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指导手册.doc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指导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指导手册.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验指导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应用生物工程教研室2010年目 录第一部分、综合性实验4综合项目一、-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4实验一、培养基配制及样品采集4实验二、样品处理及初筛5实验三、-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6综合项目二、酵母菌的诱变育种8实验四、培养基配制和菌种活化8实验五、酵母菌的诱变处理9实验六、呼吸缺陷型菌株的初筛10实验七、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验证11综合项目三、谷氨酸发酵及提取工艺12实验八、谷氨酸菌种的制备12实验九、谷氨酸的中糖发酵及控制13实验十、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及精制15综合项目四、红曲发酵及红曲色素的提取17实验十一、红曲液体
2、菌种的制备17实验十二、红曲固体发酵18实验十三、红曲色素的提取及色价测定19 综合项目五、糖化酶的发酵和提取.22 实验十四、培养基的配制和菌种活化 实验十五、糖化酶的摇瓶发酵 实验十六、糖化酶的提取、浓缩、活性测定第二部分:设计性实验25设计性实验要求25设计项目一、摇瓶发酵法生产柠檬酸26设计项目二、 固体发酵法生产柠檬酸29设计项目三、-淀粉酶生产32设计项目四、酵母细胞的固定化33第三部分 附录36附录一、中试发酵设备的使用方法36附录二、气升式生化反应器的使用38附录三、发酵液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40附录四、谷氨酸浓度测定法42附录五、-淀粉酶的测定方法43附录六、糖化型淀粉酶活力的
3、测定45附录七、柠檬酸的检测 48附录八 原料中粗淀粉的测定 .49实 验 守 则一、实验1、 实验前认真做好课本有关章节的阅读及实验讲义的预习,简单了解实验装置的构造,掌握有关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做好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2、 指导教师在实验前进行提问,如发现没有达到预习要求的同学,有权停止其参加当次实验。3、 操作过程应在装置指定范围内进行调节,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读取实记录。4、 注意节约水电、药品、物品、爱护仪器设备,实验结束,将设备、仪器整理复原,场地清扫,与实验无关的装置仪器不得挪用。5、 实验室内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谈笑、喧闹,违者按破坏课堂纪律处理,实验结束后
4、,所测数据经指导教师许可,方可离开。二、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流程简图、操作要点、数据图表(附原始记录、计算示例)主要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2、 实验报告写在报告纸上,三天内交给指导教师。三、注意事项1、 不碰摸与本实验无关的电源开关、电气设备、仪器。2、 仪器设备转动前,注意其周围是否有阻碍物,若发热或声音不正常,应及时停车检查。3、 注意防止高压容器泄露和蒸汽管道烫伤事故的发生。第一部分、综合性实验综合项目一、-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一、培养基配制及样品采集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菌种选育技术中从自然界中采样的技术,掌握-淀粉酶筛选的特异性培养基配制方法。二、实验原
5、理自然界含菌样品极其丰富,土壤、水、空气、枯枝烂叶、植物病株、烂水果等都含有众多微生物,种类数量十分可观。但总体来讲土壤样品的含菌量最多,土壤由于具备了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空气和水分,是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从土壤中几乎可以分离到任何所需的菌株,空气、水中的微生物也都来源于土壤,所以土壤样品往往是首选的采集目标。但各种微生物由于生理特性不同,在土壤中的分布也随着地理条件、养分、水分、土质、季节而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分离菌株前要根据分离筛选的目的,到相应的环境和地区去采集样品。三实验材料1. 采样器具:灭菌的牛皮纸袋、小铲刀(或不锈钢勺)、温度计、pH试纸、记号笔等。2. 筛选培养基:斜面肉汤琼脂
