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doc
《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给别人最简朴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现危险;母亲的营养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怀孕初期母亲营养不良,能引起胎儿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也许生出低体重儿。 (2)母亲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 许多病毒能透过胎盘的保护屏障影响胎儿。如风疹、伤寒、白喉、霍乱、肝炎以及梅毒、淋病、毒血症等都会给胎儿带来脑或其他方面的各种毒害。所以母亲在怀孕期间一定要采用适当防止措施。 (3)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很多药物,如反映停、性激素都会对正在发育中的胎儿有潜在影响,再如抗菌素和镇静剂也会对胎儿
2、产生负作用。孕妇用药一定要小心谨慎。 酒精能克制胎儿大脑的增长和脑机能的发展。母亲喝酒过多,胎儿易患酒精综合症,导致胎儿生理缺陷,并影响胎儿心理发展。 母亲吸烟会妨碍胎儿正常供氧,从而减慢胎儿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 2后天环境对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影响 儿童脑的发育遵循着遗传基因所提供的规律,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脑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脑发育的可塑性:在脑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脑的大小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如初期社会经验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乃至导致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儿童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脑细胞发育不正常而对脑的生长产生
3、重要影响。 脑的修复性和机能代偿:研究发现婴儿初期某种脑损伤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一定的修复。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当某半球受损伤,另一半球的功能也许会产生替代性功能补偿。如语言中枢受损伤,在5岁以前另一侧脑半球可以进行功能补偿,而不会导致永久性的功能丧失。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活
4、动。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婴儿初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发明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现在活动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33初期动作的发展在一定限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初期动作的发展过于迟缓,可以预示以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 (一)婴儿的重要动作发展 在婴儿期,各种动作都迅速发展起来,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 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准确的抓握动作与视、动协调给婴儿开拓着结识事物特性的重要途径,也为手的动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使用工具,用动作姿势代替言语功能,从而使动作具有了间接性和最初的符号功能
5、。 2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积极,扩大了认知范围,增长了与周边人积极交往的机会,为发展个体活动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婴儿重要动作发展得好与不好,在某种限度上对促进或延缓其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初期开始注意婴儿重要动作的训练。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1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如同生理发展的指向性同样和大小原则。遵循着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这种指向性如图31所表达,头尾指向,即从头到脚的发展方向;近远原则也称中心外周指向,即发展的方向从身体的中心部
6、位向周边部位转移;大小指向,即从大的活动向特殊活动发展,从大肌肉运动向精细动作发展。 图31 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引自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边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边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边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 (一)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结识 1人们对新生儿、婴儿感知觉能力的结识经历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观点一直把新生儿视为软弱无能的,
7、悲观被动的生物个体是一块“白板”。这种结识在相称长的时间内占据统治地位。认为他们一生下来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 评估一个个体是否具有某种感知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这需要具有相应的研究方法。 2新的研究方法的突破 新生儿和婴儿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paradigm)和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loodingparadigm)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8、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映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映。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假如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图32是习惯化范式模拟曲线。最强反映图32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示意图次数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35 通过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揭示出以前无法了解的初期感知能力。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初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映,以利于适应环境;他们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知识。 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
9、时间为指标。它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观测小屋呈现刺激、观测反映并记录注视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婴儿初期就可以察觉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可以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偏好的注视可进一步说明新生儿也许生来就具有某种排定的程序偏重注视某些轮廓和图形。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1)婴儿视觉的发展 人对周边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重要是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 眼睛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视觉技能,这些技能重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敏度。研究发现:出生后24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觉移动的光;出生
10、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1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趋近成熟水平;出生12-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生后三周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抱负的视焦点是距眼睛8时处哺乳时母亲的脸与婴儿视觉的适宜距离。要到4个月才干改变晶体视物;分辨刺激物能力的视敏度在出生24小时,只有成人的13l00,其后开始稳定发展。有的研究认为视敏度发展最快的时期是7岁,也有人发现在10岁以前视敏度仍有明显发展。总之,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探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有了明显的发展。 通过范兹(robert fantz)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鲜
