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doc





《2022年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以“三农”咨询题为背景的分析关涛 烟台大学 教授 关键词: “三农”咨询题/集体土地所有权/社会保障“三农”咨询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土地历来被视为农民维持生存的根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也就成为相应的法律保障,但由于种种缘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完善就成为处理“三农”咨询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隔离政策,使众多的农村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农村土地承包制决定了我国农业仍以小规模分散运营为主,未构成普遍的规模效益,抗拒自然风险的才能较低,我国与兴旺国家相比,给予农业的补
2、贴特别少,因而有时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事实上,以农业占GDP的比例之小就不必盼望以处理农业咨询题为打破口来处理全部的“三农”咨询题。因而,为缓解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一矛盾,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处理“三农”咨询题的中心环节,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有效运营,才能积累、充实和增加农民集体的财产,以此保障农民的根本生活需求。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核心是互助合作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建立的,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三次变革。 1(P27-52)当初建立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初衷是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共同富有。我
3、国农村土地制度第一次变革的标志是1950年6月3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中心思想是通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将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这一阶段至1953年中共中央宣告土地改革已经完成而完毕。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消费力的开展,为国家工业化的起步奠定了根底,但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严峻的情况。为了执行“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道路,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通过互助合作和人民公社运动使土地的农民私有向集体所有、统一运营过渡。这一阶段从1953年开场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完毕,最终构成了“三级所有、队为根底”的集体土地所有制方式。在“三级所有、队为根底”的方式中
4、,消费队的消费运营活动总是遭到消费大队和人民公社的制约,人民公社和消费大队无偿调拨消费队资金和劳动力的情况普遍存在,人民公社经常无偿征用消费队所有的土地。2(P110)消费队土地所有权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地点在同一块土地上存在消费队、消费大队和人民公社三个所有权,这种现象与“一物一权”的民法原理是相矛盾的,土地的利用效率无法充分发挥,也势必挫伤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因而,从1983年起,中央决定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设。中央要求原来的公社一级和非根本核算单位的大队,是取消依然作为经济结合组织保存下来,应依照详细情况,在群众自愿的根底上,与群众商定,方式与规模能够多种多样,不要自上而下
5、强迫推行某一种方式。为了完善统一运营和分散运营相结合的体制,一般应设置以土地公有为根底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组织能够叫农业合作社、经济结合社或群众选定的其他名称;能够以村(大队或联队)为范围设置,也能够以消费队为单位设置,能够同村民委员会分立,也能够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到1985年,全国政社分设工作全部完成。绝大多数地点在原来的人民公社、消费大队和消费队解体后,相应组建了不同层次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国家通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使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别离,实行集体土地的家庭承包运营制,进入土地制度改革的第三个时期。其结果是激发了广大农民消费运营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
6、村消费力的开展,使一部分农民首先富有了起来,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农村贫困人口,加剧了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富分化现象。我国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是供农民维持其生存的,只有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才有权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因而农民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具有大陆法系传统民法中人役权的性质。 3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公布施行,在特别大程度上完善了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但这种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也决定了我国农业消费分散运营的特点而无法构成规模效益,仍不能使我国农村的土地成为维持和提高农民生活的根本保障。为了开展农村的公益事业,需要农民上交“村统筹”和“乡提留”,这是建立在农民收入增加的根底之上的,而农民收入的增
7、加,必须通过开展农村经济来实现,目前各地开展农村经济在特别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土地所得。为了应对入世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宏大冲击,减轻广大农民的生活负担,党的十六大将处理“三农”咨询题摆到重要位置,提出共同富有奔小康的战略目的。通过历史调查不难发觉,我国当初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目的是为理处理贫富差距咨询题,为了全国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有的道路。尽管如今看来当时有些激进,但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根本思路必定是利用有限的农村土地维持广大农民的根本生活需要。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应该成为独立的法人依照我国现行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我国宪法中有关农村集体
8、经济组织的规定(第8条第1款)先后进展过两次修正,现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运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运营体制。农村中的消费、供销、信誉、消费等各种方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豢养自留畜。”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方式特别多,各地并不统一。1998年修定的土地治理法第10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运营、治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运营、治理;已经属于
9、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治理。”依照这一规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有三种: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内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执行机构是村民委员会,至于村内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的执行机构,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要做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运营与市场化运作,就必须使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市场主体也确实是民事主体。假设从民法的角度调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主要咨询题首先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确。所谓“集体”一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民事主体能够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个体工商户、农村
10、承包运营户、个人合伙组织尽管具有一定的特别性,但仍能够适用有关自然人的规定,法人合伙也能够适用法人的规定。假如将“集体”看作一个特别的民事主体,那么该如何认识它的内部构造,也确实是说,它的决策者与其成员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义务关系,能否直截了当将“集体”作为民事主体列入民法典?对这些咨询题,假如不通过传统民法理论加以处理,将特别难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功能。为理处理依托土地生存的农民的温饱咨询题,土地承包运营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别离出来相对独立成为必定,由此产生了经济学界所谓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现象,因而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如何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功能成为各
11、界所关注的抢手话题。依照我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在农村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98年11月4日又公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值得我们留意的是,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完好的规定是关于村的规定,因而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必要统一为村。处理“三农”咨询题的重要层面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大力开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从民商法的角度来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民事主体应该具备法人的资历,所以这是一种特别特别的法人。国内权威学者早已提出关于合作社法人的概念,认为合作社属于“非营利法人”,是一种“自助性经济组织”。鉴于合作社法人的特别性,我们无法将其纳入现行
12、法关于法人分类和法人登记制度的框架。民法典:总则编条文草案尽管没有明文规定“合作社法人”,但为合作社法人预留了适当的位置。第71条规定:“非营利法人,是指为社会公益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而成立的法人。非营利法人,非经有关主管机关登记,不得成立。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此处所谓非营利法人,包括传统分类的公益法人以及介于营利法人与公益法人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法人。作为自助性经济组织并对社员实行非盈利原则的各种合作社,正是这种中间状态的法人。合作社法人的详细规则,则应由作为民事特别法的合作社法加以规定。考虑到合作社与公司均属于经济组织,有许多共同之处,合作社法关于出资、社员大会、董事、监事、破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我国 农村 集体土地 所有权 制度 完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