6、 + 1%可溶性淀粉四、操作步骤1. 采样: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1025g,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或事先灭菌处理的牛皮纸袋、玻璃器皿内。北方的干燥土壤,可在1030cm处取样。给塑料袋编号并记录地点、土壤质地、植被名称、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注意:一般耕作土、菜园土和近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充足,且土壤成团粒结构,通气饱水性能好,因而,微生物生长旺盛,数量多,尤其适合于细菌、放线菌生长。山坡上的森林土,植被厚,枯枝落叶多,有机质丰富,且阴暗潮湿,适合霉菌、酵母菌生长繁殖,微生物数量相应也比较少。从土层
7、的纵剖面看,15cm的表层土,由于阳光照射,蒸发量大,水分少,且有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因而微生物数量比525cm的土层少;25cm以下土层则因土质紧密,空气量不足,养分与水分缺乏,含菌量也逐步减少。因此,采土样最好的土层是525cm。一般每克土中含菌数约几十万到几十亿个,并且各种类型的细菌和放线菌几乎都能分离到,如好气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短杆菌、大肠杆菌、某些嫌气菌等。但总的说来酵母菌分布土层最浅,约510cm,霉菌和好氧芽孢杆菌也分布在浅土层。)2筛选培养基配制:筛选培养基配方(g/L):牛肉膏3,蛋白胨10,氯化钠5,可溶性淀粉10,琼脂粉15,pH 7.5。每500ml三角瓶装200ml培
8、养基,121灭菌20min,备用。LB培养基斜面:牛肉膏3,蛋白胨10,氯化钠5,琼脂粉15,pH 7.5。培养基装试管,灭菌后摆斜面,备用。3无菌水制备100ml三角瓶,加入9 ml蒸馏水,玻璃珠8颗,透气塞及牛皮纸(或报纸)封口,灭菌后备用。试管10支,装9ml/支蒸馏水,透气塞及牛皮纸(或报纸)封口,灭菌后备用。培养皿包封,灭菌后备用。1ml吸管若干,棉花封口,报纸包扎后灭菌,备用。涂布棒包扎后灭菌,备用。五、思考题1你认为自然界中哪些地点更容易采集和分离到本试验的目标菌株?实验二、样品处理及初筛一、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采集的样品中进行菌种分离的技术,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方法及透明圈法进行
9、产-淀粉酶产生菌的初筛的技术。二、实验原理菌株分离(separation)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菌株分离、筛选(screening)虽为两个环节,但却不能绝然分开,因为分离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筛选作用。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枯草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常用来生产-淀粉酶,在含淀粉质较多的环境中经常能够找到。由于其体内能够产生芽孢,能抗高热,所以,获得样品时可先
10、加热,将其他非耐热的微生物杀死得以富集。透明圈法是常见的初筛方法。在含有淀粉的平板上,由于枯草杆菌能够产生淀粉酶,因此,可将菌落周围的淀粉酶解掉,形成透明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初筛目的菌。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筛选培养基。2. 试剂:芽孢染色液、碘-碘化钾溶液。3. 其他器具: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培养皿、水浴锅;涂布棒、三角瓶、接种环、酒精灯等。四、操作步骤1样品稀释:称取土样1g,加入到备好的玻璃珠和无菌水的三角瓶内,振摇5 min。根据微生物稀释方法操作,稀释到103106。2加热处理:将最后三支土样稀释液,置于100沸水浴35 min,灭活营养细胞,保留芽孢。3涂布
