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课件.ppt(1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9年度新出版的相关规程规范年度新出版的相关规程规范o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实施日期:2009年年9月月1日日起。主编单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o行业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术规程(JGJ167-2009),实施日期:2009年年7月月1日日起。主编单位: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o大纲要求了解了解 熟悉熟悉 掌握掌握了解了解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检测的要求检测的要求了解了解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检测的方法检测的方法和适用条件和适用条件掌握掌握检测数据分析检测数据分析与工程质量评价方
2、法与工程质量评价方法了解了解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监测(包括地下水监测)(包括地下水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了解了解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在信息化施工在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中的应用掌握掌握监测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检测检测与监测与监测检测检测监测监测第十章第十章 岩土工程检测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监测o第一节第一节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的概念、目的和类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的概念、目的和类型型o第二节第二节 基槽检验基槽检验o第三节第三节 地基处理检测地基处理检测o第四节第四节 桩基检测桩基检测o第五节第五节 沉降及位移观测沉降及位移观测o第六节第六节 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o第七节
3、第七节 土压力监测土压力监测o第八节第八节 土石坝安全监测土石坝安全监测o第九节第九节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作用监测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作用监测o第十节第十节 练习题练习题+往年真题往年真题 o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岩土岩土工程工程检测检测与与监测监测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地基处理检测地基处理检测地下水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桩基检测桩基检测沉降及位移观测沉降及位移观测不良地质作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作用监测和地质灾害作用监测新增新增土石坝土石坝安全监测安全监测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土压力监测土压力监测o 第十章第十章 岩岩 土土 工工 程程 检检 测测 与 监监 测测o第一节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的概念、目的和
4、类型o一、岩土工程检测(检验)是为了提供工程设计参数,对工程设计进行校验和对施工工艺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评价的各种专门性试验;岩土工程监测是对工程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岩土体变形,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本身的安全与稳定性的变化进行的系统和系列的观测和分析过程。检测与监测的目的是对勘察成果与评价建议的检查和验证;对施工质量的信息跟踪;为工程设计及验收提供可靠的依据。检测检测监测监测满足规定?满足规定?趋势规律?趋势规律?验验证证多时点、连续变化多时点、连续变化单时点单时点纠正纠正预防预防o二、岩土工程监测的内容o1、大面积填方、填海等地基基础处理工程,应对地面沉降进行长期监测,施工过程中还应对
5、土体变形、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o2、施工过程中需要降水而周边环境要求监控时,应对地下水位变化和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o3、预应力锚杆施工完成后应对锁定的预应力进行监测,监测锚杆数量不得少于总数的10%,且不得少于6根。o4、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o5、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的沉降和位移等。监测内容可按下表选择。o 基坑监测项目选择表-必测 -宜测 监测监测 项项 目目地地基基基础设基础设计等级计等级支支护护结结构构水水平平位位移移监控监控范围范围内建内建(构)(构)筑物筑物沉降沉
6、降与地与地下管下管线变线变形形土土方方分分层层开开挖挖标标高高地地下下水水位位锚锚杆杆拉拉力力支撑轴力或变形立柱变形桩墙内力基坑底隆起土体侧向变形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甲级甲级 乙级乙级 o6、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控应考虑基坑开挖造成的附加沉降与原有沉降的叠加。o7、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记录气象条件、挖方、填方、堆载等情况。爆破开挖时,应监控爆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土方工程完成后,尚应对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监测,直到变形稳定为止,且不得少于三年。o8、对挤土桩,当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严格,布桩较密时,应对打桩过程中造成的土体隆起和位移,邻桩桩顶标高及桩位、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
7、o9、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o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o (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o (3)加层、扩建建筑物;o (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o (5)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o(6)当基槽的回弹再压缩对建筑物本身沉降、地下管网和邻近建筑物有影响时,应对基槽的回弹进行精密水准变形监测。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基坑工程基坑工程周边建(构)筑物、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的沉降和位移的沉降和位移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锁定预应力
8、锚杆预应力锁定降水工程降水工程地基基础处理工程地基基础处理工程建筑建筑地基地基基础基础设计设计规范规范边坡工程边坡工程桩基(挤土桩)工程桩基(挤土桩)工程o三、现场检测与监测的时间o现场检测与监测工作应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对具有特殊意义或特殊要求的工程(如:一旦损坏将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工程;对变形及差异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工程;采用新工艺而又缺乏经验的工程等),应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必要的项目,在建设期或使用后的一定期间内继续进行。o四、现场监测应注意的问题o1、现场监测工作应符合国家或行业(地方)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及强制性标准的规定。o2、现场监测的观测记录、数据和图
