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卷.doc
《上海7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7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年级下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文言文(28分)(一)默写(8分)1胜败兵家事不期, 。2 ,生长明妃尚有村。3似曾相识燕归来。 。 4夫战, 。(二)阅读下文,完成5-6题(4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上文选自 ,作者是 (人名)。(2分)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C、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
2、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8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3、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本文选自 ,编者是 (人名)。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 ) (3)再而衰(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
4、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8分)更渡一遭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更:再,重复。当:担当,承担。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百沸:(水)沸腾。筱:细竹子。爬沙:本指蟹行,这里指鳖行。意思是艰难地爬行
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欲烹而食之( ) (2)乃炽火使釜水百沸(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鳖知主人以计取之 11文中主人在说:“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这句话时的真实心理是 ,从中可以看出主人是个 的人。(2分)12这个寓言故事告诫我们 。(2分)第二部分 现代文(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4分) 蜡烛的前世今生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美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蜡烛的发展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00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
6、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19世纪。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蜡烛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在这个从物
7、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件很麻烦的事。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蜡烛的特殊作用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被用在特殊场合。 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年级 语文期末 考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