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从业资格考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是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由县(或市)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具体承办。考试于每年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公开举行,每门科目的考试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的承办机关应当事先公布考试大纲、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务规则、考试的具体时间及地点等。目录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免考条件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题型 成绩查询 合格标准 统计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考试大纲报名时间报名条件免考条件考试时间考试科目考试题型成绩查询合格标准统计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考试大纲展开编辑本段报名时间2010年度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将于5月份陆续展开
2、,以各地考试中心发布信息为标准。请随时关注网校发布的各地报名信息汇总。 编辑本段报名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取得统计从业资格: (一)熟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各地报考条件可能会有些许差异,请欲报考人员具体咨询当地考试主管部门! 编辑本段免考条件已具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可免于参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为准
3、。1 2006年6月5日中国教育统计网在“统计标准”专栏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统计用)中的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目录如下: 统计学类 统计学统计学类新专业 经济学类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 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 保险环境经济金融工程 税务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 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国际文化贸易商务经济学 金融数学经济学类新专业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商品学审计学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物业管理 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 电子商务及法律商务策划管理工商管理类新专业 编辑本段考试时间统计从业资格
4、考试的时间为每年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 2010年考试时间是在九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2010.09.18). 2011年考试时间为九月份第三个星期日(2011.09.18) 编辑本段考试科目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编辑本段考试题型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四种题型; 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 编辑本段成绩查询考试成绩一般在考试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开始陆续对外公布。 编辑本段合格标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阅卷要严格执行统一
5、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如有异议,或发现异常试卷,应报告考试实施机关负责人解决。 编辑本段统计员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第一条 为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保证统计基础数据的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报告的有关规定和人事部关于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行制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准备进入统计岗位的人员,都应先参加统计员资格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从事统计工作。已经在岗的统计人员,未评定统计员任职资格的,也应参加考试,取得统计员的资格。中专、大专毕业生,可直接到统计岗位工作,其中,统计中专、大专毕业人员,见习期满,经过考核认定统计员职务资格
6、;非统计中专、大专毕业生,应通过考试确定统计员资格。 第三条 参加统计员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积极钻研本职业务,具备统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3身体健康; 4高中以上非统计中专、大专毕业; 5应考人员中凡未经过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学习的,应在培训的基础上参加考试。 第四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合格,获得统计员资格证。此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事厅(局)或职改部门和统计局颁发。统计员资格证是上岗位从事统计工作的证明,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效。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专职或以统计工
7、作为主的兼职统计岗位出现缺额,可从持有统计员资格证的人员中录用上岗从事统计工作。 第五条 经考试获得统计员资格的新进入统计岗位人员,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可聘任统计员职务;经考试获得统计员资格的在岗统计人员,可直接聘任统计员职务。受聘担任统计员职务人员,领取统计员的职务工资。 第六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主要是测试从事统计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专业统计和统计法规。 第七条 统计员资格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审批考试规定,审定考试大纲和对考试进行监督。国家统计局负责统写考试大纲,建立题库和考试的组织工作。 第八条 本
8、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第九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试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矛盾的,以本规定为准。 编辑本段考试大纲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及其职能任务;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及其作用;统计法的表现形式;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三)依法统计的必要性 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统计法的概念 (二)统计法的特点 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一)统计法律 (二
9、)统计行政法规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 四、统计法的作用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一、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 (一)统计立法 (二)统计执法 (三)统计法制宣传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1.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功能和任务 2.统计法的概念、特
10、点和作用 3.统计法律 4.统计行政法规 5.地方性统计法规 6.统计行政规章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统计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3.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主要内容 4.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的主要内容 5.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内容 6.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1.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2.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2.我国统计立法工作 3.我国统计执法情况 4.我国统计法制宣传情况 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 学
11、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我国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及分类;统计标准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方法的主要类型和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管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政府统计调查 (一)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二)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民间统计调查 (一)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一、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分类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12、的制定及审批 (四)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 (二)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三)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四)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统计标准的概念 (二)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三、统计标准的分类 (一)国家统计标准 (二)部门统计标准 (三)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一、普查 二、抽样调查 三、全面调查 (一)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二)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四、重点调查 五、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一、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二、统
13、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1.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2.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3.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 4.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1.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 2.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3.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4.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5.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6.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7.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8.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9.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1.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2.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3.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4. 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5、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6.统计标准的概
14、念、内容及分类 7.国家统计标准 8.部门统计标准 9.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1.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 2.普查 3.抽样调查 4.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5.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6.重点调查 7.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1.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2.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统计资料管理体制;统计资料管理、归档、提供、公布和保密的法律规范。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 一、统计资料的特征 二、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一)统计资料的管理 (二)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
15、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一、统计资料的审核 (一)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 (二)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三)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 二、统计资料的归档 (一)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二)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三)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提供 (一)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统计资料的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二)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三)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四)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 二、商业秘密的保
16、密 三、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概述 1.统计资料的法律特征 2.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3.统计资料的管理 4.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1.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资料的审核和签署 2.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搜集、审核、录入统计资料的审核 4.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5.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6.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1.统计资料的提供 2.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3.政
17、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4.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5. 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6.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7.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1.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2.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3.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4.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包含的种类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统计人员的概念、职责、职权;统计从业资格的规定和要求。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国家统计局 (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
18、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四)乡镇统计工作岗位 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一、统计人员的概念 二、统计人员的职权 三、统计人员的职责 四、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 (一) 统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二)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 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五、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2.部门统计机构 3.独立的统计机构的含义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统计
19、机构的必要性 5.统计机构的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1.统计人员的概念 2.统计人员的职权 3.统计人员的职责 4.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5.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1.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2.统计从业资格 3.必须具有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范围 4.申请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必备条件 5.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6.统计从业资格与统计专业职务的区别 7.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8.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9.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使用 10. 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11.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