9、件,应保持整洁、字迹工整、各项数据齐全,严禁严禁任意涂改和重抄,并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当使用电子手簿时,应及时存贮。并应及时地按照工程要求整理分析。o3、现场监测资料,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报送,当监测数据接近危及工程的临界值时,必须加密监测,并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o4、监测使用的量测仪器及计量器具必须满足测试要求,使用前应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定或自行校准,并确保其在有效周期内。o5、监测完成后应及时编制并提交成果报告,必要时,应在有关文件上签署意见及结论。成果报告应附有相关曲线和图表,应说明使用方法及仪器设备等,应提供资料整理及分析方法,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结论性意见及处理
10、意见、建议。o五、岩土工程监测的类型o岩土工程监测一般包括基坑工程、边坡工程、岩土体变形与应力、建筑物变形、场地地面沉降、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监测等。o 第二节 岩土工程检测o一、基本要求o岩土工程检测的内容:o地基施工质量的检测o地基处理过程中及处理后质量及处理效果检验o基槽检验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揭露的地址情况,对过程勘察成果与评价建议进行检查校验,检查施工揭露的情况是否与勘察成果相符。o二、岩土工程检测方法和适用条件o1、岩土工程检测主要内容o(1)基槽(坑)开挖后的检验o(2)地基改良与加固过程中及处理后对处理质量、方法、设备、材料及处理效果的检测o(3)桩(墩)基础自身质量
11、及承载力的检测o2、检测的具体内容o2.1天然地基基槽检验o天然地基基槽检验任务是:o(1)检验勘察报告所述各项地质条件及结论建议是否正确,是否与基槽开挖后的地质情况相符;o(2)根据开槽后出现的异常地质情况,提出处理措施或修改建议;o(3)解决勘察报告中的遗留问题。o2、检测的具体内容o2.1天然地基基槽检验o 当与勘察报告由较大出入时,应建议进行施工勘察。o经基槽检验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以防基地下隐藏与勘察报告不符的异常地质情况,给工程留下质量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可提供工程质量事故鉴定的依据。o基槽检验工作应在接受建设单位(或受委托的施工单位)的委托,基础设计依据充分,具有勘察报告及基
12、础设计文件的条件下,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勘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o2.1.1基槽检验的主要内容o(1)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o案例:基坑位置平移,一端跨越掩埋废沟渠,及时处理。o(2)核对基坑土质和地下水情况;o-方法先总体再局部o(3)进行全面的目测或进行钎探,以了解基底土层的均匀性,及基底下是否存在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性状;o(4)通过目测,辅以袖珍贯入仪,必要时取样试验或进行施工勘察,以检测地基土是否与勘察报告书描述一致,持力层是否受人为扰动(施工扰动、浸水软化等);o2.1.2、基槽检验的方法及一般要求o()审阅、分析研究钎探记录,找出
13、异常钎探点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必要时用其他方法(如钻探)进行验证;逐段逐个或按每个建筑物单元详细检查基槽底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中所提持力层相符,要特别注意基底有无填土及其分布;o怀柔案例:未发现填土(勘察-验槽),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开裂,观测三年-验槽应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加。o()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软弱或不均匀或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根据需要可利用轻便触探等方法,以查明持力层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以及软弱下卧层的厚度及分布情况。o()基槽检验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检查古井、人防、地下建(构)筑物、墓穴及虚土等。o()以目测为主的方法检测基槽边坡稳定性,检测地下水位,了解降排水措施及其对基槽的影响。o
14、在基槽检验的过程中,当地层及地质现状与勘察报告书不符时,或存在严重的不良地质作用,或基槽基坑的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或对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严重影响时,应进行施工勘察以研究补救及处理措施,施工勘察可采用钻探、动探、轻便触探的方法,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为准则,为调整、变更设计方案提供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处理的技术措施建议。o地基的检测报告,应针对具体问题简明扼要地进行编写。基槽检验结果是由施工、设计、勘察等多方会签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验槽记录)。o2.1.3、使用的仪器工具o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使用袖珍式贯入仪作为辅助手段。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再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o(1
15、)持力层明显不均匀;o(2)前部有软弱下卧层;o(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o(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o2.1.4、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深度及间距o表 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深度及间距表(m)排列方式基槽宽度检验深度检验间距中心一排0.81.21.01.5,视地层复杂情况定两排错开0.82.0 1.5 同上梅花形2.0 2.1 同上o2.1.5、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o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o(1)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o(2)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o 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
16、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o(2)桩基工程应通过试钻或试打,检验岩土条件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如有异常情况应提出处理措施。当与勘察报告差异较大时,应建议进行施工勘察。单桩承载力的检验,应采用载荷试验与动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直径挖孔桩,应逐孔(非桩)检验孔底尺寸和岩土情况。o(3)地基处理效果检验,除载荷试验外,尚可采用静力触探、圆锥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波速测试等方法。o强夯、垫层及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检验,除了检测其承载力外,还有其他主要控制项目也应按现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如垫层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评价压实效果;第三节第三节 地基处理检测地基处理检测o 地基处理
