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理论分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理论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理论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理论分析李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摘要】利用GDP支出法测算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机理,进而提出了测算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基本方法。本文认为,进口、出口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不同,因而不能在同一计算公式中分解出既包含进口又包含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部分;测算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分别采用体现不同作用机理的计算公式。关键词 进口、出口、经济增长、贡献测算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measuring
2、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Abstract: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the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has some 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supply analysis and the demand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
3、chanism of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affec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analyzes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measuring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A conclusion is that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affect economic growth by different way, therefore there is not such a c
4、alculation formula that can include two decomposed parts: one is the part of measuring the impor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e other is the part of measuring the expor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e import and the expor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calculated only by
5、 using different calculation formula representing the different mechanism.Key words: import; export; economic growth; contribution ratio calculating一、概述进出口对中国经济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此可通过中国进出口额与GDP的比率变化来体现。2006年中国出口总额与GDP的比率为36.8%,1980年该比率仅为6%;2006年中国进口总额与GDP的比率为30.1%,1980年该比率仅为6.6%。2006年同1980年相比,出口与GDP的比率上升了31
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2个百分点,进口与GDP的比率上升了23.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9个百分点此段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计算而得。这里进口、出口数据均指海关统计口径的货物进口、货物出口。图1是关于1980-2006年期间各年份的中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分别对GDP的比率曲线,由此可直观展现中国进出口规模相对于中国经济产出规模的变化历程。图1 中国出口、进口与GDP的比率曲线(%)一国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或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通常称之为贸易依存度。如果把分子换成出口或进口,也可以具体区分为出口依存度或进口依存度。贸易依存度容易被认为是度量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
7、,因此有关对贸易依存度的研究目前是较为普遍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贸易依存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对其经济的重要程度,但贸易依存度并不能确切度量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事实上,关于贸易依存度涵义的理解,以及对贸易依存度的具体计算等诸多问题,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论。本文无意触及对此有关问题的争论。但有必要指出:在反映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确切数量关系方面,贸易依存度的确存在着局限性。其原因在于,根据贸易依存度的定义,该指标只是反映进出口规模与经济产出规模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而这种比例关系并不能反映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程度,更不能反映进出口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机理。如何分析进出口对经济的影响是
8、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具体测算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关于中国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少学者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Lawrence J. Lau(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等(2007)研究了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并利用其分析了中美贸易顺差问题。黄伟力(2006)基于协整分析工具,对出口、投资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郭华(2005)利用“进(出)口依存度”和“进口的国内生产总值弹性”指标,比较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杜江、刘用明(2004)进行了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林毅夫、李永军(2003)则从需求导向出发,分析了出口与
9、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这里不便一一列举。然而从总体上看,关于中国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有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数是采取实证性的数据分析或是采用较为前沿的计量经济分析,尚缺乏基于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相关测算。进出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性,在经典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中已有充分的论述。按比较优势的理论,各国应按照各国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加入国际分工,然后通过各国间的贸易具体实现分享各国的优势。也就是说,通过贸易可以使贸易各方取得各自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好处。然而,现实中进出口对经济所产生的结果并不像比较优势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简单。按此理论,资本和技术密集
