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版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版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1节节 概述概述表表8-1 小儿发育分期小儿发育分期发育分期发育分期 所处年龄段所处年龄段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1.新生儿期新生儿期 出生后出生后28天内天内 neonatal period2.婴儿期婴儿期(乳儿期乳儿期)出生后出生后1个月个月-1周岁周岁 infancy3.幼儿期幼儿期 1-3周岁周岁 toddlers age4.学龄前期学龄前期 3-6/7周岁周岁 preschool age5.学龄期学龄期(青春期前青春期前)女女6/男男7-女女12/男男13周岁周岁 school age6.青春期青春期(少年期少年期)女女11-12周岁至周岁至17-18周岁周岁 adolescence
2、男男13-14周岁至周岁至18-20周岁周岁儿童是指儿童是指14周岁以下的小儿,通常分为六期周岁以下的小儿,通常分为六期(表表8-1)2010年普查人口约年普查人口约13.7亿,儿童达亿,儿童达2.56亿,约占人口总数的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9.4%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在不断生长发育中,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在不断生长发育中,是具有是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年龄阶段特殊生理特点的年龄阶段,随年龄增长,随年龄增长,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不断变化,如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不断变化,如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逐步增长,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组织器官逐步增长,各生理功能亦逐步成熟
3、生理功能亦逐步成熟儿童儿童有着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有着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并非成人的缩,并非成人的缩影,影,对药物的对药物的ADME功能随增龄而日趋完善功能随增龄而日趋完善儿童用药的重要特征是儿童用药的重要特征是年龄依赖性年龄依赖性,不同年龄,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同生理特点对对药物反应有特殊性药物反应有特殊性掌握各期儿童特点掌握各期儿童特点,研究儿童用药规律研究儿童用药规律,是儿童,是儿童合理用药至关重要的问题合理用药至关重要的问题第第2节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的用药特点一、新生儿用药特点一、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及生化代谢处于从子宫内到子新
4、生儿的生理功能及生化代谢处于从子宫内到子宫外宫外剧变剧变的适应过程,其生理功能需进行有利于的适应过程,其生理功能需进行有利于生存的生存的重大调整重大调整,如肺呼吸的建立、消化及排泄,如肺呼吸的建立、消化及排泄功能的启动、血液循环的改变等,功能的启动、血液循环的改变等,新生儿期迅速新生儿期迅速变化的生理过程决定了其变化的生理过程决定了其ADME过程过程,不同于其,不同于其他年龄期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尤其是他年龄期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尤其是新生儿新生儿器官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发育尚不成熟,器官功能器官功能亦未发育完善亦未发育完善,多,多数数酶酶系统系统不够健全不够健全新生儿用药新生儿用药(剂量、间
5、隔时间、途径等剂量、间隔时间、途径等),必须基于,必须基于确切掌握新生儿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规律确切掌握新生儿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规律,才,才能保证安全有效地用药,使药物治疗作用最大化,能保证安全有效地用药,使药物治疗作用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不良反应最小化(一一)新生儿药动学的特点新生儿药动学的特点1吸收吸收 指药物经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指药物经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运过程,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运过程,吸收的速度与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特性、给药途径、机体状况化特性、给药途径、机体状况(1)胃肠道给药的吸收胃肠道给药的吸收生后生后 24-48h内内 生后生后10天天 然后然后
6、2岁后岁后胃液胃液pH 1-3 6-8 渐降渐降 渐达成人水平渐达成人水平新生儿对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新生儿对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吸收完全,生物利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用度(BA)高,血药浓度可较成人高,如氨高,血药浓度可较成人高,如氨苄西林,幼儿及新生儿的吸收率超过苄西林,幼儿及新生儿的吸收率超过60%,而成人只有,而成人只有30%新生儿胃酸缺乏,新生儿胃酸缺乏,胃排空时间长达胃排空时间长达6-8h主要由胃吸收的主要由胃吸收的-内酰胺类吸收良好;弱碱内酰胺类吸收良好;弱碱性的氨茶碱、奎尼丁等解离度下降,亲脂性的氨茶碱、奎尼丁等解离度下