17、效果检测应应在施工后间隔一定施工后间隔一定时间时间进行,对饱和粘性土饱和粘性土地基应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一般应间隔21 2128d28d,对于砂砂土和粉土土和粉土地基不宜少于7d7d;同时,质量检测宜选择在地基最不利位置和工程关键部位进行。为验证加固效果验证加固效果所进行的载荷试验载荷试验,其施加载荷应应不低于设计载荷的不低于设计载荷的2 2倍倍。o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三点,1000以上工程,每100至少应有1点,3000以上工程,每300至少应有1点。o每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
18、20延米应有1点。非非增增强强桩桩体体复复合合地地基基按面积按面积每每1%1%一点一点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基槽基槽大面积大面积处理处理每个每个基础基础11点点每每2020延米延米11点点o对有增强桩体的复合地基增强桩体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灰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等),其承载力检验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但不应少于不应少于3处处。有单单桩检验桩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o复合地基工程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检测验收检测,应进行单桩单桩和多桩复合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
19、基承载力特征值特征值,以最终检验地基处理效果。o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短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o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9)“附录A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执行。o质量检测工作及试验工作完成后,应对所获取的检测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检测试验报告,作为施工结束后的工程质量验收依据。第四节第四节 桩基检测桩基检测o四节四节 一、桩基工程的检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桩基工程的检测主要包括如下内
20、容:o()对预制桩(包括打入式预制桩及静力压入式预制桩)和钢桩,应进行桩顶标高、桩位偏差、打入(或静压)深度、停锤标准、桩端持力层等的检测。o()对灌注桩,应进行桩顶标高、桩位偏差、桩身质量、桩端持力层等的检测。o()人工挖孔桩,应进行开挖尺寸、有无虚土、岩土条件、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作用。必要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岩基原位荷载试验和桩侧摩阻力试验,试验桩数不宜少于同条件下总桩的1%,且不得少于3根。o四节四节 二、二、桩身质量桩身质量检测检测o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直径直径大于大于800
21、mm的混凝土桩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波透射法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根柱下承台每根柱下承台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直直径小于和等于径小于和等于800mm的桩(嵌岩桩嵌岩桩)及直径大直径大于于800mm的非嵌岩桩的非嵌岩桩,可根据桩径和桩长的大小,结合桩的类型和实际需要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进行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数的10%。o四节四节 二二 、钻孔抽芯法、钻孔抽芯法:o 适用于检测桩径适用于检测桩径8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完整性、桩长、桩底沉碴厚桩身混凝土强度、完整性、桩长、桩底沉碴厚度、桩底岩土层性状度、桩底岩土层
22、性状等。应观察芯样的混凝土胶结性状、骨料的种类及均匀性,以及桩底岩土层的性状等,并对芯样切取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应根据现场混凝土芯样特征并结合钻芯记录以及试验结果按相关规程规范结合经验进行桩身完整性分类。o四节四节 二二 、超声检测法、超声检测法:o 适用于检测直径适用于检测直径800mm灌注桩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完整性,通过桩身预埋声测管,采用超声波检测仪,以两个声测管组成一个检测面,分别对所有测面进行检测(三管三测面,四管六测面)。根据检测结果按相关规程规范判断桩身的完整性。o四节四节 二二 3、基桩动测法基桩动测法(包括高应变法及低应变法):o 高高应变法应变法适用于检测基桩竖向基桩竖向
23、承载力承载力及桩身桩身完完整性整性,分析桩侧和桩端阻力;低低应变法应变法主要用于检测桩身的桩身的完整性完整性。o四节四节 二二 3(1)激振设备通常采用锤击法;高应变法锤重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桩径大于600mm或桩长大于30m时应大于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5%。o四节四节 二二 3(2)低应变检测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高应变检测应给出实测的力与速度信号曲线。o四节四节 二二 4、当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为桩身存在严重缺陷的类桩时,应进行工程处理;当桩身完整 检测结果为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的类桩时,应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同时应进行单桩承载力校核。o四
24、节四节 三、三、工程桩竖向承载力工程桩竖向承载力检验检验o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竖向承载力检验的方法和数量可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现场条件,结合当地可靠的经验和技术确定。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桩竖向承载力的检验宜采用静载试验,检验桩数不得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验主要采用单桩静载试验方法,对于大吨位桩基也可采用自平衡式载荷试验法进行试验,o检测数据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工程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o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o四节四节 三、
25、在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情况o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o(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o(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o(3)本地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o四节四节 三 2、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方法的类型:o三 2(1)慢速维持荷载法:具体作法是按一定要求将荷载分段加到试桩上,每级荷载维持不变直到桩顶下沉降量达到某一规定的相对稳定标准(每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2次),然后继续加下一级荷载。当达到规定的终止试验条件时,便停止加荷,再分级卸荷直到零载,试验周期一般为37d;o四节四节 三 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工程 检测 监测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