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功能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功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肾脏的排泄功能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尿液生成的三个过程:概念及特点2.肾小球滤过率3.滤过分数4.肾糖阈5.钠和水的重吸收特点6.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及调控因素7.排尿反射排泄:机体将新陈代谢终产物、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药物)和过剩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呼吸器官: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消化道:胆色素以及经大肠粘膜排出的一些无机盐类如钙、镁、铁等;皮肤:以汗腺分泌形式排出水分、氯化钠和尿素等;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水分、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调节机体的水和渗透压平衡、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2、重吸收功能第四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第五节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第六节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第七节清除率第八节尿液的排放一、肾脏的生理功能二、肾脏功能的结构基础三、肾脏的血液循环(一)生成尿液(二)内分泌功能一、肾脏的生理功能一、肾脏的生理功能尿生成的三个阶段: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和排泄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和排泄正常人每昼夜所排出的尿量约为1500ml。多尿:2500ml;少尿:100尿量500ml;无尿:100ml尿液的成分和理化特性排泄尿液的意义:排除代谢终产物、过剩物质和异物;调节水、电解质和渗透压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返回(
3、一)肾单位和集合管(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三)球旁器肾小球肾小囊肾小体肾小管肾单位近端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细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远曲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 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 数量 多(8590%)少(1015%)体积 较小较大 动脉口径 A入 A出 21 A入 A出 髓袢长度 短 长出球小动脉后 分布于皮质部的 还形成U形 的毛细血管 肾小管周围 的直小血管 肾素含量 多 少 生成尿液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功能返回(一)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二)肾血流量的调节94%左右的血液分布在肾皮质56%分布在外髓不到1%供应内髓1.1
4、.血流量大且分布不均血流量大且分布不均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流经两侧肾脏,相当于心输出量的1/51/4左右。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直小血管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2.2.肾血流要经过肾血流要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两次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皮质肾单位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略粗一倍,肾小球内血压较高,增加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而胶体渗透压较高,这对肾小管的重吸收具有促进作用;返回原尿即是血浆的超滤液原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少;各种晶体物质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肌酐等的浓度都与
5、血浆中的非常接近;囊内液的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相似。微穿刺法微穿刺法 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结构基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物质基础肾血浆流量一、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三、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两侧肾脏24h的超滤液总量180升左右。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125/660100%19%流经肾脏的血浆约有1/5由肾小球滤过进入了囊腔。一、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一、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返回血管内皮细胞层可
6、见有缺乏细胞质的部分,称为窗孔,此结构的分布比较规整,其孔径约为50100nm。防止血细胞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出不起阻留作用。滤过膜肾小球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上皮细胞肾小囊基膜是超滤过的主要屏障。由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网可能决定着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何者可以滤过。有时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也可以通过基膜。滤过膜的外层,即上皮细胞层,该细胞具有足突,足突之间形成裂隙,其表面附有一层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约414nm的小孔。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正常时滤过膜上皮细胞、足突及其滤过裂隙膜上覆盖着一层酸性糖蛋白,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
7、白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 肾小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滤过膜肾小球原尿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kPa入球端出球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6.06.0肾小囊内压1.331.33血浆胶体渗透压2.674.67有效滤过压2.00滤液只产生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之前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入球小动脉粗而短,血流阻力较小出球小动脉细而长,血流阻力较大一、概述二、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重吸收:指小管液中物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回到血液中的过程。(一)重吸收的部位(二)重吸收的途径与方法不同肾小管阶段重吸收能力不同近曲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能力最强全部葡萄
8、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大部分水及无机盐类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髓袢余下的水和无机盐类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余下的水和无机盐类受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等体液因素的调节近曲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没有刷状缘。通透水和电解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膜上有大量密集的微绒毛,形成刷状缘,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重吸收的面积。近曲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能力最强。远端小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没有刷状缘,富含线粒体。受到体液因素的调节。返回1.1.途径途径跨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返回2.2.方式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协同转运(一)Na和Cl
9、-的重吸收(二)水的重吸收(三)葡萄糖的重吸收(四)HCO3-的重吸收(五)K的重吸收(六)氨基酸及其他物质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65-70%2.髓袢:20%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9%1.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Na、HCO3-、Cl-、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此段被大量重吸收小管液的渗透压降低,而细胞间隙的渗透压升高H2O紧密连接跨上皮细胞进入细胞间隙进入毛细血管近端小管水的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65%70%球管平衡)同时因该段重吸收不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因此对排出尿量影响较小。2.2.髓袢髓袢 :20%20%髓袢降支细段:渗透髓袢升支:不通透特点:重吸收比例不大(14%);重吸收量根据机体的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肾脏 排泄 功能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