7、降,亲脂性增强,易透过细胞膜,则胃内吸收较好,性增强,易透过细胞膜,则胃内吸收较好,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阿司匹林、磺胺类、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磺胺类、苯巴比妥、萘啶酸、呋喃妥因等萘啶酸、呋喃妥因等)胃内吸收减少胃内吸收减少新生儿新生儿肠管长肠管长度度8倍于身长倍于身长(成人成人4-5倍倍),肠,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率高壁薄、黏膜血管丰富、通透率高相对吸相对吸收面积增大收面积增大,对药物吸收增加;但地西泮、,对药物吸收增加;但地西泮、地高辛等与成人的口服吸收量相似;而苯地高辛等与成人的口服吸收量相似;而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等的口妥英钠、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等的口服吸收量较成
8、人为少服吸收量较成人为少新生儿新生儿直肠给药直肠给药简便易行并可避免服药呕简便易行并可避免服药呕吐,如直肠灌注地西泮溶液,数分钟后即吐,如直肠灌注地西泮溶液,数分钟后即可达止惊的血药浓度,但吸收量仍不稳定可达止惊的血药浓度,但吸收量仍不稳定(2)胃肠道外给药胃肠道外给药im或或sc,一般一般不主张不主张,因因 新生儿肌肉组织和新生儿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im或或sc注射容量有限,且药物常滞留于局部,形注射容量有限,且药物常滞留于局部,形成硬结影响吸收成硬结影响吸收头皮或四肢静脉滴注,头皮或四肢静脉滴注,常用且可靠,宜于常用且可靠,宜于急症、病情危
9、重的新生儿,但可产生血栓急症、病情危重的新生儿,但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性静脉炎通常通常不不采用采用脐静脉和脐动脉给药脐静脉和脐动脉给药(前者可引前者可引起肝坏死,后者可致肾或肢体坏死起肝坏死,后者可致肾或肢体坏死)鞘内注射鞘内注射给药应十分慎重,除非一些难以给药应十分慎重,除非一些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可鞘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可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 经皮经皮给药: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黏膜娇给药: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黏膜娇嫩,故皮肤黏膜尤其是破损时给药后,药嫩,故皮肤黏膜尤其是破损时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快,吸收率高,而作用亦强,有物的吸收快
10、,吸收率高,而作用亦强,有导致中毒的危险,如大面积使用硼酸制剂导致中毒的危险,如大面积使用硼酸制剂可致全身中毒或死亡,新霉素软膏久用引可致全身中毒或死亡,新霉素软膏久用引起肾损害,皮质激素软膏可引起中毒和影起肾损害,皮质激素软膏可引起中毒和影响生长发育等响生长发育等2分布分布 早期,药物分布与组织、器官的血流早期,药物分布与组织、器官的血流量成正比,但最终分布则取决于组织器官大小、量成正比,但最终分布则取决于组织器官大小、脂肪含量、体液脂肪含量、体液pH、药物脂溶性、血浆蛋白、药物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体内各种屏障等结合率、体内各种屏障等(1)体液与细胞外液容量:新生儿、婴幼儿体液与细胞外液
11、容量:新生儿、婴幼儿体液体液总量总量体重比例较大龄儿童和成人高得多,体重比例较大龄儿童和成人高得多,细细胞外液容积胞外液容积与体重比例在与体重比例在1月龄时为成人的月龄时为成人的2倍倍新生儿体液量大,新生儿体液量大,水溶性的水溶性的 内酰胺类、氨基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而在细胞外液糖苷类等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而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而浓度下降,若按体重计算给药量,则被稀释而浓度下降,若按体重计算给药量,则需较大剂量需较大剂量 早产儿早产儿 足月儿足月儿 1月龄月龄 3月龄月龄 1岁时岁时 青春期青春期体液总量占体重体液总量占体重(%)87 77 75 58 55(此为成人比值此为
12、成人比值)细胞外液容积占体重细胞外液容积占体重(%)50 45 40(为成人为成人20%的的2倍倍)(体体)脂肪含量占体重脂肪含量占体重(%)1-3 12-15新生儿新生儿脂肪含量低脂肪含量低,脂溶性的地西泮分布容积,脂溶性的地西泮分布容积相对较小,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相对较小,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易出现中毒,易出现中毒新生儿新生儿脑组织富含脂质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而发生神经系统善,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而发生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如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巴巴比妥类比妥类)及吗啡类镇痛药等,新生儿最好不用
13、及吗啡类镇痛药等,新生儿最好不用(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新生儿血浆蛋白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低含量低,药物与其结合率较成人低,如苯,药物与其结合率较成人低,如苯巴比妥的蛋白结合率仅为巴比妥的蛋白结合率仅为35-40(成人成人60),造成游离血药浓度过高,如苯妥英,造成游离血药浓度过高,如苯妥英钠游离型占钠游离型占11(成人仅占成人仅占6-7),使其,使其药理作用增强而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药理作用增强而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苯二氮卓类、口服抗凝药、青霉素类、磺苯二氮卓类、口服抗凝药、青霉素类、磺胺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丙嗪、吲胺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丙嗪、吲哚
