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11章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课件.ppt
《移动通信第11章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第11章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第第11章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个人通信 11.1 个人通信概述个人通信概述 11.2 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新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新技术 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11.1 个人通信概述个人通信概述 11.1.1 个人通信的概念个人通信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未来总有一天会做到无无论论任任何何人人(Whoever)在在任任何何时时候候(Whenever)和和任任何何地地点点(Wherever)都都能能和和另另一一个个人人(Whomever)进进行行任何方式任何方式(Wh
2、atever)的通信。的通信。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移动能信的根本特征是移动性(Mobility)。移动性有两种含义:一是“终端移动性(Terminal Mobility)”;二是“个人移动性(Personal Mobility)”。基于终端移动性的通信属于“通信到终端”,基于个人移动性的通信称为“通信到个人”。所谓通信到终端是给每个终端分配一个特定的“终端号码”(类似于电话单机的号码),呼叫者只要拨通终端号码,即可与使用该终端的个人进行通信。如果被呼者远离其终端,即使拨通其终端号码,也不能和被呼者进行适时通信。倘若终端的体积很小,重量很轻,使用者可以随身携带,那么,无论使用者在什
3、么地方,只要不超过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均可向其发起呼叫并与之建立通信,从而实现了个人通信业务(PCS)。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所谓通信到个人是给每一个通信者都分配一个特定的“个人号码”,个人号码与终端号码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限制通信者是不是随身携带其终端,通信时,利用当时当地的通信设施(固定的或移动的),按照被呼者的个人号码进行呼叫,无论被呼者处于什么地方,均可找到被呼者并与之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取消了必须携带终端的约束,但要求通信系统(或多种网络的综合系统)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覆盖范围和智能化很强的管理功能,是个人通信的长远目标和方向。国际电信联盟(ITU)在 其 ITU-TSSG1建
4、议 中 所 提 的“通 用 个 人 通 信”(UPT,Universal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可以说明这种个人通信的含义,其定义是:“UPT允允许许在在个个人人移移动动的的情情况况下下获获得得电电信信业业务务。它它能能使使一一个个UPT用用户户享享用用一一组组由由用用户户规规定定的的预预订订业业务务,并并利利用用一一个个对对网网络络透透明明的的UPT个个人人号号码码,跨跨越越多多个个网网络络,在在任任何何地地理理位位置置的的任任何何一一个个固固定定的的或或移移动动的的终终端端上上发发起起或或接接受受呼呼叫叫。它只受终端和网络能力以及网络经营者的规定所限制。它只
5、受终端和网络能力以及网络经营者的规定所限制。”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利用中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实现个人通信网络是近年来人们非常关注并纷纷开展研究和开发的通信技术。(3)综合利用现有各种通信网络,发挥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在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的条件下,突破关键技术,解决各种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加强通信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功能,以实现全球性的个人通信网。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11.2 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 11.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理论研究和发展概况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理论研究和发展概况 已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
6、有:(1)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未来公共陆上移动通 信 系 统”(FPLMTS),后 改 名 为“国 际 移 动 通 信 2000”(IMT-2000)。(2)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提出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3)截至 1998 年12月,世界各国已向ITU提交的无线传输技术(RTT)建议有:以TDMA为基础的两种:DECT(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来自ETSI计划(EP)DECT)。UWC-136(Universal Wireless Communicatio
7、ns)(来自美国TIA TR45.3)。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用于卫星系统的五种:SAT-CDMA(轨道高度 2 000 km,轨道平面 7 个,总共 49 颗低轨道卫星)(来自韩国TTA)。SW-CDMA(Satellite Wideband CDMA)(来自ESA)。SW-CTDMA(Satellite Wideband hybrid CDMA/TDMA)(来自ESA)。ICO-RTT(轨道高度 10 390 km,轨道平面 2 个,总共 10 颗中轨道卫星)(来自ICO Global Communication)。Horizons(Horiz
