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伶官传序.doc
《教案 伶官传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 伶官传序.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伶官传序选自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尽管风格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散文“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的特点,行文在结构安排上都有较强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伶官传序处于本单元第二篇,借后唐庄宗宠爱伶人的历史事件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论证结构上一事一议,论证条理清晰,情感脉络鲜明,文章平易流畅,课下注释详细对于已有一定文言阅读基础的高二学生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本文清晰的深刻和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通过学习掌握本文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本文重要文言句子 2、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把握本
2、文“散而不乱”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把握本文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要词语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脉络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课文注释导入) “伶官”是什么?这要从“伶人”说起。 11111“伶人”即“优伶”,指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 “伶人”在封闭的宫廷生活中是很受欢迎的演员,唐玄宗李隆基就曾经专门组织过戏班子,他们被规范发展留存下来就是现在的“梨园子弟”。 “伶官”是在李存勖的手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李存勖
3、称帝后,他认为大功告成,于是不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开始迷上了看戏,还经常油头粉面的亲自登台表演,并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天,李存勖自我感觉良好的在戏台上吊嗓子,连喊两声“李天下”,还没被自己的优美嗓音陶醉完,就被一个伶人(演员)上去扇了他个耳光。莫名其妙的李存勖问伶人为什么打他,伶人大义凛然的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那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还是伶人真心为他着想,那些个文臣武将什么时候说过那么高水平的话啊。伶人从此受到皇帝宠幸,不但可以自由出入宫中(不知道包括不包括后宫)和皇帝称兄道弟,而且还能肆意侮辱戏弄大臣,弄得是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李存勖还
4、把伶人当作特务,让他们借全国巡回演出之际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当官职有了空缺时,他也经常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补缺。在李存勖的纵容下,有一次伶人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军队上下怨声四起、离心离德。 11111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三月,李嗣源在满怀怨恨将士们的拥戴下,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军队的重要性,连忙率军进攻李嗣源,结果走在路上,经常老婆被抢的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李存勖知道形势危急,便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时候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看出皇帝已穷途末路,没
5、有了利用价值,于是趁他吃早饭时发动政变,把爱演戏的李存勖活活烧死在宫中,“李天下”就这样丧命在惊心动魄的特技效果中。不久,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来从废墟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谥为庄宗。 文章的题目为伶官传序,被立传的主人公是什么人?作者为何要给他们立传? “伶官”是后唐的盛产,在欧阳修所处的宋代已经销声匿迹了,也就是说欧阳修所写的事历史人物,写史的。 二、理清结构,把握意脉。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完课文之后尝试说说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议论文,以史为材料,称为“史论”之作。 3.我来再次范读一下课文,大家找一找这篇议论文中议论性的话语。即史论之论点。 盛衰之理
6、,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请大家在书上把这三句标出来。 4.我们来一个一个看一看, 首先来看开门见山的那个论点。 请一个学生翻译一下,教师板书。 对于这个论点欧阳修是怎么论证的?(原庄宗得失) 对比论证 盛恪守父命,报仇雪耻 (忧劳) 衰宠幸伶人,身死国灭 (逸豫) 重点翻译: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趋,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 梁君臣之手,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议论文往往材料之后会有一段论说(论证),细读全文,能从中找出呼应“岂非人事哉”的话吗? “抑本其成败
7、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老师觉得欧阳修的论说性的文字不到位,你能帮他把话说清楚么? 由此自然得出结论:(板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翻译,教师板书。 “满招损,谦得益”引证 “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第三部分(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1111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又进一步议论。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
8、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三、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明确:“伶官”是封建时代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作者写此文并冠以短序的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的历史教训,戒除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故事(民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钉;丢了一只马蹄钉,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 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这是著名的英国民谣,其中提到的故事在历史上真实的发生过。 具体历史背景是:14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伶官传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