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案.doc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教案 平坝县白云中学:王洪 实验名称: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实验目的: 1、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光泽和硬度: 2、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的大小。实验原理: 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实验仪器:黄铜片、铜片、焊锡、锡实验步骤: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硬度,让学生把下表填上: 性质比较现 象黄铜片铜片焊锡锡光泽和颜色黄色紫红色银白色银白色硬 度大小大小结 论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结论: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
2、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验名称: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实验原理: 1、 金属+酸=盐+H2 Mg+2HCl=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Fe+2HCl=FeCl=FeCl2+H2 Zn + H2SO4 = ZnSO4 Zn+2HCl=ZnCl2+H2 Fe + H2SO4 = FeSO4 + H2 2、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实验仪器
3、:试管4支、小木条、稀HCl、镁带、锌粒、铁屑、铜丝、稀H2SO4 实验步骤: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要求学生填写下表:金属现 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Mg+2HClMgCl2+H2锌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Zn+2HClZnCl2+H2 铁产生大量的气泡,形成浅绿色的溶液Fe+2HClFeCl2+H2 铜没有明显变化现象: Mg、Zn、Fe的表面有气泡冒出,且Mg表面的气泡多于Zn,Zn多于Fe,而Cu的表面没有气
4、泡。讨论: 1、那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那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 2、对于能发生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将这一类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比较 分析与结论: 1、Mg+2HCl=MgCl2+H2 Fe+2HCl=FeCl=FeCl2+H2Zn+2HCl=ZnCl2+H2 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问题域交流: 置换
5、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区别实验名称:金属活动顺序实验目的: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实验仪器:试管、铝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铜丝、硫酸铝溶液实验原理: 金属+盐=金属+盐 2Al+3CuSO4=Al2(SO4)3+Cu Cu+2AgNO3=Cu(NO3)2+2Ag实验步骤:1、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3、把另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把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把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要求学生填写下表:实 验现 象反应的化
6、学方程式把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Al+3CuSO4=Al2(SO4)3+Cu把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u+2AgNO3=Cu(NO3)2+2Ag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现象讨论: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2、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Al、Cu、Ag的活动性吗?分析与论证: 1、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Al+3CuSO4=Al2(SO4)3+Cu Cu+2AgNO3=Cu(NO3)2+2Ag 2、金属活动性:AlCuA
7、g 3、金属的活动性:K、 Ca、 Na、 Mg、 Al 、Zn 、Fe 、Sn、H、 Cu 、Hg 、Ag 、Pt、Au,金属的化学性质逐渐减弱。问题域交流: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实验名称: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实验目的: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防治铁制品锈蚀的措施。实验原理: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实验仪器:试管、蒸馏水、铁钉、食盐实验步骤:1、 在试管1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水中2、 在
8、试管2中注入冷却的沸水,使其侵没铁钉,上面加上植物油并塞紧橡皮塞3、 在试管3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一周后铁钉浸没一半在水中: 铁在空气、水的界面处生锈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上面还加植物油): 铁未生锈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加干燥剂等): 铁未生锈分析: 试管:铁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 试管:铁只与水接触 试管:铁只与氧气接触结论: 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生锈。(缓慢氧化,放热)问题域交流:防治铁制品锈蚀的措施。实验名称: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目的: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仪器:试管、试
9、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实验步骤:1、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的颜色。 现象:镁、锌、铁是银白色,铜是红色。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现象:铝片和铜片的表面有痕迹,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2、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现象:铜片的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 分析: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的稀盐酸(
10、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镁条、锌粒、铝片、铁片的表面有气泡,而铜片的表面没有气泡。 分析:Mg+2HCl=MgCl2+H2 Fe+2HCl=FeCl=FeCl2+H2 Zn+2HCl=ZnCl2+H2 (3)取3支试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铁片、铜片,观察现象? 现象:铁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铜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分析Fe+2AgNO3=Fe(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结论: 1、镁、锌、铁是银白色,铜是红色。 2、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 3、M
11、g+2HCl=MgCl2+H2 Fe+2HCl=FeCl=FeCl2+H2 Zn+2HCl=ZnCl2+H2 4、FeCuAg 实验名称:蔗糖溶解实验目的:1、 了解溶液的形成2、 了解溶液的特征及组成。实验原理:蔗糖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之中。蔗糖溶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蔗糖实验步骤: 在20ml的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现象:蔗糖溶解了。分析:蔗糖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之中。蔗糖溶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结论:1、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12、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2、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3、 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实验名称:碘或高锰酸钾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目的:1、 了解溶液的形成、特征及组成。2、 了解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实验原理: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实验仪器:试管、碘、高锰酸钾、汽油实验步骤: 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3ml的水,分别加入2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2支试管各加入3ml的汽油,在分别加入2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要求学生填写下表:溶剂溶质现 象水碘碘几乎不溶于水水高锰
13、酸钾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为紫红色汽油碘碘溶于汽油汽油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分析: 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结论: 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验名称: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实验目的:1、 了解溶液的形成、特征及组成。3、 了解两种物质的状态相同,溶质和溶剂的区别。实验原理: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溶溶解时,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蒸馏水、乙醇、高锰酸钾实验步骤: 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3滴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然后再用胶头滴管缓缓加入约2ml的乙醇,不要振荡,
14、观察现象。然后振荡,观察现象要求学生填写下表: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分层不分层不分层水和乙醇能够互溶结论:1、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果两种液体互溶溶解时,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实验名称:水和油的小实验实验目的: 了解溶液的特征及乳浊液的形成。实验原理: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谁不再分层,这种现象叫乳化。 实验仪器:试管、蒸馏水、植物油、洗涤剂实验步骤: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
15、观察试管中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只试管滴入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内壁是否干净。要求学生填写下表:现 象倒掉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浑浊分层不干净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分层浑浊不分层干净分析: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谁不再分层,这种现象叫乳化。结论:1、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2、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实验名称: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
16、现象实验目的:学生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原理: 物质溶于水时,如果溶解过程中吸热,则所形成溶液的温度会降低;反之,若溶解过程中放热,则所形成溶液的温度会升高。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来判断该物质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实验仪器:烧杯(3个)、温度计、玻璃棒、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实验步骤:1.用量筒向烧杯中加入30mL左右的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用托盘天平称取1g左右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开始计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同时测定溶液温度。每隔10s读取一次温度计示数,至氯化钠完全溶解,再读3个数据后停止。 3.洗净烧杯,重复第1、2步操作,分别测量硝酸
17、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热效应。数据处理水中加入的物质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将测得的溶液温度对时间作图,分别得到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讨论: 根据得到的曲线,判断每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根据文献报道,氯化钠溶于水的热效应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而氢氧化钠溶于水则放热。如果实验得到的温度变化曲线与文献结论不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思考实验应该改进的地方。结论: 物质溶解时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硝酸铵溶解要吸热,氢氧化钠溶解要放热。 实验名称:1、氯化钠在水中溶解 2、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实验目的: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
18、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的相互转换。实验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叫做不饱和溶液。如果,温度、溶质、溶剂的量发生改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换。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氯化钠、硝酸钾。实验步骤: 1、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操 作 加入5g氯化钠 搅拌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 象全部溶解有晶体剩余全部溶解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g,加了多次后
19、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全部溶解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有晶体剩余饱和溶液加热全部溶解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有晶体剩余饱和溶液冷却有晶体析出饱和溶液3、把制得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溶剂溶解溶质的质量有一个最大值。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叫做不饱和溶液。如果,温度、溶质、溶剂的量发生改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换。结论: 1、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实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