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24.ppt
《2013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2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24.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人作文往往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旧版古籍都是无标点的白文。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江苏省考试说明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者部分断句,分值6分。古文断句不仅仅是句子内部关系的形式考查,更关键的是对学生文段内容把握能力和古文功底的考查。2 它涉及词语、句法、修辞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观点的基础上,对部分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仔细推敲,确定相邻句子之间的分界线。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容易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3 要要准准确确明明句句读读,提提高高本本类类题题型型的的
2、分分值值,我我们们可可以借助以下几个方法:以借助以下几个方法:1整体把握,避难就易 断句首要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容易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4 2找名词,定主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应具有主语和谓语。断句只需抓住每个独立的句子所必须具有的主语,将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者代词找出,就可以初步确定停顿的位置。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主语),句子也就基本断开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一般都会用代词代替或者只提名,不提姓,甚至姓名完全省略。5 3
3、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但是喜欢用虚词,所以,我们印象中古人作文“之乎者也”特别多。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6 句首语气词:夫、盖、焉、惟、斯,等等。句末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比如:苟、纵、且夫、若夫、已而、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7 4抓对话,寻标志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4、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我们就可以借助“云”“曰”等词来断句,一般在“云”“曰”后面停顿。5借修辞,巧断句 文言文比较讲究修辞,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手法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修辞;句式整齐、四六句居多又是文言文一大特点。利用文言文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多了一种给文言文断句的利器。8 6辨句式,明停顿 文言文有些句式,在长期的运用中,成为一种习惯,渐渐地固定下来,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据此来帮助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
5、好的“帮手”。9 在借助以上几个方法的基础上,断句后,我们还应该做些检查,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翻译一下,意思是否符合文意,仔细推敲,内容是否合理。总体把握,细节推敲,这样就不至于导致不应有的失分了。102011江苏卷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_班_固_不_讥_文_帝_之_远_贤_痛_贾_生_之_不_用_但_谓_其_天_年_早_终_且_谊_以_失_志_忧_伤_而_横_夭_岂_曰_天_年_乎_则_固_之_善_志_逮_与_春_秋_褒_贬_万_一_矣。(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11【参考答案】而班固不讥
6、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12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句式结构和语言标志来确定明显位置的停顿,然后再根据语意,对剩余部分进行划分。如上段,“文帝之远贤”“贾生之不用”就是两处对称结构,“远贤”后需要停顿。又发现“岂乎”是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可见“乎”后需要停顿。再从一些常见虚词入手,如用于开头的“且”“则”又可以划出两处停顿。最后根据句意在“则固之善志”后加一处停顿。总之,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再注意反复默读检查,这种题型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13 近几年的高考,对名著名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型考题较为偏重,
7、此类题型考查面较广,可以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可以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与环境、身份等关系的理解,同时人物形象分析题出题方式也较为灵活,不同的出题角度,答题的思路和模式也不尽相同,将知识性和技巧性比较巧妙地融合在题目里。因此,人物形象分析题成为高考重点,也在情理之中。2010年江苏高考名著名篇简答题部分,两道题目都与人物形象有关,再次证明了此类题型的重要性。14 2011年的江苏卷名著名篇简答题涉及人物形象的题难度不大。下面,我们将结合2010年高考名著名篇简答题具体题例来具体分析名著名篇简答题中人物形象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A概括人物性格题。此类题型为基础题型,概括时力求精练、准确、全面。该
8、题型是比较纯粹的人物性格概括题,答题时尽量避免延伸、东拉西扯;概括时要全面,不可缺漏,尤其注意人物性格的矛盾面。15 B概括人物形象题。人物形象不等于人物性格,形象包括性格,又不局限于性格。答题时,首先需要弄清形象的外延。人物形象的概括,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时代、身份、性格、思想、命运等。在答案上,人物形象概括题要比人物性格题丰富得多,因此,概括需全面,不可简单对待。C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题。16 首先要明确,此类题型是关系题,在回答题目时,应该兼顾两者关系,不可只回答一面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答题。情节的概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背景、主要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关系应该是:
9、情节能够体现人物形象的某些方面,人物的形象主导人物言行,在情节上表现为推动情节的发展。17 总之,在做人物形象类的简答题时,首先要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确定命题类型,然后再做解答,组织答案时,要做到概括全面、辩证看待、注意形象与情节主题的联系。182011江苏卷 1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被消灭,但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摧毁的;作为一个硬汉形象,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19 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
10、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参考答案】一方面,曹操礼贤下士,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曹操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20 1首先判断命题类型,确定答题方向。这是一个关系题,人物形象在这里做句子含意的注解。所以,组织答案时,首先须简单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包括很多方面,这里只要选择与“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含意符合的形象“硬汉”形象,简单阐释“硬汉”的含义: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具有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然后结合“硬汉”的含义,阐释句子的内涵,阐释内涵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什么,将句子含意明确化。比如:什么可以被毁灭,什么不会被打败。最后将两者组合,便可形成最终答案。
11、21 2首先判断命题类型,确定答题方向。这同样是一个关系题,是人物与情节的关系,情节在这里处于从属地位,人物形象处于主体地位。因此,答题时应该先回顾“许攸投奔曹操”的情节,参照曹操在情节中的表现,关注他的神情、动作、心理等细节,揣摩人物形象。形成答案时,应该先简述情节,再配以相关形象。22曹操“跣足出迎”,体现礼贤下士,求才若渴;曹操听从投奔谋士许攸计策,体现不计前嫌,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考虑到人物形象的多面性、矛盾性,对曹操在此情节中的表现,我们也要辩证看待,还要注意到他在军粮问题上的再三诈言,体现了其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的性格。最后综合形象,形成答案。23 “对所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
12、进行归纳”是2011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文本材料题作出的一项要求,涉及能力等级为D。所谓归纳,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提取、合并、整合而成纲要性要点,使之更精炼,更富有条理性。这种题型,看似简单,往往给考生造成误解,以为只需要到文章中去直接找答案,摘录语句,就可以将分数揽入怀中,其实,这种认识是对文本材料归纳题的一种曲解。24 文本归纳,并不一定就只需要到文本中直接摘录句子就能形成答案。从归纳的定义我们便可以看出,最后的答案必须经过筛选、提取、合并、整合的过程,最后的答案也应该符合精炼、简洁、全面、有层次的要求。所以,吃透归纳的定义,了解归纳的要求,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失分。25 总的来说,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高考 语文 二轮 考点 专题 复习 课件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