,而稀硝酸跟铜片反响后得蓝色溶液呢?学生最初提出可能是Cu2+浓度差异的,但溶液体积一样,反响掉铜片质量相等,特别容易排出这种可能性。联络NO2能溶于硝酸溶液,NO不溶于水,揣测“绿色”是Cu2+、NO2混合于溶液中造成的。(这是个难点,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如今可追征询:”如何样证明如此一个揣测?”讨
5、论后可得出以下验证方案:再加热浓硝酸跟铜片反响的绿色溶液,觉察又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溶液变成蓝色.(b)、为什么反响速率“ 慢快慢”的变化?引导学生从浓度、温度、催化剂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反响速率由“慢快慢”的变化是多种要素综合阻碍的结果.(c)、为什么试管上部颜色变化有明显差异?(d)、为什么反响后触摸试管外壁热感不同?从上面“由表及里”的剖析后,就可引导学生本人总结归纳。3、归纳结论:(1)、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2)、绝大多数金属能被硝酸氧化,且变价金属一般能氧化为高价态。(3)硝酸浓度不同可生成不同的复原产物.一般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一般不产生H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学科 新课 探究 实验教学 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