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浅谈学生自学才能的培养 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康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样学习的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一旦走出校门,他们就脱离学校,脱离老师,他们的学习不再有老师的教授和指导,只能靠本人去获取。因而,我们的教学不应仅仅是为了传授给学生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获得终生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开展性学习才能,那确实是自学。一个人具备了学习才能,不会的能够获得,会的能够进一步开展。培养学生自学才能远比单纯传授知识受用得多。一、加强预习,自我探究课前预习是学生感知新知识,开展思维的重要环节。每讲授一节新课前,都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催促学
2、生质难、质疑,自我探究。例如小学数学中,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就能够设计如此一组预习题:()什么叫分数?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书上八幅图各表示什么意思?最后两幅图为什么要用圈圈起来?()什么叫单位“”?单位“”表示什么?()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什么叫分数单位?按照以上标题,要求学生本人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并把不明白的地点画出来,如此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即便学生一时不能掌握新知识,也会有效地培养自学才能。二、设计练习题,鼓舞试做讲授新课前,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鼓舞学生大胆去试做,如此就如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顺利由知识此岸到达彼岸制造了条件。例如,教学“分数
3、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时,我先让学生尝试完成:“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然后让学生解答标题:“把粉笔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最后说说为什么如此做,从而推导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三、畅所欲言,因势点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上从不当“法官”,从不轻易说谁算的对,谁算的不对,而是制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例如有如此一道应用题:“某工厂运来吨煤,第一天用去了总数的,第二天用去了总数的,第三天用去了吨,还剩多少吨?”,尽量鼓舞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赛谁想的解法多,讲得有道理。有些学生特别快就列出了以下算式:() 60(
4、601/6601/512)() 60601/6601/512由此可见“殊途同归”,从而到达“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四、视点独特,一题多解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宇教授曾说过:“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因而,老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学会了自学例题,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答习题。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应用题”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学例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树是柏树棵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然后提征询:除了书上的解题方法外,你们还能想出多少种解题方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赛一赛,哪个小组解题方法多。同学们热情高
5、涨,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有的同学忙着发言,有的同学忙着补充,小组长忙着记录通过集思广益,同学们居然能想出10余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来!可见,同学们不但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才能,而且解题方法带有本人独特的见解,解题方法新、活,具有挑战性。实践证明:学生的自学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老师指导学习的过程中构成和开展的。那么老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到达“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应遵照按部就班原则,精心设计每节课,精心选择学生的自学内容,难易适中,既不打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不增加学生的压力。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小,意志尚未成熟,自制力和坚持力都特别差,在学习上经常出现时冷时热、有始无终的现象。因而学生自学才能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自学的成绩并不是信手拈来,需要长期如一日的努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反复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老师一旦觉察征询题,应该立即改变策略,逐步更新方法,才能使学生自学才能的培养更具有实效性,才能为他们走出社会后具有终身学习才能打下坚实的根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