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科走向“开放”的科学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学科走向“开放”的科学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科学论文之走向“开放”的科学课 自新课程施行以来,通过两年多的探究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走“开放式”的科学教学之路,已是当前科学课教学的必由之路。一、“开放”的教材1、要敢于调整课程教科书只是教学的按照,是根底,但不能全部代替教学内容。教学主要按照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地调整或重组。正如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所说,“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构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才能。”例如,在执教科学第二册植物这一单元时,我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那样,把整个单
2、元的内容集中在短短的几课时内完成,而是把这一单元的内容按植物生长的周期规律分散成春天的植物、夏初、夏中、夏末的植物几个阶段让学生进展自主观察,并用本人擅长的方式建立“植物小档案”。学生们表现出特别高的积极性,有的同学把本人观察到的植物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用照相机照了下来,然后把照片贴在植物小档案上,而且还用简短的文字作了说明;有的同学绘画水平比拟高,拿起了画笔把本人观察到的画了下来;还有的同学采集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小草,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协助下制造了标本等等。就如此,学生们不仅增长了有关植物的知识,理解了植物的奇妙,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再如,在执教科学第一册天气与生活这一
3、单元时,我没有一味地按照教参上要求的教学顺序来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而是按照天气的实际情况对当天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下雨的日子让学生观察雨,刮风的日子让学生观察风,如此以来就防止了纸上谈兵、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或以完成课时任务为目的,不顾学生对自然知识认识的局限性,探求自然活动的真实性,学习的主动性、制造性和实践性,机械地使用教材。 2、要敢于拓充内容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材仅是我们教学生的“材料”,而不是我们教学生的“内容”。“开放”的教材确实是打通课本世界与课外世界的联络。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放手让学生从报刊、书籍,甚至从电视和互联网上
4、搜集各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材料,同时以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展览、科学欣赏等方式,进展全班、全年级或全校性的知识交流。例如,在执教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课时,课前同学们纷纷按本人的意愿从图书馆、杂志上、互联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例如,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世界各地的珍稀动植物图片、世界各国保护地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各种环保行为纪念日的详细时间等等。课下同学们还把本人搜集的各种材料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进展了展览。同学们在搜集材料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本身的知识,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才能
5、。知识的容量完全超出了教参课本的要求范围。 二、“开放”的课堂1、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和中心任务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同意学生按照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共同探究,把选择学习方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老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把交流的时机还给学生。例如,在执教古代计时器这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课前我制造了“古代计时器”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当同学们打开课件时,几种古代计时器的按钮图标出如今学生的眼前,我没有提任何详细的要求,而是让他们自主活动。只见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点击了本人感兴趣的
6、计时器图标按钮,进入分页进展探究,一边研究一边记录下结果。二十分钟后研究完毕,又自愿找好伙伴、好朋友结成小组,互相交流本人的收获,最后又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了全班性的交流。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分享彼此的研究结果,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开展。2、在大自然中探求新知作为科学课程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昂然兴趣。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小孩们学习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宽阔
7、天地。例如,在执教鱼这一课时,我没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研究课前预备好的几条金鱼标本,而是带着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鱼池进展自主观察和研究。让学生本人去理解鱼的外形特征,去观察鱼的活动,去探求鱼类的奇妙。学生通过观察鱼池中游动的鱼,特别快就获取了鱼的外形特征(纺锤形)和靠鳍游动的知识,还提出了“鱼喝那么多水,为什么不会沉到水底”等征询题。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几名学生在鱼池边解剖了几条鱼,学生解剖时觉察了鱼腮和鱼鳔。这时,又有同学提出:为什么鱼鳔内有空气?鳃和鳔有什么用呢?征询题的提出,说明学生确实进展了认真地观察与考虑。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才能,我没有当堂处理学生的疑难,而是让他们带着征询题本
8、人到课下去寻找答案。如此的户外观察研究活动学生们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敏锐地觉察征询题和自主处理征询题的才能。像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科学教材为学生创设了特别多如此的时机。例如,到户外观察研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动物中的昆虫、蜗牛、蚂蚁、各类脊椎动物;非生物中的石头、土壤、矿石;还有各种自然现象天气、四季、星空等等。因而,我认为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老师应尽一切可能提供、创设条件,充分利用周边的环境设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接触,使他们熟知四周的动植物、山水河流 日月星空等,使学生们明白得知识的获取不仅源于书本,而且自然界本身确实是学习的重要场所。而且老师也应改变教学中不断面对四
9、壁、单靠黑板、粉笔的传授方式,多带学生去野外采集、观察、游玩,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汲取大自然的营养,在大自然中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三、“开放”的教学评价封闭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题是老师,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唯一的裁判员,这种评价显然违犯“以学生开展为本”的要求。开放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的,既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因而要倡导老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且要以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对本人的学习状态、才能水平的认识不仅依赖于老师的评价,也以依赖于同学和自我的评价。 开放的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的,不仅看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前材料的搜集情况如何,课前的预备是否充分,小组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倾听别人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开放的课堂评价内容。通过如此的课堂评价,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详细的评价内容见下表: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总评 课前材料预备情况 上课发言情况 小组讨论实验情况 互帮互助情况 注:特别好 好 再努力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老师应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制造性地进展开放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欢乐,他们拥抱的不再是单调、乏味,而是充满金色阳光的童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