11、平板和培养:筛选培养基倒平板,凝固后,处理好的三个稀释度的样品各取0.1ml涂布平板,30倒置培养。五、思考题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先处理,有益于本试验目标菌株的获得?实验三、-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从初筛菌株中进行目标菌株的挑选以及复筛的方法技术,掌握透明圈法、变色圈法进行产-淀粉酶产生菌的复筛的技术。二、实验原理分离培养基是根据目的微生物特殊的生理特性或利用某些代谢产物生化反应来设计的。通过观察微生物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或生化反应进行分离,可显著提高菌株分离纯化的效率。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
12、,圈的大小初步反应该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该法在分离水解酶产生菌时采用较多,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产生菌都会在含有底物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透明圈。在分离淀粉酶产生菌时,培养基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待样品涂布到平板上,经过培养形成单个菌落后,再用碘液进行鉴别,根据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来分离淀粉酶产生菌。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例,可以反映菌株产酶能力的大小。三、实验材料1. 碘液制备原碘液:称取分析纯结晶碘ll g,分析纯碘化钾22 g,注意:碘不好溶解,需要用研钵捣碎,最后达到完全溶解为之,定容至500mL,贮于棕色瓶内。稀碘液:取原碘液2 mL,加碘化钾20 g,加蒸馏水溶解
13、定容至500 mL ,贮于棕色瓶内。四、操作步骤1单菌落挑取:对平板上生长的单菌落进行编号,挑单菌落接种试管斜面保存(编号),并分别接种在同样平板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接不同的菌落4株(编号和标记)。置30培养箱培养。2初筛平板定性观察:初筛平板浇上一层碘液,10分钟后观察,凡有无色透明圈即可看出它有淀粉酶产生。记录有淀粉酶产生的菌种号。3复筛平板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培养二天后,浇上一层碘液,10分钟后观察,凡有无色透明圈即可看出它有淀粉酶产生。测量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大小,计算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的比值,挑取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大的菌株,用于做进一步的摇瓶筛选。五、结果与讨论提出一个你自己的更
14、加高效、合理的菌株复筛方案。综合项目二、酵母菌的诱变育种实验四、培养基配制和菌种活化一、实验目的学习制作适合于诱变处理的细胞的制备。二、实验原理通过人工方法可以使微生物发生突变,其突变率远远高于自发突变。再经过筛选和选育,可以简便、快速地筛选出不同类型的突变株,供生产和研究之用。人工诱变的突变是不定向的,但选择可以是定向的。 用来诱发突变的菌株称为出发菌株。出发菌株可以是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野生菌株,可以是生产中应用的自发突变菌株,也可以是已经诱发过的菌株。诱变处理时应选择菌体生长的敏感期,如菌体的对数期,孢子或芽孢的萌发前期。选择孢子、芽孢,因其多为单核状态。一般制成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目的是
15、能均匀接触诱变剂,并能减少诱变后件状的分离及退化现象。三、实验材料1.菌株:酒精酵母2.CM培养基:葡萄糖 40g MgSO4 2g蛋白胨 10g 琼脂 15g酵母膏 5g 水 1000mlKH2PO4 5g不加琼脂即为液体CM,分装20ml于250ml三角瓶中。3.TTC上层培养基葡萄糖 5g TTC(红氮四唑) 0.5 g琼脂 10g 水 1000ml 分装,58.84kPa灭菌 15min。4.TTC下层培养基葡萄糖 10g MgSO4 7H2O 0.4g蛋白胨 2 g 琼脂 20 g酵母膏 5 g 水 1000 mlKH2PO4 1 g pH 5.55.75.MM甘培养基酵母膏 6.7
16、 g 甘油 20 ml水 980 ml pH 5.5琼脂粉 20 g 分装,58.84kPa灭菌 10min。6培养皿、涂布棒、稀释试管若干,1ml移液管(棉封)若干,牙签若干,包扎后灭菌备用。7.恒温震荡器、培养箱四、操作步骤1. 菌种活化:保存菌种转接CM培养基斜面,30培养活化2天。2. 培养基制备及其它材料的准备:按照要求准备各种实验用培养基,灭菌后备用。3. 其它材料按要求准备:按照要求准备其它玻璃器皿,灭菌备用。五、结果与讨论讨论酵母细胞诱变处理的敏感期可以选择哪个阶段?试验五、酵母菌的诱变处理一、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诱变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不同诱变剂诱变的作用强弱不同。
