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四章语法课件.ppt
《现代汉语第四章语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第四章语法课件.ppt(2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语法1第四章语法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述 第二节 词类 第三节 短语(词组)第四节 单句第五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第六节 复句第七节 句群 第八节 标点符号 2第一节语法概述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的特点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五、为什么要学习语法六、怎样学习语法3一、什么是语法 语音、词汇、语法都是语言的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如同零碎分散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建筑物一样,光有语音、词汇并不能构成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必须根据一定的结构规律,把语 言单位组合起来
2、,构成一个一个的句子,再通过声音传达给对方,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语法是研究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研究语法,就要从语法的角度,确定 语言单位,所以我们又把这些语言单位叫做语法单位(同一语言单位,当它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时,可分属不同的单位。如作为语言单位的“词”,当它作为词汇学研究的对象时,它是词汇单 位;当它作为语法学研究的对象时,它又是语法单位了)。汉语共有五级语言单位,那就是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和句群,把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看作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提出来的。目前好些语法书都认为语素、词、短语、句子是语法单位,而句群一般是作为 语用学的单位来考虑的(
3、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 第1版,第472页)。4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构成词的材料。有人认为语素不但可以构成词,也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出类拔萃”、“知己知彼”等,认为这些成语是由四个语素组合而成的。对这种说法,目前语法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语素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词是由语素组合而成的,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词和短语也是备用单位,但它们是造句单位,它们不仅能够组合成句子,而且具备 了一定的条件,一个词或短语就能成为句子。句子由词或短语组成,它是能表示一个相对完 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最基本的使用单位。有时候,一个句子还不够 清楚,得
4、用一组句子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句群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 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成了句子、句群,就能用来传递信息,用来进行交际了,所以句 子、句群都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人们运用语言时,就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用语素构成 词,用词构成短语,用词或短语构成句子,有时候再用句子构成句群,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达到交际的目的的。5 语言单位能够协同起来成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就靠 组合。汉语中语言单位的组合要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种严格 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语序,一个是虚词。语序是指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语言单位组合后的结构关
5、系和意义往往也 就不同。例如,“牛奶”和“奶牛”,“生产”和“产生”,“青年”和“年青”,“人为”和“为人”,由于两个语素组合的语序不同,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就随之发生了变化;“老师问”和“问老师”,“说不好”、“不说好”和“不好说”,由于词的组合语序不 同,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也就不一样;“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由于语序的不同,表达重点也就不一样。“屡战屡败”重点在“屡败”,即指每战皆败,不堪一击;“屡败 屡战”重点在“屡战”,即指虽遭失败而不气馁。又如:说你行你就 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这是利用语序的变化巧妙地组成的一副对联,它所讽刺的官僚主义者那种独断专
6、横、飞扬跋扈之态跃然纸上。6 语言单位在组合过程中,用不用虚词或虚语素,用的虚词或虚语素一样不一样,也都直接影 响到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例如,“四川出产的橘子”和“四川出产橘子”,“我和妈 妈”和“我的妈妈”,其结构关系和意义就不一样;“高贵者”和“高贵”,“学员”“学 者”和“学士”,其构词方式和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语言单位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把一些词杂乱无章随便堆砌在一起,就不能成为句子,也就不能表达什么意思。像“老师”“学生”“爱”这三个词,随便孤 立地放在一起,除了它们本身各自的词义外,再不能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按照一定的规律,把它们组成句子,那就会获
7、得极大的意义,就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们组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7 在这两个句子里,所用的词完全相同,词的意义并没有改变,但词的位置改变了,词 与词之 间的关系也变了,所表达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在第一个句子里,“老师”在前,是施动者,“学生”在后,是受动者;在第二个句子里,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交换了一下,词与词 之间的关系变了,所以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有时,同样的几个词,由于改变了语序,改变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表达完全相反 的思想内容。例如,“存在决定意识”和“意识决定存在”,就表达了两种完全对立的世界 观。由此可见,怎样组词成句,在语言运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
8、们要把自己的思想准 确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那么用词造句就必须合乎规律,也就是必须合乎语法。只 有运用语法规则把词组织起来,语言才能成为交际的工具。传统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组成部分。词法研究的是词的构成、词 的变化以及词的语法类 别和特征等。句法研究的是短语(词组)的构成和句子的组织规律,如 短语、句子的结构和类型等。8二、语法的特点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抽象性。我们平时讲话、写文章,所用的词语是成千上万 的,句子的数目也多得难以计算,但句子的类型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从许多词 和句子里 归纳出来的有共同特点的一般的语法规律,是有限的。学习语言,单词要一个一个地 死记,学会了
