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教育学课件.ppt
《心理学基础---教育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教育学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础心理学应用贵州省安顺监狱学前教育一、认识自己五年制大专的学生既自傲又自卑,先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骄傲和自卑心理,准确定位,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学习。专科既属于高等教育,但又位于高等教育最底层。(补充中国学制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二、教学安排1、如何学?自主、合作、探究2、如何教?讲授、案例讨论3、如何考?平时表现30%(考勤5%、作业5%、报告20%)+期末统考70%全班(38人)拟分成10个组,每组3-4人。学习小组抽签决定承担一章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专题报告。每人上讲台讲述3-5分钟,与学生互动3-5分钟。报告效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三、课程介绍1、教材特点:简洁明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
2、理学。2、基本内容:概述+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述(对象、任务、意义、学习方法、流派)心理过程(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少儿心理)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知、情、意)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任务是为了揭示和了解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达到预测、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行为。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研究意义(略)2、学习意义 完善自我利于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因材施教改革创新心理学的研
3、究原则与方法1、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原则。2、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心理学的发展与流派1、心理学始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华生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展完善相联系2、脑的结构和功能(左右半球功能)3、高级神经活动及其基本规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称为反向弧,它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无条件反射是天生的、固定
4、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后天习得的反射,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一种暂时神经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符号、图示或事物的代号等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一旦建立,会反过来指导、支配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巴甫洛夫;被动;反应不随意。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主动;反应是可控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与抑制过强易于扩散,强度适中易于集中;兴奋与抑制相互诱导。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2、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
5、生发展的3、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第三章注意注意的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活动、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面部有变化。注意有选择、跟踪和保持、调节和控制三种功能。注意的种类及规律1、无意注意是一种既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烈、新异、富于变化、突出);二是人的主体状态(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当时的情绪状态;健康状况;拥有的知识经验)。2、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的规律:(1)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与间接兴趣有关;
6、(3)有赖于意志努力。3、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的事物数量多寡的特性。注意广度与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有关。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稳定性与对象的特点、人主体状态、注意的方式方法有关。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者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分配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7、之间已形成了动作系统。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上,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的特性。注意转移的快慢与难易受以下三个条件的制约:(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已有习惯。注意与教学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内容、方法、教态等)。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2)培养学生抗干扰的意志力:(3)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如何避免与控制分心:(1)消除分心因素;(2)给予信号;(3)提出问题;(4)提出批评
8、。案例: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概述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9、映。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3、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差异。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多个属性的综合反映。(2)二者在分析器上的区别。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4、感觉和知觉的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发展。两者都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2)感觉和知觉常常交织在一起。感觉分外部(视、听、嗅、味、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知觉分空间、时间、运动、精确、模糊、错觉和幻觉。常见视错觉图感
10、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觉强度对刺激强度的依从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2、感受性变化发展的规律(感觉的适应、对比、相互作用和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知觉的基本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主、客观因素)2、知觉的整体性(主、客观因素)3、知觉的理解性(主、客观因素)4、知觉的恒常性(主、客观因素)感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遵循感知规律正确应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注意客观刺激强度对直观效果的影响直观刺激对象与周围背景之间应有一定的对比差异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人知觉,从而提高直观效果运用直观教具的目的要明确,呈现时机要
11、适当,间隔距离得当,保持直观映象的整体性直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二、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观察力的培养1、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3、在观察过程中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4、启发思维,鼓励创见5、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