17、微生物诱变剂常用紫外线、硫酸乙二脂、烷化剂等。诱变剂选择的原则是使用的方便性和有效性,获得高正变株出现率的就是有效诱变剂。诱变剂多为致癌剂,操作时要注意安全。诱变剂剂量选择及处理时间一般以杀菌率控制。目前常采用剂量是杀菌率为30(70)80%,杀菌率取决于剂量和作用时间及作用距离。用高剂量诱变剂处理获得的负突变率高,而在低的剂量中正突变率反而较高。三、实验材料1.溴化乙锭2.TTC(红氮四唑)四、操作步骤1将准备好的CM固体培养基溶化后倒平皿,过夜,(检验是否无菌,干燥)。2取活化后的酵母菌1环,接入到三角瓶中液体CM培养基中,并加入诱变剂溴化乙锭10g/ml,120rpm 、30震荡培养过夜
18、,进行诱变处理。五、结果与讨论简述溴化乙锭的诱变作用机理。试验六、呼吸缺陷型菌株的初筛一、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呼吸缺陷型菌株的初筛方法。二、实验原理许多突变株在菌落形态上会发生变异,所以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挑出突变株是进行初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酵母中,呼吸缺陷型突变株是经常遇到的。在平皿培养后,一般为小菌落,这些小菌落丧失呼吸能力。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 主要是细胞质基因发生突变,但有时核基因也会突变。小菌落突变后,对非发酵型底物如甘油、酒精、醋酸等不能氧化,但CO2放出高于对照株,酒精脱氢酶活力也较对照高出1倍左右,对提高酒精产率有好处。同样,呼吸缺陷型也是育种工作可利用的一个有效的遗传标记。
19、三、实验材料1TTC下层培养基2TTC上层培养基3灭菌的培养皿四、操作步骤1将诱变处理过的酵母培养液适当稀释(稀释度初步10-3、10-4、10-5),涂布CM培养基平板,涂布后30培养24h。2TTC下层培养基倒平板。3将CM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点种TTC下层平板上,30培养3d。4. 培养3天后,将TTC上层培养基溶化并冷却(不烫手)后,小心倾入TTC上层培养基上,使其刚好掩埋菌落。等凝固后,30培养23h。此时,平板菌落颜色会区分成红色、粉红色和白色。呼吸缺陷型突变株为白色菌落。五、结果与讨论讨论呼吸缺陷型突变株为白色菌落为白色,其它菌株红色、粉红色的机理。试验七、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验
20、证一、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呼吸缺陷型验证方法。二、实验原理呼吸缺陷型酵母突变株对非发酵型底物如甘油、酒精、醋酸等不能氧化,因此不能在以甘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进行呼吸缺陷型突变株的验证。三、实验材料1.CM培养基2MM甘培养基3灭菌的培养皿4无菌牙签。四、操作步骤1 用无菌牙签将在TTC鉴别培养基上生长的白色小菌落分别点种到MM甘培养基和CM培养基上。注意点种时,先点MM甘培养基,后点种CM培养基,并在平皿上做好标记。30培养1d。2 观察记录MM甘培养基和CM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状况,验证白色的小菌落是否是呼吸缺陷型突变株。五、结果与讨论如果白色小菌落分别点种到MM甘培养
21、基和CM培养基上培养后都有生长,讨论有哪些原因?综合项目三、谷氨酸发酵及提取工艺实验八、谷氨酸菌种的制备一、 实验目的:了解发酵工业菌种的制备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为本发酵实验准备菌种。二、 实验原理:谷氨酸棒杆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上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可得到大量健壮的种子。处于旺盛生长的生长对数期的菌体适合作为种子。三、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三角瓶、抽滤瓶、高压灭菌锅、摇床、培养箱、显微镜等。四、 实验步骤:1.斜面种子的制备将试管洗净,做好棉塞,并7支一组捆扎好,空消:0.10MPa,30min。按配方配制斜面培养基,加热将培养基溶解后分装到已消好的空试管中,装量约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技术 综合 实验 指导 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