11、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这种偏好的意义在于:他们注视承载客体最大信息量的轮廓和边线,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表白他们对所接触的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这对给婴儿初期丰富环境很故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受外界刺激的控制作用逐渐为经验所调整。 (2)婴儿听觉的发展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限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初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重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新生儿对听起来更像人们说话的音高和频率的声音颇为敏感;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表现出对声音的粗略定位能力,他们可以将头转向声源方向,到4个月时声音定位才
12、较为准确;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表现出了对许多种语言的语音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发生调整;新生儿的听觉阈限个别差异很大。 儿童的言语听觉敏锐度随年龄而提高,小学儿童听觉敏锐度已接近成人。听觉影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应注重保护听觉器官,注重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能力。13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3)婴儿肤觉的发展 几个月的胎儿就有明显的触觉反映,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都有迅速发展;刚一出生就有温觉反映,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婴儿初期就有痛觉反映,但比较薄弱和迟钝。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结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触觉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儿期触觉
13、在结识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让位给视觉和听觉。 (4)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味觉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新生儿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道作出反映。这表白他们已具有了辨别能力。 嗅觉功能在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能形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出生一周可以辨别不同气味,且表现出对母亲体味的偏爱。人的嗅觉改善延续到成年,到老年又衰退。人的嗅觉敏感性个别差异很大。 2婴儿知觉的发展 婴儿知觉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与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由视、听、触和动觉联合活动而成的复杂知觉,涉及形状知觉、深度知觉
14、和方位知觉。 形状知觉 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朴形状的能力。形状知觉研究还表白,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他们偏爱一定限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深度知觉 吉布森(EJC,ib60n)等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有人发现2-3个月婴儿可以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 方位知觉 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
15、 (2)时间知觉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所以,在五六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综上所述,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1婴儿注意的发展 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定向反射,这是注意的萌芽;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五半年出现不随意注意;1岁出现随意注
16、意的萌芽;3岁以前开始出现故意婴儿记忆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37 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七八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表现;13岁陆续出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 3婴儿思维的发展 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其重要特点如下: (1)直观性和行动性 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动作有某种交往功能。 (2)间接性和概括性 能初步比较和区分物体的特性,碰到类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样行(3)缺少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 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
17、始发展。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言语发展理论是解释年幼儿童如何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掌握了非常复杂的语法规则的理论。由于学者们所持观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论派别,重要理论派别有如下3种: 1后天学习理论 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Pskinne)、班杜拉(A。Bendura)和布鲁纳(Bn!lllr)。后天学习理论又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两类。 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选择性模仿”新概念。 2先天成熟理论后又提出 先天成熟理论的重要观点
18、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o 乔姆斯基是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因结构普遍语法,这种先天就具有的学习语言能力普通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转换的机制就是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的过程的理论就是生成转换语法理论o 3环境和主体互相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主张认知结构的发展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言语的发展也来源于主客体的互相作用。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19、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词语的意思要靠声音表达。一般情况下,婴儿的言语发生在10-14个月。在前言语阶段语音的发展顺序如下:简朴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故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吴天敏,1979;林崇德,13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2023)。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所有发音。 婴儿在1岁和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此后,词汇量迅速发展,到3岁能达成1000左右。与此同时,他们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研究表白,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时期。3岁儿
20、童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其发展过程如下: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如单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1岁半到2岁的句法结构多屑完整的简朴句和一定限度的复杂句。3岁儿童基本上使用完整句(许政援等,1996)。五、婴儿气质气质是个性特性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托马斯、切斯(Thomas&Chessl974,1982)的气质类型说 他们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 1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快乐,喜欢探索往。容易型儿童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爱慕。 2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
21、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困难型儿童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 3,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迟缓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而转化。 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六、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映。2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映。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发展心理学 三节 儿童心理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