12、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2、“剥夺感觉”试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55名自愿被试者分别孤单一人地关闭在几乎隔音的暗室里。为了尽量剥夺感觉,被试者的手上套上长至肘部的棉手套,蒙上眼罩。他们的头套在一个U形枕头里以降低听觉刺激,同时空气调节器发出单调的声音,以限制听觉。这些被试者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躺在小床上,或者百般无聊地昏睡,或者胡思乱想,所有的人都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有的还产生幻想。4天以后对被放出来的被试进行了各种测验,发现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受到损害。而他们要恢复正常状态,则需要1天左右的时间。分析感觉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
13、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第五章记忆记忆概述记忆概述1、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2、记忆按内容可以分为形象、逻辑、情绪和运动记忆;按记忆材料保持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瞬时、短时、长时记忆。形象记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与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情感记忆):情绪记
14、忆(情感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具有识记慢、易保持、恢复,不易遗忘的特点。)瞬时记忆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秒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一次经验之后,保持一秒到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chunk)作为测量单位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约为72个组块。记忆的表象有两个特征:形象性和概括性。小实验:组块化练习(先看后默写)通过组块可
15、以扩大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提高工作记忆的加工效率。18511921183919371935EARTVCIAFBTGMGEUSA记手机号码/车牌号/身份证号等记忆过程及规律记忆过程及规律1、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记忆从人反复感知一定的客观事物,借以形成较巩固联系的识记过程开始,经过保持过程进一步巩固已形成的联系。识记和保持的内容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这就是再认或回忆。2、根据提取识记过程中有无明确的目的,可以把识记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无意识记又叫不随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无意识记带有明显的
16、偶然性。人们对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操作过的动作,阅读过的资料,当时并没有识记的意图,也没有考虑用什么方去识记,但事后却能回忆和再认。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它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是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这种记忆行为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它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影响识记的条件主要有:(1)识记的目的任务;(2)识记的方法;(3)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意义;(4)识记材料的数量;(5)主体的情绪、注意状态。保持是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称之为遗忘
17、。遗忘分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解释遗忘的假说解释遗忘的假说:1、衰退说、衰退说。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致。2、干扰说。、干扰说。经识记的内容始终贮存在头脑中,遗忘只是由于刺激干扰的影响使得提取有关信息发生困难所致,而不是时间的消逝,而是由于多种记忆痕迹之间相互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而产生,当抑制过程解除,记忆还可恢复。3、动机学说、动机学说。由弗洛伊德提出,由动机而引起的遗忘。认为一般人常常潜意识地压抑痛苦的回忆,以避免引起焦虑。通过特殊的方式能恢复,如催眠或自由联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以后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该进程可用艾宾
18、浩斯遗忘曲线来表示(如下图),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变化关系。记忆与教学记忆与教学1、如何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记忆效果(1)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善于运用各种识记方法(多种感官并用、理解基础上复习、反复诵读与尝试重现、分解组合法、利用记忆术);(3)合理安排每次识记材料的数量。2、如何避免遗忘(1)及时复习与循环记忆法;(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方法多样化;(4)过度学习:150%3、怎样提高回忆效果(1)利用联想;(2)运用推理。记忆的品质(敏捷性、精确性、持久性、准备性)案例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
19、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2、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
20、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3、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作业:作业:结合自身阅历,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性力”为主题写一篇小
21、论文,字数在800左右,稿纸手写,严禁抄袭。第六章思维与想像思维概述思维概述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2、思维的特性:(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和语言的联系:(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2)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结果的工具;(3)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称为言语;(4)思维发展也促进了言语内容的发展和加强了认识的深刻性,并影响着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的水平。4、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P1045、思维与实践人的思维受社会实践制约,实践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对实践有反作用。6、思维的分类按抽象程度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按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
22、分求同和求异思维;按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分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按意识角度分现实思维与我向思维。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来实现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认知加工方式,是将事物的结构要素或个别的属性、特征联合成一个整体。操作:操作:由16根火柴组成的5个正方形(图A),请移动其中3根火柴,使之成为4个正方形。图A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分类是一种通过比较,依据
23、事物的一般特性,把事物分门别类的思维操作手段。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系统化是在人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组成统一系统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则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问题情境与认知结构、原型启示、定势的作用、迁移的作用、动机、功能固着、策略、情绪、个性特征。解决问题有以下七种策
24、略:逐步接近、图表解析、重新表述、分割限定、充分列举、系列连环、异常跳跃。想像想像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有粘合方式、夸张方式、拟人化方式、典型化方式、猜想。想像有预见、补充、代替功能。想像分为无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创造想像和幻想)。影响创造想像的因素:创造动机、原型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影响想像的因素:记忆表象贫乏、思维刻板、缺乏判断力。怎样丰富学生的想像力?P129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的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基础 教育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