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部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涉及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一生通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个体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之间和各个阶段之内都不断地发展变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本章内容是狭义的个体发展心理学。二、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程。(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
2、诞生和演变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通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 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认为儿童教育中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应遵循“自然的法则”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观念和思想直接推动了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随后,福禄贝尔(PForebel)、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测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写出了儿童心理学初期的研究成果(
3、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这些思想和研究都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普莱尔是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他用观测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儿童心理学的问世和演变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后,西方儿童心理学又经历着一个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1)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方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
4、响的心理学家有霍尔(GSHd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测验法、格塞尔(久Ce8eU)的发育常模、杜威(JDewey)的机能主义和儿童中心说以及施太伦(WSum)的人格主义等。他们的成就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奉献。 (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变化以及教育的规定,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研究的成果和著作在量和质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相继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和学说,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信息加工心理学派等,以及这些学派的演变都表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局面下不断增新、
5、不断拓展着。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更广泛地探讨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将发展心理学提高到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水平。(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的名称,从而以“发展心理学”取代了长期惯用的“儿童心理学”名称,至此,“发展心理学”的内涵被明确为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进展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霍尔在20世纪初青少年心理学一书的发表就将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了青春期。同时霍尔也研究了老年心理,并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CCJuns)是最早对成年心理学进行研究的
6、心理学家。在本世纪20-30年代,荣格阐述了他的毕生心理发展观念。这些都为毕生心理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有何布渥斯(HZHoniwedh)和古德奈弗(FLGoodeno)的发展心理学概论与发展心理学出版,正式提出了“发展心理学”的名称。20世纪中期之后,对成人心理发展的研究从多方面开展起来。近40年来有约40本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问世。这些著作涉及到成人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理论、方法,涉及认知、人格、道德、社会性等内容,也涉及征询、干预和治疗以及病理、环境和教育等。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正在不断扩展和进一步。(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 1我国发展心理学观念和思想的历史悠
7、久 中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既古老又年轻。根据文献记载,在2500数年前,我国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发展心理学的思想。自孔子、孟子、老子、荀子以后,历代许多思想家就以“性”与“习”或“性”与“伪”的形式,阐述了在发展过程中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观点,并提出了划分年龄阶段的思想(刘范,1989)。这些思想很早就提出,并论及到遗传与环境、先天和后天等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同时他们也结合教育实践有所体现。但是,这些思想都没有成为科学的发展心理学。 2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有一批心理学家,他们把欧美的儿童心理学介绍到中国。这些心理学家有陈鹤琴、肖孝嵘、黄翼、孙
8、国华等。最早的研究是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编制和修订儿童心理测验的有艾伟、陆志伟、吴天敏等。艾伟、肖承恩等各撰写了儿童心理学教科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50年代几乎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儿童心理学。前苏联曾强调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突出强调社会教育和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突出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主张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力等。这些思想在当时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中都有体现。近半个世纪,我国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基本上处在模仿阶段。在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队伍方面均未能树立起中国儿童心理学应有的地位。从19
9、78年开始,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家们身负发展中国儿童心理学的重任,努力开拓新的研究工作。现在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长足的进步,并将进一步对世界发展心理学作出创新和奉献。(四)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性进展,也出现了某些新的发展趋势。 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传统的观点多认为新生儿是软弱无能、悲观被动的生物个体。后来由于方法学上的突破,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新生儿就具有了不起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反映外界刺激的能力,例如,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取得了
10、越来越多的丰富的资料。许多著名学派的新兴派别几乎都修正了原有学派忽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缺陷,重视儿童社会性的研究。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一些新的研究改变了皮亚杰的实验设计,减少了实验的难度,修改了实验方法,结果发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并非是截然区分开的,同时发现年幼儿童已经具有很多重要认知能力。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成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已经由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转变为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规律。 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皮亚杰的发生结识论运用了系统思想。随后,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和开放性
11、等一切系统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接受。把心理发展作为自组织系统来分析已经渗透到发展心理的研究中。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是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方法用于研究发展心理学时往往具有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的方法涉及到研究所遵循的原则、采用的方式和运用的具体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为研究的科学性所必需。(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规定研究者要尽也许地把握所揭示的心理现象的客观性和对心理现象解释的客观性标准。一方面,从研究课题的设计、方法的拟定、结果的解决等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科学性和严格规定。