8、ons satellite system)(来自Inmarsat)。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11.2.2 几个主要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情况简介几个主要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情况简介 (1)1985 年,ITU-R(CCIR)成立了临时工作组IWP 8/13,开始研究适用于全球运营的FPLMTS。1991 年正式成立工作组TG8/1,专门负责FPLMTS的标准制订。至 1997 年2 月底,TG8/1 工作组已起草和制订了 24 个建议,分为概念与原则、要求与结构、技术评估与选择、技术规范等四类。预期的进度是:1997 年3月至 1998 年 6 月,征集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技术候选方案;1997
9、 年 10 月至 1998 年 9 月,对候选方案进行评估;1999 年 3 月,确定无线传输技术方案;1999 年1 月至 1999 年 12 月,完成空中接口和网络接口规范;2000 年以后推出产品。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2)欧洲电信联盟在 1987 年提出UMTS的概念后,在一些大型科研计划中对UMTS中可能采用的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计划有:欧洲先进通信计划(RACE)、先进技术和业务计划(ACTS)以及科技领域合作研究计划(COST)。UMTS的标准制订由ETSI特别移动组(SMG)的分组SMG5 负责。SMG5 于 199
10、2 年开始工作,下设五个工作组(业务、无线电、网络、安全和卫星综合)。欧洲各个UMTS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都要送交SMG5,由它进行标准制订。按照计划,UMTS的标准要在 1998 年完成,1999 年完成测试标准,大约在 2000 年推出产品。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W-CDMA方案(宽带直接序列码分多址,简称方案)。主 要 以 ATCS中“未 来 无 线 宽 带 多 址 接 入 系 统(FRAMES)”计划的合作者所提出的方案为基础,获得了日本NTT DoCoMo、欧爱立信等公司的支持。其基本参数和特性为如下:多址方式:DS-CDMA。双工方式:主
11、要为FDD,也考虑TDD模式。扩频子码速率:4.096 Mc/s(可扩展到 8.192 Mc/s或 16.384 Mc/s,相应的载波间隔也要加倍或增大到 4 倍)。载波间隔:4.45.2 MHz(是 200 kHz的整数倍,或者说阶距为 200 kHz)。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信息速率:广域应用达 384 kb/s,局域应用达 2 Mb/s,为提供可变速率业务,采用可变扩频因子(4256)和多码扩频技术。帧长度:10 ms。时隙长度:0.625 ms。信道编码:标准业务仅采用码率为 1/2(反向链路与控制信道)或 1/3(正向链路)和约束长度 K=9 的卷积编码,高质量业务在卷积
12、码的基础上再增加码率为 4/5 的RS码。数据调制:正向QPSK,反向0QPSK。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TD-CDMA方案(简称方案)。方案的设计目标同样是选择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以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提供灵活多样的通信业务和支持通信终端的高速移动性,等等。其基本参数如下:多址方式:TD-CDMA。双工方式:FDD/TDD。载波间隔:1.6 MHz(200 kHz的整倍数)。扩频方式:在TDMA的基础上,每码元扩展成 16 个子码的正交特征码。扩频子码速率:2.167 Mc/s。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时隙长度:577 s。每帧时隙数:
13、8。每时隙信道数:8。信息传输速率:几 kb/s 2 Mb/s,灵活可变(用多时隙和多码来实现)。每帧用户数:164。信道编码:码率为 1/4 的卷积码。数据调制:QPSK/16 QAM。扩展调制:GMSK。检测方式:基于训练序列的相干检测。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抗干扰和抗衰落措施:抑制小区和小区间干扰的联合检测,逐帧或逐时隙跳频、跳时。功率控制:慢速功率控制(动态范围 50 dB)。切换方式:移动台辅助硬切换。网络结构:小区再用因子为 3,能支持分层小区结构。因为TD-CDMA方案的信号传输是分时隙同步工作的,分时隙能在时域上大幅度地降低多址干扰,而同步传输很容易实现理想的多用户
14、检测性能。因而这种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网络中的多址干扰。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3)美国在发展个人通信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面采取了与欧洲不同的策略。(4)日本从 1993 年着手进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已决定采用宽带码分多址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优选方案,计划于 1998 年完成标准工作,并力图通过国际电信联盟把自己的建议作为国标标准,即使做不到这一步,也要力争使之成为亚洲标准。目前,日本正在积极寻找亚洲合作者,特别是中国,联合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11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个人通信 图 11-1 通用无线接入网络和通用核心网络示意图(a)通用无线接入网络;(b)(b)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通信 11 展望 个人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