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超敏反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型超敏反应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王玉红 免免疫疫学学检检验验 1 1.什么是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处理,引起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以致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2.举例说明免疫应答的三个过程,并分析结果。包括抗原识别阶段、淋巴细胞活化阶段和效应阶段。其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有时对机体会造成损伤。21.说出超敏反应的概念、类型。(重点)2.简述参与I 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及作用。3.简述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常见疾 病。(重点、难点)3概述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 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结果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其结果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称为
2、超敏反应性疾病。二、超敏反应的分型 根据发生机理及特点不同,可分为I I、IIII、III III、IVIV型超敏反应。4第一节 I 型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I 型超敏反应的同义名称:速发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介导型超敏 IgE 反应、一、发生机制(一)参与反应的成分和细胞 1.超敏原(变应原、过敏原):5花粉、尘螨、粉尘、真菌孢子等 化妆品、油漆、塑料、动物皮屑等 鱼、虾、蟹、蛋、奶等 药物、异种动物血清等 呼吸道 皮肤粘膜 消化道 多途径 种类繁多 6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第一节 I 型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I 型超敏反应的同义名称:IgE 介导型超敏
3、反应、一、发生机制(一)参与反应的成分和细胞 1.超敏原(变应原、过敏原):2.抗体:IgE 亲细胞抗体亲细胞抗体 7(1)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3.细胞 IgEFc 段受体(Fc R)Fc R 肥大细胞 嗜碱性颗粒(组胺等)8(2)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Fc R 嗜酸性颗粒(1)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3.细胞 IgEFc 段受体段受体(Fc R)9Fc R IgE 变应原再次进入变应原再次进入 肥大细胞 10细胞膜凹陷脱颗粒 11(1)组胺: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形成。肥大细胞(2)激肽原酶:血浆中激肽原 激肽 激肽原酶(4)前列腺素: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膜磷脂 P
4、G(5)血小板活化因子: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组胺等。(6)感觉神经肽: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物质。4.主要生物活性介质及其作用(3)白三烯: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脂氧化酶 LTs 膜磷脂 12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膜磷脂合成 激肽原酶激肽原酶 组胺 前列腺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白三烯 13(二)发病机制及过程 淋巴细胞 变应原初次进入 14活化的淋巴细胞(二)发病机制及过程 IgE 15肥大细胞 Fc R(二)发病机制及过程 1.致敏阶段 肥大细胞致敏 变应原再次进入变应原再次进入 桥联 16(二)发病机制及过程 1.致敏阶段 2.发敏阶段 细胞膜凹陷脱颗粒 前列腺
5、素(PG)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LTs)组胺 激肽原酶 17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 腺体分泌增加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全身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83.效应阶段 (1)早期相反应: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发生,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组胺引起,介导的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2)晚期相反应:接触过敏原6小时后发生,可持续数小时。主要由新合成介质引起,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可引起组织损伤可引起组织损伤。19 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痉挛 腺体分泌增加 致敏阶
6、段 效应阶段 发敏阶段 变应原再次进入 变应原初入 IgE产生 肥大细胞致敏 膜收缩脱颗粒 组胺 LTs PG PAF 激肽原酶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全身的过敏反应。毛细血管 腺体 平滑肌 20 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例说明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思考思考 21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痉挛 腺体分泌增加 致敏阶段 效应阶段 发敏阶段 变应原初入 IgE产生 肥大细胞致敏 膜收缩脱颗粒 组胺 LTs PG PAF 激肽原酶 呼吸道、消化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全。毛细血管 腺体 平滑肌 身的过敏反应身的过敏反应 全 22(三)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1.早期相反应发生快发生快,消失快消失快。
7、2.早期相反应以生理功能紊乱生理功能紊乱为主,晚期相反应有组织损伤。3.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E。4.参与的细胞主要是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6.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7.可经血清被动转移。5.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再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超敏反应。23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1.药物:以青霉素最常见。青霉素(半抗原)+组织蛋白(载体)完全抗原 临床表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抽搐和死亡。思考: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作皮试?第一次注射青霉素是否等于第一次接触青霉素?第一次注射
8、青霉素必须做皮试。2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临床一般见于:皮试(一),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时发生。皮试过程中发生。没有做皮试。高度敏感。加强高度的责任心,在具加强高度的责任心,在具备各种急救措施的条件下进备各种急救措施的条件下进行皮试、注射或点滴。行皮试、注射或点滴。打错针。25 (一)全身过敏反应 二、临床常见疾病 1.药物:以青霉素最常见。2.免疫血清(抗毒素):以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最常见。外毒素 甲醛 抗毒素 类毒素 免疫马 抗体(中和外毒素)抗原(异种动物血清)抗毒素 针对于人来说 皮试皮试 26(二)局部过敏反应 1.呼吸道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2.消化道过敏反应:
9、常见的有过敏性胃肠炎。3.皮肤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特应 性湿疹等。特应症:临床上常见的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胃肠炎、特应性皮炎、特应性湿疹等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性疾病。常对多种过敏原发生反应。27 三、免疫学检验 (一)皮肤试验 原理:当过敏原引入致敏者皮肤时,就可与皮肤中肥大细胞及其它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引发试验局部皮肤过敏反应。1.试验类型及方法(1)皮内试验:检测I 型超敏反应最常使用的方法。(2)点刺试验(划痕试验)2.结果判定及分级标准 观察结果应在皮试后的15至30分钟内进行。皮内试验的阳性 反应以风团为主,点刺试验的阳性反应以红晕为主。28 风团 伪足 2
10、9 分级 皮内试验 无风团反应或小于阴性对照 +风团35mm、红晕20mm +风团69mm伴红晕 +风团1015mm伴红晕 +风团15mm伴红晕且有伪足 30 3.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4.应用及评价 皮试法在临床上很常用,一般用于:(1)预防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及抗毒素等。一旦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又必须注射时,需采用精致抗体,或脱敏疗法。脱敏疗法:在一定时间内,少量多次注射,使抗原逐渐中和血中IgE抗体后,再注入大剂量抗毒素。31 组胺酶破坏 IgE 32暂时脱敏 大剂量注射 在严密观察和具备各种急救措施的条件下进行。一旦失败,立即抢救。青霉素禁用此方法。33 3.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4.应用及评价
11、 皮试法在临床上很常用,一般用于:(1)预防药物过敏:如青霉素及抗毒素等。(2)寻找过敏原 防治I 型超敏反应的关键是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因此必须寻找过敏原。寻找过敏原的方法:问诊。皮试。激发试验:少用。(二)血清IgE的检测:自学。(三)相关细胞的检测:自学。34概述 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第一节 I 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一)参与反应的成分和细胞 (二)发病机制及过程(三)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二、临床常见疾病(一)全身过敏反应(二)局部过敏反应 三、免疫学检验 35 1.比较超敏反应和免疫应答,并说出对机体各产生什么影响?362.关于I型变态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由IgG和IgM介导。B.有明显个体差异。C.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D.由IgE介导。E.发生迅速。373.下列与I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是:A.变应原 B.IgE C.肥大细胞 D.补体 E.嗜碱性粒细胞 384.下列与I型变态反应无关的是 A.过敏性休克 B.接触性皮炎 C.荨麻疹 D.支气管哮喘 E.过敏性胃肠炎 395.下列I型超敏反应特点是 A.反应快有明显差异。B.反应慢无明显差异。C.有遗传倾向。D.参与反应的抗体是IgE。E.由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参与。40 作 业 1.说出超敏反应的概念 2.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常见疾病 预 习 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学检验 4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