12、另一方面,从研究者自身来说,必须严守科学态度,严防测或从主观期待和主观印象出发进行推论。更不允根据研究者个人对结果的“盼望”而故意删舍数据。再者,所得的材料也也许渗入研究者的主观成分,从而使结果受到人为的污染。以上各方面都是遵守客观性原则所必须注意的。(二)能动性原则: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他们要作出自己的选择,接受外来的影响,并积极地加以反映。这种反映涉及被试者积极地配合、努力地自我表现,也涉及接受暗示或接受别人影响的从众心理。同时更要注旨在研究过程中主试者和被试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互动关系。 (三)整体性和互相联系性原则: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各种因素之间是互
13、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在研究心理发展和分析心理现象时需要考虑特殊现象与一般规律的关系、量的变化与质的变化的关系、静态现象与动态发展的关系、某一种心理因素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在分析结果时还要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四)教育性原则:发展心理学研究一定要符合教育的规定,不应当采用任何对被试者身心发展不利的措施;不允许向被试者出示跟教育目的和任务相矛盾的问题、作业和图片材料;更不允许有与道德教育相违反的各种形式的现象出现。因此选择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设计研究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助于被试者的身心健康、有助于被试者的心理发展、有助于教育这一重要原则。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具
14、体研究方法,由于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和规定条件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方法。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两种重要方式。 (一)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期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在纵向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按照实验设计,安排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准时去考察同一些个体,以得到他们的心理活动随时间的进展而发生的变化信息。追踪考察的整个时间长短应根据目的和规定而拟定,如数月、数年或整个一生。各次考察的时间间隔也因研究内容和受试者的年龄而异。年龄越小,心理变化进程越迅速,考察时间的间隔就要越短。年龄越长,变化较
15、慢,间隔时间可变长些。有以日计、周计、月计,也有以年计的。纵向研究的优点是:它可以系统地了解同一些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变化,便于揭示量变和质变发展心理学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容易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它的局限性在于样本少并且在追踪历程中容易丢失样本。延续时间长和反复测查,也许会影响某些被试者情绪,从而影响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二)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横断研究是了解心理随年龄而产生的变化。横断研究可以研究儿童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心理特性,也可以进行综合性研究。被试组的选择与各组间年龄间隔的
16、抉择,可根据研究的需要而拟定。横断研究的优点是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大量的资料,使研究工作减少成本,减少费用,节省时间和人力。其局限性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的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所呈现的组间差异结果中也许会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为了填补纵向和横断研究的局限性之处而取其所长,研究者们也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设计。比如将纵向追踪研究的年程(如3-6岁)提成不同的阶段组分别进行追踪考察。如3岁、4岁、5岁各取一组群,同时进行追踪研究,一年以后三个组的发展历程衔接起来。同时在各年龄的衔接期上最佳有一段时期的搭界,使衔接期
17、成为平行反复期,以便增强各组群之间的连续性。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式,其中横断研究是常用的方式,其他两种方式用得不多。除此之外研究者们根据需要,还采用其它种种设计,如因任务规定不同而有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被试者数量而划分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在特殊儿童、异常儿童研究中多用。事实上个案研究就是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此外,为了考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而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尚有为了分析遗传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血缘关系研究等。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测法 观测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测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表
18、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性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观测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进行观测研究必须目的叨确、选择适合对象、制订周密计划、做好记录。根据需要可采用每隔一定期间记录一次的时间记录法,也可采用事件记录法等。记录要准确,不能概括地记,更忌讳用观测者的想法和语言“转译”儿童的言语、猜测儿童的行为表现。有关的内容不要漏记。最佳同时采用录音和录像。最佳由两人同时记录,以便考察记录的信度。观测时尽也许减少外界干扰,最佳设观测室,通过单向玻璃并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观测。观测法的优点是所得材料比较客观、真实,由于是在自然生活和活动条件下进行观测,所以对言语表达和行为操作有困难者较为适宜,如婴幼儿
19、、弱智儿童或其他心理障碍者。观测法的缺陷是不容易控制条件,有时也许观测不到所规定的行为,也不易进一步到内部过程,有时观测到的行为表现也许出自于偶尔。 观测法可分为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 1直接观测:由研究者直接观测受试者的外部行为,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这又可分为自然观测(现场观测)和实验室观测两种形式。 2间接观测:研究者不必直接见到被试者,而是通过某种媒介了解被试者,以取得心理发展资料的观测法可以统称为间接观测法。例如,分析儿童的作业及年幼儿童的图画、年长儿童的学科成绩等。 (二)实验法 实验法规定安排一定的情景,严格控制条件,使其中的各种条件保持不变,只变化某一条件(自变量),以探查心理变
20、化(因变量)。一般实验法需设实验组和控制组,以进行比较。通常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具有专门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这种实验条件控制严密,且可以反复。这种方法,一般偏于应用在生理机制和感知记忆等心理过程的研究。对幼小儿童曾有过条件反射法、眼动法和去习惯化法等需要特别记录反映的方法。自然实验是在儿童的自然生活中或教育条件下进行的。研究中只规定改变或控制必要的自变量因素,其他条件都保持现实的环境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控制观测法。它具有实验室实验和观测法的一些优点,也在很大限度上填补了两者的局限性。其局限性在于现场背景难以把握,样本的代表性不易控制。 (三)访谈法与临床法 1访谈法是
21、通过口头交谈了解、收集被研究者有关心理发展和问题的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有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前者,谈话的内容、过程都设计好统一的规定和结构,后者则不需要。居于两者之间的谈话法也称为半结构访谈。为了更好地发挥访谈法的特殊作用,访谈者必须事先作好周密的计划,保持现场的和谐氛围以利沟通,掌握因势利导的交谈技巧、善于设问和追问,灵活全面地作好记录等。访谈法的优点是便于交谈双方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可以遵循特定的目的,按计划层层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其局限性是访谈效果受访谈者自身素质的影响,访谈结果不易量化等。 2临床法是皮亚杰率先卓有成效地运用的研究方法。事实上是谈话法、观测法和实验法的综合运
22、用。一般做法为:第一步由主试提出任务(以口头、实物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由被试者回答(以口头、操作与口头结合的方式),主试者根据回答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以进一步了解儿童未能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如此连续规定被试者做出解释,直到主试者感到满意为止。这种方法对主试者有较高的规定。规定主试者具有高度的机敏,善于恰本地提出问题,立即作出判断,并迅速提出新的问题;主试者必须熟悉所研究的领域,同时规定了解并熟悉被试者的一般情况。 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有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进程、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等。一、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动力
23、是指心理发展由什么决定的。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可以归成两类,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一)对遗传和环境问题的结识的转变 20世纪以前,学者们认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调和的,持“非此即彼”的观点。主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观点,称为遗传决定论;主张由环境决定的,叫做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PGahon),他在遗传的天才(1914)一书中断定,“人的能力是得自遗传”。他们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显然,遗传决定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JBWatson)。他从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惟一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发展心理学 崇德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