14、美辛、水杨酸类、利尿药等高血浆蛋白哚美辛、水杨酸类、利尿药等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应适当减少剂量结合率的药物,应适当减少剂量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血胆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血胆红素浓度很红素浓度很高的生理性黄疸,且高的生理性黄疸,且胆红素与胆红素与血浆蛋白亲和力高,而使血浆蛋白亲和力高,而使其他药物的游离其他药物的游离型浓度增高型浓度增高而出现毒性而出现毒性有些药物如磺胺类、呋塞米、庆大霉素、有些药物如磺胺类、呋塞米、庆大霉素、苯唑西林钠等,苯唑西林钠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的结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的结合合,使游离胆红素增加且易透过血脑屏障使游离胆红素增加且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引
15、起而引起核黄疸核黄疸;但易被药物透过的血脑屏;但易被药物透过的血脑屏障,亦有利于抗菌药物对细菌性脑膜炎的障,亦有利于抗菌药物对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治疗 3代谢代谢 肝脏肝脏是药物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代谢是药物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代谢速度取决于肝脏大小及其酶系统的代谢活力,速度取决于肝脏大小及其酶系统的代谢活力,新生儿肝脏相对较大新生儿肝脏相对较大,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4(成人成人2),虽对药物代谢有利,但酶系统尚不完善,虽对药物代谢有利,但酶系统尚不完善,某些酶可完全缺失某些酶可完全缺失I相反应酶相反应酶(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活性于的活性于出生出生1周后周后才逐渐达成人水平才
16、逐渐达成人水平相反应酶活性相反应酶活性则则需较长时间才能正常适应需较长时间才能正常适应,有些药物代谢在出生头几天主要靠有些药物代谢在出生头几天主要靠乙酰化反应乙酰化反应,但此反应的酶活性需但此反应的酶活性需出生出生4周周才达成人水平,才达成人水平,由乙酰化代谢的磺胺类药物在血中游离型浓度由乙酰化代谢的磺胺类药物在血中游离型浓度较成人为高较成人为高葡萄糖醛酸结合酶葡萄糖醛酸结合酶的活性,新生儿按单位体重计算仅的活性,新生儿按单位体重计算仅为成人的为成人的1-2,至,至2月龄月龄时才达正常,吲哚美辛、时才达正常,吲哚美辛、水杨酸盐和氯霉素等需由葡萄糖醛酸结合进行代谢的水杨酸盐和氯霉素等需由葡萄糖醛
17、酸结合进行代谢的药物,代谢减慢,药物,代谢减慢,t1/2延长,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延长,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但新生儿的但新生儿的硫酸结合能力较好硫酸结合能力较好,这是对葡萄糖醛酸结合能,这是对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弱的一个补偿,如在成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对乙酰氨力弱的一个补偿,如在成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对乙酰氨基酚,新生儿可与硫酸结合代谢排泄基酚,新生儿可与硫酸结合代谢排泄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给予一般剂量的氯霉素,因:给予一般剂量的氯霉素,因与葡萄糖醛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酸结合少,且,且新生儿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新生儿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致氯霉素,致氯霉素的结合量与排泄量均不到的结合量与排泄量均不到50
18、(成人成人90)而血中游离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引起心血管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药物浓度增高,引起心血管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进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发绀、死亡行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发绀、死亡遗传性葡萄糖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丙磺舒、磺胺者,丙磺舒、磺胺类、呋喃类及水溶性维生素类、呋喃类及水溶性维生素K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可引起溶血性贫血4排泄排泄 肾脏肾脏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也可通过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也可通过胆汁、肺、汗腺、乳腺、唾液腺等排泄排泄新生儿新生儿肾小球直径肾小球直径和和肾小管长度肾小管长度仅分别达成仅分别