20、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能正确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迟报统计资料 (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21、(八)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九)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十)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十一)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二)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十三)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十五)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六)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十七)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十八)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十九)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
22、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二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二十一)泄露国家秘密 (二十二)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二十三)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二十四)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二十五)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二十六)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二十七)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二、行政法律责任 (一)统计行政处罚 (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三)通报 (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五)批评教育 三、刑事法律责任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1.广
23、义和狭义的违法概念 2.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 3.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 4.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各种类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1.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 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分类 3.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原则、种类及其适用的几种情况 4.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5.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决定机关及实施程序 6.关于通报,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批评教育的规定 7.刑事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特征、内容、方式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统计行政复议和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
24、及程序。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统计监督检查 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三、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一、立案 二、调查 三、处理 (一)告知 (二)听证 (三)处理 四、结案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复议 (一)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 二、统计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三)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 (四)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五)统计行政应诉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 1.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 2.统计监督检查的特
25、征 3.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4.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1.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 2.立案的基本条件 3.案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4.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 5.案件的告知义务 6.案件的听证程序 7.案件的处理要求 8.案件的结案要求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范围、管辖及程序 2.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原则及管辖 3.统计行政应诉 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公布 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框架、内容;统计报表制定、管理与实施的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
26、架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一)周期性普查制度 (二)经常性调查制度 (三)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一、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规依据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 三、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4.普查制度 5.经常性调查制度 6.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1.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 2.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法规依
27、据 3.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4.统计报表的法定标识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普查制度、经常性、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和特点;常用统计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的概念 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三、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一、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四、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五、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
28、类型的规定 六、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 七、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 八、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统计分类 2.统计分类标准 3.统计分类标准化 4.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5.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 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基本单位的概念;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 三、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29、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各类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况和其他主要数据等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一、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基本单位 2.法人单位 3.产业活动单位 4.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1.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 2.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产活动统计的基本概念;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和实物量统计的主要内容;生产活动主要统计指标、效
30、益指标的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概念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增加值 (二)收入法增加值 二、国民经济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一、农业产品产量 二、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 三、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一、增加值率 二、工业产品销售率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生产活动统计的概念及范围 2.各门类生产活动统计的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1.
3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购进、销售、库存额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生产法增加值与收入法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区别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1.生产活动实物量统计的基本概念 2.农业产品产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3.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4.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 能源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能源统计的概念、统计范围、主要
32、统计内容、统计指标、统计原则及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能源统计的概念 二、能源统计的研究对象 三、能源统计的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能源购进统计 二、能源消费统计 三、能源库存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能源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1.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概念 2.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统计范围、核算原则及计算方法 3.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 财务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及作用;财务统计的主要分类;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
33、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主要统计指标的概念及其资料来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 二、企业损益财务统计 三、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主要指标的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财务统计的概念 2.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财务统计指标的分类及其作用 2.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和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
34、的概念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计的内容 4.收入、成本及费用、利润及分配统计的内容 5.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的内容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及其内容 第七章 劳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指标的概念、定义、范围和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劳动统计研究对象 二、劳动统计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一、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的概念和范围 三、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四、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 五、从业人员的变动统计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一、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
35、、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三、城镇失业率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一、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统计 三、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期末人数、平均人数、长期职工、临时职工等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原则、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1.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 2.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1.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概念及构成 3.工资总额包括的各项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4.工资总额不包
36、括的范围 5.平均工资、平均实际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概念、工作任务及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作用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统计 二、投资完成额统计 三、资金来源统计 四、新增固定资产统计 五、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统计 六、房屋建筑面积统计 七、投资经济效益统计 八、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念 2.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
37、产投资完成额的概念及构成 2.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3.新增固定资产的概念及条件 4.新增生产能力统计的主要指标 5.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主要指标 6.投资经济效益统计的主要指标 7.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的分类 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 9.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 10.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
38、体单位 (一)总体 (二)总体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二、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 (二)标志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二)变量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二、统计的过程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1.什么是统计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总体 2.总体单位 3.指标 4.标志 5.变异 6.变量 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8.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1.统计的任务 2.统计的工作过程 3
39、.统计的认识过程 第二章 统计调查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定期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抽样调查 五
40、、典型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 (三)面谈访问法 (四)邮寄访问法 (五)电话访问法 (六)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原始记录 (二)统计台账 (三)企业内部报表 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 (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调查 2.统计调查的要求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41、 5.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报告单位 4. 调查项目 5. 调查表 6. 调查时间 7. 调查期限 8.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1.定期统计报表 2.普查 3. 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 5.典型调查 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的意义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 3.面谈访问法 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 6.互联网访问法 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 8.统计台账 9.企业内部报表 10.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 2.登记误差 3.代表性误差 4.登记误差的控制 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及其基本编制规则。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