9、“粉笔”这个词,不能类推出“黑板”“讲台”这些词来。但是,把学会的词组成句子却可以类推。例如,学会了“小新学汉语”可以类推出“小王学英语”、“小李学数 学”等等句子。之所以能够类推,是因为掌握了句型,掌握了词和词的组合规律。另外,语 法并不管具体的词和词之间的具体关系,只管一般的词和词之间的一般关系。例如,“我们 学习语法”、“小玲爱科学”、“解放军保卫祖国”,这三个句子所用的词虽然不同,表达 的意思也不一样,但对语法来说,都是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谓语都 是由动宾短语充当的),都是施动者动作受动者的关系。至于施动者和受动者是谁,动作是什么,对语法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有人
10、曾说,就这一方面来说,语法规则就 像几何学定理一样的概括。9 语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语言的语法构造是许多时代的产物。这些 语法规律在许多 时代中都能有效地为社会服务,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人们也没有改变它的必要。语法的发展 变化比词汇缓慢得多,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一语法规律,从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记录到今天的现代汉语,都是一致的。语法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始终不变。一切事物都是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语法也是在 发展变化的,只是变动得慢一些而已。从横的方面看,即从一个特定的时期之内看,语法 似乎是稳定的,变动极小的,然而从纵的方面看,即从语言的整个历史来看,它又是变
11、动不 居的。所以,古今汉语的语法,既有许多共同点,又有不少差异。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生 活交际的需要,语法上可能不断出现一些新形式、新用法,我们不能因为原来没有就不予承 认。例如,汉语里的名词(表示时间处所的除外),一般不修饰动词,可是“五四”以来,好 些名词带上“地”(有的还可不用“地”)就可以修饰动词了(如“形而上学 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直线上升”、“电话联系”);再如,“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实 现党的任务”、“那时,农民不愿意也不可能用自 己的力量去改良土地”等,这些说法,在“五四”以前的白话文里是没有的,但是现在很通 行了,就不能再认为“不成话”了。所以,我们学习语言,
12、既要遵守语言规律,又必须看到 语言的发展,不能把语言看得太死了。10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各民族的语言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民 族语言也都有自己的语法 体系。如欧洲的一些语言,形态变化比较丰富。例如,英语里绝大多数名词,有单数和复数 的词形变化;俄语里则用词形变化表示词的句法关系,语序比较自由。所以吕叔湘先生曾说:“在某些语言里,形态即使不是语法的一切,至少也是语法的根本。有了它,次序大可通融,分段也受到限制,哪个字跟哪个字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也差不多扣死了。”吕 叔湘语文常谈,三联书店,1980年第1版,第50页。汉语里缺乏严格意义的形 态变化,词与词在组合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表示什么意
13、义,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等,主要是靠特定的语序和虚词来表示的。另外,汉语里有助词和丰富的量词,英语则没有这 两类词;英语里有冠词,汉语则没有。即使同是运用语序,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所用的 语法格式也可能不同,例如汉语说“我吃饭”,藏语则说成“我饭吃”。因此,我们学习汉 语语法,就要重视汉语语法的特点,不要用别的民族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11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三、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语法”作为一个术语,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的结构规律 即客观存在 的语法系统(也叫语法体系),如“说话、写文章要合乎语法”中的“语法”,就是指 客观存 在的语言结构规律,即指的是语法规则本
14、身;二是指研究、描写语言结构规律的语 法学说或 语法著作即语法学体系,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也简称为 语法,如平时常说的“学点语法、修辞”中的“语法”,实际上指的是语法学知识。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一 种语言客 观存在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语法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搜集材料的范围、观察问 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对同一语言事实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语 法学体系就是语法学家根据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所作出的描写,是语法学家对语法现象的观 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所作出的一切阐述,它是个人或少数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所以,对
15、客 观存在的一个语法系统,不同的语法学家、不同的语法著作讲的会很不一样。所谓“语法体 系分歧”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语言的语法系统本身有什么分歧(只有一 个系统,说不上有什么分歧),而是讲语法的讲法有分歧。在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存在的同一研究 对象,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法,这种分歧是难免的。语法学说的分歧,在深入研究 的过程中,在广泛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会逐步趋于统一。12四、语法中的几个名词术语(这部分内容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可以不安排讲授)(一)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每一个语法现象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两个方面,研究任何一个语法现象都必须从 这两个 方面来说明。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汉
16、语的一切语法现象,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语法意义和语 法手段这两个名词术语。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一般是指语言单位组合时所表达的抽象内容(例如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短语 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或词里的语素与语素之间的关系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语义中 按照语 法特点概括而成的抽象意义(包括句子的语气)、各语言单位用途的功能意义也都属于语法意 义(还有人给“语法意义”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或结构体 由一定 的语法形式表示的内部结构意义和外部功能意义”,“句法、语义、语用的意义都是语法意 义”(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语法意义是多种多样的,汉语
