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乡下人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2 乡下人家【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感受乡村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感受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通过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审美创造:揣摩优美的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前解析】 关注画面感:很强的画面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这些独立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清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景画。以文字描绘图画,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2、关注语言: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适合朗读;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关注情感:细腻的描述中,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呼之欲出,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构、冠”等 10 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 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 14个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教学重点】能抓住关
3、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地主要内容。3.体会乡下人家屋前屋后的美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乡下独特的风景。那么乡下的风景跟城市风景是不是大有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去领略乡村风景。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1)自读课文
4、,要求:先读读课后生字,然后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2)教师引导:听范读,圈画本课生字新词。2.学认字课件出示我会认的生字,教师问:没有加拼音的谁会读?教师追问:那加上拼音呢?指名读,再齐读。(出示课件5)3. 词语解释教师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呢?(出示课件6)预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先在文中圈出“时令”,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根据句子想想“依着时令”的意思。依着时令:花朵根据季节特点,有顺序地开放。(出示课件7)(2)借助画面(妇女们在河边拿着棒子洗衣服的图片),了解“捣衣”的意思。(出示课件8)(3)同样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5、理解“向晚”的意思。(出示课件9)(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学习字词,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4)识字游戏:苹果熟了。(出示课件10)三、整体感知,了解顺序教师引导:这篇课文,为我们勾勒出了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幸福生活,处处都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找出关键词句。预设:通过关键词句(屋前、门前的场地上、屋后、屋前屋后、屋后淌有一条小河、门前、屋前)空间顺序教师追问:课文仅仅是用了空间顺序来描写吗?季节上有没有变化呢?你能找到关键词句吗?预设:(夏天的傍晚、秋天到了)季节顺序。教师小结:这篇文章是通过空间顺序和季节
6、顺序交叉描写。(出示课件11)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教师问:课文写了乡下人家的不少景物,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出示课件12)2.交流方法(一)感受屋前景方法一:(1)教师问:你所找的景物描写的是哪里的景呢?(屋前)描写了屋前的什么景物呢?(瓜架)(出示课件13)(2) 教师小结方法一:位置+主要景物(3) 教师引导:这幅画的名字我们可以叫做屋前瓜架图板书:屋前瓜架图方法二:(1)教师问:这句话写了瓜藤在干什么?请你用圈圈一圈。 (2)教师小结方法二:抓景物特征(瓜藤攀架图)(出示课件14)教师小结:方法运用(请你用上“位置+主要景物”和“抓景物特征”这两
7、种方法为后文的几个画面取好听的名字吧!也可以用你自己总结的方法!)(出示课件15)(二)感受门前景(1)教师引导:请你运用这节课上学到的方法,来给门前景取个名字吧。(2)预设:学生回答:我运用了第二种方法“抓景物特征”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3)教师和学生共同取名字:花开三季图。板书:花开三季图(出示课件16)(三)屋前屋后景(1)第二自然段过渡:乡下风景美如画,这么美的画面,请你也用上相同的方法。和老师共同去看看屋前屋后景吧。教师提出要求:用圈圈画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呢?交流汇报:绿竹成荫图 雨后春笋图 (出示课件17)板书:绿竹成荫图 雨后春笋图
8、(2) 第三自然段教师引导: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又描写了什么动物?请你找一找,圈画出来。预设:母鸡,雄鸡,一群小鸡。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把这些鸡统一称为“群鸡”教师问:群鸡在干什么呢?你能找到来圈一圈吗?学生回答:觅食教师引导:用上你所学到的方法,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吧!预设:群鸡觅食图(出示课件18)板书:群鸡觅食图过渡:乡下人家美如画,那儿有成群的鸡,还有一群快乐的小鸭子呢!咱们一起取看一看吧。(3) 第四自然段教师问:一群鸭子他们在水中干什么呢?请你圈画出来。预设:游戏水中。教师引导:请用上你这节所学到的方法,也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吧。预设:群鸭戏水图(出示课件19)板书:群鸭戏水图过渡:乡下人家一幅
9、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如痴如坠,夏天傍晚的乡下人家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4) 第五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乡下人家他们是怎么吃晚饭的呢?请你找到关键语句圈画出来。这样的一副画面,我们可以把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摆桌吃饭图(出示课件20)板书:摆桌吃饭图过渡:寒来暑往。夏去秋来,秋天到了,乡下人家入夜后又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六自然段吧。(5) 第六自然段教师问:乡下人家在入秋后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吗?你能圈画出来吗?预设:月明、夜里、进入梦乡教师追问:这幅画卷,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可以是什么呢?用上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试吧。预设:月夜入梦图
10、(出示课件21) 板书:月夜入梦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4.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出示课件22)5.聚焦中心句,把握课文结构。(1)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用笔画下来。结合学生交流,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教师引导:课文是分总结构,结尾这一句是关键语句,总结了全文。(出示课件23)五、指导写字1. 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说说写字要点。(出示课件24)强调“饰”的右半边短撇要盖住横,“序”的第三笔撇、第五笔点,“谐”白字短撇不能丢。重点指导“
11、蹲、率”。“蹲”,“”第五笔短横在横中线上侧。“尊”第三横从“”上侧起笔,略宽;第四笔在竖中线上,框内短横靠近横中线;“寸”长横在“”下起笔,点画在竖中线右侧。(出示课件25)“率”,“亠”居中,首笔点在竖中线上。“幺”在竖中线左右;末两笔的横段与点都在横中线,“幺”两边的四点左右对应,向中间聚拢。“十”横要长,竖在竖中线。(出示课件26)2.学生练写。教师指导。六、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7、28)【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2.品读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提高审美能力
12、。3.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29) 教师导入新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板书课题。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互动课堂(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找出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图。(出示课件30)学生朗读汇报,预设生:作者描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不同风光,瓜藤攀架图为我们展现了可爱的瓜架、花开三季图为我们展现了顺着时令盛开的花丛、雨后春笋图为我们展现了茂盛的竹林,春笋、鸡鸭觅食图为我们呈现了
13、神气的大公鸡,负责的母鸡和水中游戏的鸭群、还有与美景为好友,温馨的摆桌吃饭图、伴着纺织娘的歌声的月夜入梦图。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各图景的独特、迷人之处。(1)教师引导:这样的图景都有哪些独特迷人之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同学们先看到瓜藤攀架图,认真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31)学生自读汇报,预设生:我发现这一段中出现了许多动词。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很棒!由此可见,你读的很认真。请同学们把表示动作的词圈起来。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处景物描写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呢?(出示课件32)教师点名答。预设生:这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写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
14、教师点评并补充:非常正确,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用几个动词写出了瓜藤生长的过程,静中有动,把景物写活,写出了生气和活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请同学们再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认为瓜架比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呢?(出示课件33)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石狮子吗?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34)教师点名答。预设生:因为石狮子是灰色的,瓜架的色彩丰富,石狮子是冰冷的,没有生气的,而瓜架是生机勃勃的。教师引导: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冰冷无生气的石狮子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预设生:这是一种对比手法,写石狮子的单调可以凸显出瓜架的可爱,同时也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下人家 新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乡下 人家 优质 示范 公开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