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1医学课件阴阳学说v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2医学课件一、阴阳的基本概念v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份为二也”。v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3医学课件二、事物的阴阳性v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阴阳,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4医学课件v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如: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等;v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如:寒与热,升与降,明与暗等。v一般的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5医学课件v阴和阳的对立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
3、于阴。如脏为阴而腑为阳,精为阴而气为阳,营气为阴而卫气为阳,等等。6医学课件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v阴阳对立制约v阴阳互根互用v阴阳交感与互藏v阴阳消长v阴阳转化v阴阳自和平衡7医学课件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v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8医学课件(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v“人生有形,不离阴阳。”v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对立的阴阳两部分。v脏腑形体分阴阳:脏腑及形体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
4、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9医学课件v腹背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为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v总之,人体脏腑经络及形体组织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10医学课件(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v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无论是生命活动的整体还是就其各个部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v人体之气,以其不同的功能作用而分为阴气与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正是由于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11医
5、学课件v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同时又是由于体内阴阳二气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和消长变化,维系着协调平衡的状态,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各种胜利功能才能得到稳定发挥。若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止。“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决。”12医学课件(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v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处于动态平衡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标志着这种协调平衡的破坏,故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学说用来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3医学课件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v疾病是由于病邪作用于人体,引起邪正
6、相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失常的结果。而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为阳,寒邪、湿邪为阴。14医学课件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v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邪正相博,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故说:“合而病至,偏害阴阳。”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湿阴阳的偏盛偏衰和互损。15医学课件v1)阴阳偏盛:即阴偏盛、阳偏盛,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
7、理状态。“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v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如温热之邪侵犯人体,可出现高热、烦躁、面赤、脉数等“阳胜则热”的热证。由于阳能制约阴,故在阳气亢盛时必然要消耗和制约机体的阴气,致使津液减少,而出现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滋润16医学课件v而干燥的表现,即所谓“阳胜则阴病”。故外感温热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口干唇燥、舌红少津等“阳胜伤阴”之症。17医学课件v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如寒邪直中太阴,可出现面白形寒,腕腹冷痛,泻下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等“阴胜则寒”的寒症。由于阴能制约阳,故在阴气亢盛时必然会损耗和制约机体的阳气,导致其虚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8、仍以寒邪直中内脏为例,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肢冷、蜷缩、脉迟伏或细微欲绝等“阴胜伤阳”或“阴胜阳衰”之症。v阴阳偏盛所形成的病症是实证,阳偏盛导致实热证,阴偏盛导致实寒证。“邪气盛则实。”18医学课件v2)阴阳偏衰:即阴虚、阳虚,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阳虚则寒;阳虚泛指人体阳气虚衰。根据阴阳相互制约的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无力制约对方,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相对的偏盛。阳虚不能制阴,则阴气相对偏盛出现寒象。如机体阳气虚弱,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阳虚则热”的虚寒证。19医学课件v阴虚则热:人体之阴气虚衰,不能制阳,则阳气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如久病
9、耗阴或素体阴虚,可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阴虚则热”的虚热证。v阴阳偏衰所导致的病症是虚证,阴虚出现虚热证,阳虚出现虚寒证。“精气夺则虚。”20医学课件v3)阴阳互损: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v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都导致“阴阳两虚”。21医学课件(四)用于疾病的诊断v中医诊断疾病的过程包括诊察疾病和辨识症候两个方面。“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分析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和概括各种症候的阴阳属性两个方面。22医学课件1、分析四诊资料v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
10、,包括即时的症状和体征,以阴阳理论辨析其阴阳属性。v色泽分阴阳:观察色的明暗,可以辨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23医学课件v气息分阴阳:观察呼吸气息的动态,听其发出的声音,可以区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v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v动脉喜恶分阴阳:了解患者的动静、喜恶等情况,也可以区分病症的阴阳属性。如躁动24医学课件v不安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等等。25医学课件2、概括疾病症候v在临床辩证中,阴阳学说用阴阳来概括分析错综复
11、杂的各种证候。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所以辨别阴证、阳证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26医学课件(五)用于疾病的防治v调整阴阳,使之保持和恢复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阴阳学说用于疾病防治的主要内容。27医学课件1、指导养生v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v“春夏养阳,秋冬养阴”v“冬病夏治,夏病冬治”28医学课件2、确定治疗原则v“热者寒之,寒者热之”v“实则泻之,虚则补之”29医学课件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v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v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30医学课件31医学课件一、五行学说v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