17、里的语法意义类型,大体有以下 几种:13(1)关系意义。关系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例如:客人来了。(主谓关系)来客人了。(动宾关系)我和朋友 (联合关系)我的朋友 (偏正关系)年青 (主谓式合成词)青年 (偏正式合成词)例、中的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是句子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 意义;例中 的联合关系、偏正关系是短语中的词与词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语法意义;例中的主谓、偏正是构成词的语素与语素在组合时显示出来的关系。14(2)抽象意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词义、句义中按语法特点概括而成的语法意义。例如“走”“看”“学习”“讨论”“研究”等词都有具体的、不同的词义,但在语法里却
18、不管它们各自具体的词义,而认为它们都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的 语法特点把它们概括成“动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美丽的北京”、“无限的温暖”、“惊人的毅力”等短语也都有不同的语义,语法不讨论这些短语的具体语义,而根据它 们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偏正短语”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又如“你去过北京吗?”“他到哪里去了?”“今天是星期几?”等句子都有具体的、不同的句义,语法也不讨论这 些句子的具体语义,而认为这些句子都是表示疑问的,都有一个高升的语调,根据这些句子 共同的语法特征,把它们概括成“疑问句”型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15(3)功能意义指语言单位的功能用途。例如:“词
19、”和“语素”在功能上的区别是:词可以用来造句,语素只能用来构词。名词和 动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名词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在用于说明天气、日 期、籍贯等简短的句子里,有些名词才能作谓语,如:“明天星期六。”“今天晴天。”),而动词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形容词和副词在功能上的区别是:形容词能作定语、谓 语等基本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或连带成分。又如“是”,当它用于主语和 宾语之间起联系作用时,是动词;而当它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肯定、强调语气时,则 应归属副词。这是两个不同的功能意义,因此应是两个不同的“是”。至于虚词,主要就是表示语法意义的。例如:“我和母亲”中
20、的“和”,表示前后两个语言 单位是平等、并列的联合关系;“我的母亲”中的“的”则表示前后是偏正关系;“他会来 的”中的“的”则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语法意义往往是跟词汇意义对照起来说的,所以 虚词的语法意义也可以从它跟词汇意义的比较中来理解它。例如“走着”,“走”表示一定 的动作,“着”表示动作的进行。“走”的意义是具体的、基本的,“着”的意义是抽象的、附加的;“走”的意义是独立的,“着”的意义是不能独立的。“走”的意义是词汇意义(要注意的是,语法里的“词汇意义”是指某一类词的共同、概括的意义,而不是指个别词 的具体意义),“着”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162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方
21、式。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语序: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往往不一样。例 如:天气好 (主谓关系)好天气 (偏正关系)词的组合(2)虚词:用不用虚词,或所用的虚词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一样。例如:走(表示“走”的动作)走了(表示“走”的动作完成)虚词的有无走了(“走”的动作已经完成)走着(“走”的动作正在进行)虚词的不同 词的变化借书 (动宾关系)借的书(偏正关系)虚词的有无我的朋友(偏正关系)我和朋友(联合关系)在海边走(“海边”是“走”的地方)向海边走(“海边”是“走”的方向)虚词不同 词的组合17(3)虚语素:有无虚语素表示的语法意义是
22、不一样的。例如:剪(表示“剪”的动作,动词)二(表示“二”这个数目,数词)老二(表示排行为“二”的人,名词)虚语素在前 词的构成(4)重叠:重叠以后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商量(表示“商量”的动作行为)(5)音变(儿化):儿化音变以后也往往增加了相应的语法意义。例如:刀儿(指小刀,增加了“小”的意思)词的构成(6)声调、句调。例如:好(h,表示“好”这种性质,形容词)好(,表示“好”即“喜爱”这种活动,动词)音节的声调不同以上这些语法手段的性质,其实就是各种语言单位的配置顺序不同、质量不同以及语 言单位 的增减、替换等。18(二)语法形式和语法范畴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23、的统一,也就是说,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在统一 中的关系(还有人给“语法形式”下过这样的定义:“语法形式则是语法意义的表现 形式,即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或手段。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紧密相连,是对立的统一,没有 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也没有无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范晓、胡裕树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见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语法意义一定要用 语法手段表达出来,但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并不是一对一的关 系。相同的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相同的语法手段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 法 意义,所以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统一起来,才是语法形式。因此,虽然语法手段相同,只要 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
24、,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反过来,虽然语法意义相同,只要用来表达 的语法手段不同,也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例如:“走走”和“走了走”,二者的语法意义相同,都表示“走一下”(附加有“一下”的语法 意义),可是由于所用的语法手段不同(前者单用重叠,后者兼用了虚词“了”),所以它们 是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19 又如:“个个”(如“这些孩子个个都很聪明”)和“走走”(如“我们到江边去走走”)也是 两个不同的语法形式,因为二者的语法手段虽然相同(都用了“重叠”这一种语法手段),但 它们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个个”表示事物的周遍性,附加有“每”的语法意义(“个 个”等于“每个”),“走走”表示动作的短暂,附加
25、有“一下”的语法意义(“走走”相当 于“走一下”)。语法形式可以用“什么由什么表示”或“用什么表示什么”的公式表述为语法规则。例如,我们可以说:现代汉语的动词用词的重叠(如“走走”)来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思,也 就是重叠后使动词附加有“一下”的意思;我们也可以说:现代汉语动作的短暂或尝试的意 思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如“走走”)来表示,也可以由动词的重叠兼中加“了”“一”(如“走了走”、“走一走”)来表示。由此可见,我们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应该研究它的语法形式,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从语法意 义出发,研究每一个语法意义是用什么语法手段表达的;而另一方面又要从语法手段出发,研究每一种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第四 语法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