10、的发达国家应主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事实上这样分工的结果势必导致利益分配上的巨大反差。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比较优势陷阱的问题。总之,如何分析进出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作用,仍是一个尚未解决好的复杂问题,对此需要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本文的重点在于从理论上分析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论述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问题。二、进口、出口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要具体测算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需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进口、出口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也就是要搞清楚进口、出口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经济学的理
11、论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产出有多少,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而进口、出口对供给和需求有着不同的影响效应,这是本文进行有关分析的出发点。1进口的影响从理论上讲,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的比较优势是产生进口或出口动力的一个重要源泉。然而,最基本力量是源于对产品的需求。一个国家之所以要进口其他国家的产品(包括技术及服务,以下同),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原因是本国存在着对他国某种产品的需求。例如,在本国的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或军队建设中,可能存在着对外国特定产品的需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本国没能力生产所需要的特定产品而只能从国外进口;或本国虽然有能力生产这些产品,但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同类进口
12、产品相比存在着显著的质量差异;甚至,外国品牌能更加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理,也可以成为进口的动机。当然,导致进口的原因还可以是其他情况。然而,无论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进口,进口的一个基本效应是:进口的产品具有满足本国需求的效应。一般来说,满足本国需求具有重要的正面效应。例如,由于本国企业进口了其所急需的原材料或技术,使企业生产得以继续,结果使经济中的产出增加;如果没有进口,该企业生产无法起动,企业就没有销售收入,员工就没有工资,消费就会受到抑制,从而对经济增长不利。可见,此种情况下的进口对企业乃至对宏观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再如,居民购买了所需要的进口消费品,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军队购
13、买了国外的先进武器,部队战斗力可得以提高。总之,从进口能够满足本国需求这一效应看,进口无疑是具有积极的正向效应的。事实上,满足需求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进口(或者说是外国产品)所具有的满足本国需求的效应,是非常有价值的。进口的积极效应还可以体现为提高本国供给方面的产出能力。如企业进口更高性能的生产设备,而对新产品生产线的进口还有可能开辟出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诱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先进资本与技术的进口通常能够起到显著提高本国产出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会限制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如果企业因缺少关键设备却不能进口,结果将是企业停工,经济中的产出不仅
14、不能增加,反而导致有关人力、物力闲置而产生浪费。因此在有些情况下,不进口就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是,进口的另一种效应是具有替代本国产品的效应。如果本国有能力生产出与进口产品同质的产品,那么该产品的进口数量就是本国少生产的数量。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角度看,如果不进口该产品,本国就可增加同样数量的该产品的生产,即可以扩大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量,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可以说,进口替代效应就是降低对本国产品需求的效应。可见,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角度看,进口就是一种不利的因素。在某些时候,进口替代效应可以构成对本国产业或市场的严重冲击,这通常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理由。总之,进口对经济的影响效应是复杂的。
15、而事实是,之所以有进口的存在,就是因为在很多数情况存在比较优势的问题。对进口的决策,实际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平衡与取舍。而进口对经济影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进口引发各种影响效应的相互抵消后的结果。这说明,单纯地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或单纯地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起负向作用,都是不恰当的。2出口的影响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分析出口的作用。一个国家之所以要将本国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一个重要的基本动力在于外国存在着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而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影响首先直接体现在对实现出口企业的影响,即本国企业的产品能在外国市场上实现销售。这种效应是出口对本国供给方面的影响。实现本国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该企业乃至对本
16、国经济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企业的生存、员工收入的提高、就业规模的扩大等,都必须以实现产品的销售为基础。因此,实现出口能够直接给本国企业(供给方面)带来益处。而实现本国产品的销售,也就是扩大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量。可见,出口具有增加本国产品需求量的效应,这是一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效应。但从可供本国使用的产品量的角度看,出口的产品不能被本国使用,因此出口具有减少可供本国使用的产品量的效应。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出口了,所以不能在本国使用。如果本国产品是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那么适度的出口不至于导致本国对该产品的短缺。但如果本国产品是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那么对短缺产品的出口将影响本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可见,出口同
17、样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效应。3如何认识进口、出口的影响以上所述的进口、出口的效应可用表1概要表示。分析表明,不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对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两者对经济影响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按表1所示,出口对经济的一种积极效应,是体现为有利于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而进口对经济的一种积极效应,是体现为增加可供本国使用的产品量。在有些情况下,进口还具有提高本国生产能力或扩大生产领域的效应。表1 进出口效应示意出口的效应进口的效应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量(从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量角度)正效应(+)负效应(-)可供本国使用的供给量(从可供本国使用的产品量的角度)负效应(-)正效应(+)可见,进口、出口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出口 经济 增长 贡献 测算 理论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