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专题诗歌.doc
《高三复习专题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专题诗歌.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形象篇(一)一、复习目标1、明确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鉴赏的规律。3、掌握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二、知识积累诗歌中形象指的是诗歌的艺术形象,一般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1、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前者如杜甫蜀相中描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后者如柳永雨霖铃中漂泊江湖的多情的“我”的形象。2、事物形象即物象。中国古典诗歌有一大类叫“咏物诗”,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的“石灰”就是物象。对咏物诗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找到与“志”的契合点。石灰
2、吟中石灰“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诗人“不畏挫折磨难”;“粉身碎骨”与不惜牺牲;“清白”与诗人的节操皆有对应关系。 3、景物形象即景象。景象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如唐朝诗人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这一意象就蕴涵了作者对菊花的高洁品质的认肯和追慕之情。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看似纯粹写景,实际上还是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高旷脱俗的境界的向往。 三、例题引路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
3、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答题。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此词表现了一个词人怎样的心情?答题方法小结: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题。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小结: 4、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
4、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题小结: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诗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间岂能留得住
5、,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野 步 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 步 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答: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
6、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附录:常见艺术形象举隅: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 专题 诗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