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doc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导学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牧羊人的故事。2通过文章词句,分析牧羊人的形象;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3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4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幸福与希望的追寻,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2提高环保意识,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课前导学课前导学走近作者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 20
2、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结构图解结构图解主旨点睛主旨点睛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的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乐园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字音字形字音字形kng ki(慷慨)帐 png(篷)废墟(x)tn t(坍塌)呼啸(xio)滚烫(tng)酬劳(chu)流淌(tng)干涸(h)山毛榉(j)硬朗(lng)水渠(q)词语释义词语释义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张扬:指宣扬;声张。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硬朗:指老人身体健壮。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
3、指荒凉、贫瘠的土地。刨根问底:追究底细。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自主探究自主探究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线索?答: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由荒地到绿洲的变化。以此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人物创造的奇迹。2课文第 2 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3“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初一 年级 上册 语文 部编版 13 植树 牧羊人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