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doc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试论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最根本的一条。它不但是中国哲学-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的思想体系,如道家、佛家的出发点和归宿.尽管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维结构是以“儒”为主干的,但是其三维结构的两翼-“道”、“佛也对“天人合一”思想作了不同的解释。因此,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就应该联系“儒、“道、“佛”对它不同的解释,并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一、产生“天人合一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中,由于地理环境、民族特质、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合力作用的结果,产生了多元文化团,再加上春秋以来,社会处
2、于急速变革时代,因而产生了纷纭多端的诸子百家学说。但是当我们拨开诸子学说表面那种光怪陆离的外貌,就会发现他们所阐述的学说里,有着两个共同的基本元素,这就是“天”与“人”。不论哪一学派、哪位思想家,展开论述的首要问题都是“天”、“人”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绝不是偶然的。我国古代是个大陆农业型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命运都系于农业收成的丰欠。寒暑时至,风雨调匀,就能获得好收成,稍有不和不顺,就会遭致灾害,甚至饿殍遍野.古代人们为了从听命于天的境遇中解放出来,使生活条件得到些许的改善,人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观察天象、了解寒暑风云变化的规律,并试图在理论上作出解释。人们早就意识到土地是“财之本”,不误农
3、时是“货之源”,“天”(自然条件)和“人夕”(农业劳动)相结合就构成了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因而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就不仅限于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和人类自身的完善,还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儒、道、佛三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二、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神看成是天地一切的主宰,凡事求卜,这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蒙昧崇拜人神关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学派建立了各自的天人观,其中,儒家学派的天人观构成了“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脉。孟子尽心上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天人合一”在孟子这里更加强调的是人性
4、,人性是以天为本的。在这里,孟子不仅把道德赋予天,而且还以道德之天作为人伦道德的根本依据。有如孟子所云“尽心、养性、修身”以至“事天、立命者;中庸所云“尽其性”以至“与天地参”。到了汉代,董仲舒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天人感应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他在春秋繁露阳明义中所云“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到了宋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维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进一步成熟,虽然宋明理学“天人合一思想和张载“天人合一”观都源自于孟子的天人观,但是他们以及“二程”的理论都对孟子和董仲舒的“天人”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是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并且将博爱思想
5、引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天道与人道的同一.朱熹又将天理、人欲发展到极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纵观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出,“天人合一”思想作为儒家的核心概念和所追求的境域意蕴深远。“天人合一”的“天可以归纳为:“一指最高主宰,二指广大自然,三指最高原理。”显然,儒家的“天”具有道德的含义,也就是道德之天。“合一”也就是“统一”,是指双方相互联系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当然“合”不是简单的“天”、“人”相加,而是一种整体的概念,或者是超越这种简单相加之和。三、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儒家不同,道家在论述“天人关系”时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 哲学 中的 天人合一 思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