19、达成人的人的1/2和和1/10,且毛细血管分支少,按体,且毛细血管分支少,按体表面积计算,其表面积计算,其有效肾血流量有效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仅为成人的20-40,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为成人的为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药物分泌率肾小管的药物分泌率约为成人的约为成人的20,早产,早产儿则更低儿则更低主要经肾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排主要经肾以原形由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分泌排泄的氨基糖苷类、地高辛、氯霉素、阿替洛尔、泄的氨基糖苷类、地高辛、氯霉素、阿替洛尔、四环素、青霉素类及丙磺舒等,易引起血药浓四环素、青霉素类及丙磺舒等,易引起血药浓度过高,度过高,t1/2延长延长特别是休克或肾功能不全
20、的新生儿,肾脏排泄特别是休克或肾功能不全的新生儿,肾脏排泄缓慢而造成药物蓄积引起中毒,如青霉素的血缓慢而造成药物蓄积引起中毒,如青霉素的血药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可药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可6倍于年长儿童倍于年长儿童但但出生出生1个月肾功能可迅速发育个月肾功能可迅速发育,最好按不同,最好按不同日龄测得的药动学常数来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日龄测得的药动学常数来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间隔(二二)新生儿药效学的特点新生儿药效学的特点药物分子与靶器官药物分子与靶器官受体受体相互作用产生效应,相互作用产生效应,受体存在着发育时间规律受体存在着发育时间规律,如胆碱能和肾上,如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胎儿体内已存在
21、,但胎儿的药腺素能受体在胎儿体内已存在,但胎儿的药物效应如短期内采用一般治疗量的氯丙嗪的物效应如短期内采用一般治疗量的氯丙嗪的安定作用,安定作用,在胎儿出生后才显示出来在胎儿出生后才显示出来,且随,且随增龄而减少增龄而减少新生儿对药物敏感性与成人的差异新生儿对药物敏感性与成人的差异药动学差异药动学差异与与受体受体等有关等有关如新生儿对地高辛的如新生儿对地高辛的耐受量较大耐受量较大于成人心脏病患者,于成人心脏病患者,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该药的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该药的排泄较慢排泄较慢而易发生中而易发生中毒毒新生儿更可能新生儿更可能对某些药物产生超敏反应对某些药物产生超敏反应,如,如吗啡可引起
22、呼吸抑制,洋地黄常规用量可发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洋地黄常规用量可发生中毒,过量的水杨酸盐因酸、碱和水、电生中毒,过量的水杨酸盐因酸、碱和水、电解质调节能力差而致酸中毒,氯丙嗪易诱发解质调节能力差而致酸中毒,氯丙嗪易诱发肠梗阻,长时间用糖皮质激素而诱发胰腺炎肠梗阻,长时间用糖皮质激素而诱发胰腺炎新生儿,心率波动大,心肌耗氧量大,体温新生儿,心率波动大,心肌耗氧量大,体温调节功能差而体温不稳定,呼吸运动浅表,调节功能差而体温不稳定,呼吸运动浅表,频率波动大等生理特点,对药物的作用可产频率波动大等生理特点,对药物的作用可产生一定的影响生一定的影响(三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
23、药1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新生儿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因之一,常见的紧急情况,死亡及致残的主因之一,常见的紧急情况,需积极抢救,降低病死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需积极抢救,降低病死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ABCDE复苏方案:复苏方案:A(air way):尽量吸净呼:尽量吸净呼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道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建立呼吸,增加通气;: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其:评价。前三项最为重要,
24、其中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是根本,通气是关键。其治疗除复苏至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紫绀消失、呼吸平稳外,尚需:以以5%NaHCO3 3-5mlkg加入等量加入等量5葡萄糖溶葡萄糖溶液中,超过液中,超过5分钟自脐静脉注入,但注射速度不宜过分钟自脐静脉注入,但注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脑脊液快,以免引起脑脊液pH改变过快产生呼吸抑制改变过快产生呼吸抑制无心跳时,则无心跳时,则心内注射心内注射1Adr或尼可刹米或尼可刹米多巴胺多巴胺,在应用,在应用Adr、扩容剂和、扩容剂和NaHCO3后仍有循后仍有循环不良者可用,开始剂量为环不良者可用,开始剂量为25mg(kgmin),据病,据
25、病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15-20mg(kgmin)连续静连续静脉点滴脉点滴(其半衰期极短其半衰期极短)纳洛酮纳洛酮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用于生后有呼吸抑制表现,其母亲产前4h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内用过吗啡类麻醉镇痛药者,每次0.1mg/kg,iv或或im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或气管内注入,均应快速输入用安全而作用强的用安全而作用强的抗菌药抗菌药预防感染预防感染 2新生儿惊厥新生儿惊厥(neonatal convulsions)是新生是新生儿常见危急重症,常因围生期并发症儿常见危急重症,常因围生期并发症(缺氧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挫伤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儿童 用药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