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考点与练习)课件.pptx
《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考点与练习)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愚公移山(考点与练习)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列子列子中考文言文复习中考文言文复习战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时期思想家,道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思想代表人物。本文是一片本文是一片寓言寓言。(1)(1)始一反焉始一反焉 ()(2)(2)甚矣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 ()(3)(3)无陇断焉无陇断焉 ()2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惩罚(2)指通豫南古义()今义:手指(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今义:曾经(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古义()今义:指国都三、字词句基础知识复习三、字词句基础知识复习3.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吾与汝毕力平险吾与汝毕力平险 原意原意:险峻险峻,在句中意思在句中意思 ()帝感其诚帝感
2、其诚 原意原意:感动感动,在句中意思在句中意思 ()愿意:盛放土石等的器皿,在句中意思愿意:盛放土石等的器皿,在句中意思 ()4.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且且其其其其焉焉之之之(1)(1)惩惩山北之塞山北之塞 (2)(2)出入之出入之迂迂也也 (3)(3)聚聚室室而谋曰而谋曰 (4)(4)吾与汝吾与汝毕毕力平险力平险 (5)(5)达于汉达于汉阴阴 (6)(6)杂然相杂然相许许 (7)(7)其妻其妻献疑献疑曰曰 (8)(8)曾不能曾不能损损魁父之丘魁父之丘 (9)(9)且且焉焉置土石置土石 (10)(10)投诸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 (11)(11)遂率子孙遂率子孙荷荷担者三夫担者三夫 (12)(12
3、)叩叩石垦壤石垦壤 (13)(13)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运于渤海之尾 (14)(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遗男,始龀始龀 (15)(15)寒暑寒暑易易节节 (16)(16)始一始一反反焉焉 (17)(17)河曲智叟笑而河曲智叟笑而止止之之 (18)(18)甚矣甚矣,汝之不汝之不惠惠 (19)(19)以以残年余力残年余力 (20)(20)曾不能毁山之一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21)(21)北山愚公北山愚公长息长息曰曰 (22)(22)汝心之汝心之固固,固不可固不可彻彻 (23)(23)曾不曾不若若孀妻弱子孀妻弱子 (24)(24)虽虽我之死我之死 (25)(25)子子孙孙无子子
4、孙孙无穷匮穷匮也也 (26)(26)何何苦苦而不平而不平 (27)(27)河曲智叟河曲智叟亡亡以应以应 (28)(28)操操蛇之神蛇之神 (29)(29)惧其不惧其不已已 (30)(30)帝感其帝感其诚诚 (31)(31)命夸娥氏二子命夸娥氏二子负负二山二山(32)(32)一一厝厝朔东朔东 (33)(33)无无陇陇断焉断焉 6.6.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1)省略句省略句聚室而谋曰聚室而谋曰 省略主语省略主语,应为应为“(“(愚公愚公)聚室而谋曰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杂然相许 省略主语省略主语,应为应为“(“(室人室人)杂然相许杂然相许”一厝朔东一厝朔东 省略介词省略介词,应为应为“一厝一厝(于
5、于)朔东朔东”一厝雍南一厝雍南 省略介词省略介词,应为应为“一厝一厝(于于)雍南雍南”(2)(2)判断句判断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也”表判断表判断)(3)(3)倒装句倒装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正常语序为“遂荷担者子孙三夫遂荷担者子孙三夫”)”)甚矣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主谓倒装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正常语序为“汝之汝之不慧甚矣不慧甚矣”)”)何苦而不平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正常语序为“苦何而苦何而不平不平”四四.课文逐句逐段理解课文逐句逐段理解(下列说法都是正确的下列说法都是正确的)第一段:1.“方七百里”和
6、“高万仞”极言山之广阔、高大,交代故事背景,暗示移山之不易,为下文写愚公移山做铺垫。第二段:3.“年且九十”说明愚公年事已高。“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原因。5.5.“其妻献疑其妻献疑”,”,语气中带有关切、担心语气中带有关切、担心,且非常委婉。这里提且非常委婉。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阻止愚公移山目的不是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他人而是提醒愚公及其他人正视移山的困难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6.运土石的人数少,工具简单,路途遙远,与山的广度、高度形成对比,表明移山任务之艰巨,突出了愚公等人移山意志之坚决。7.7.孀妻
7、之弱子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跳往助之”属于细节描写。这样写一是表明愚属于细节描写。这样写一是表明愚公移山的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公移山的壮举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二是将孀妻之弱子二是将孀妻之弱子“助之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与后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笑而止之”进行对比进行对比,寄托作者的褒贬之意。寄托作者的褒贬之意。8.冬夏换季(即一年)才往返一次,说明路途遥远,劳动艰辛,反映了移山之难,也显示出愚公移山决心之大。第三段:第三段:1 10 0、智叟的、智叟的“笑而止之笑而止之”,”,表现了他表现了他思想顽固思想顽固及及自作聪明自作聪明之态之态,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不易。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不易。11111111
8、、智叟的这番话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智叟的这番话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智叟的这番话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智叟的这番话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阻止愚公移山。阻止愚公移山。阻止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以残年余力以残年余力以残年余力”显出十足的轻视显出十足的轻视显出十足的轻视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挖苦是挖苦是挖苦是挖苦;“;“;“;“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反问反问反问反问语气强烈语气强烈语气强烈语气强烈,毫无掩饰地毫无掩饰地毫无掩饰地毫无掩饰地讥笑讥笑讥笑讥笑愚公。愚公。愚公。愚公
9、。1212、愚公的答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愚公的答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顶真和反问。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顶真和反问。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充分说明了子孙繁衍充分说明了子孙繁衍,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不懈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不懈,终能将山铲平的道理终能将山铲平的道理;运用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迎难而上的精神的精神,使其反使其反驳更加有力。驳更加有力。第四段:第四段:13、写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可见愚公形象的伟大,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14、结尾这句话照应故事开头,说明移山的结果。虽是神助,
10、但还得归功于愚公。用这个美好的结局再次肯定了愚公的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主旨理解主旨理解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意志,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五五.模拟试题精选模拟试题精选一、(河东一模)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一、(河东一模)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一、(河东一模)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一、(河东一模)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1.1.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A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将近且:将近且:将近且:将近B B B B。寒暑易节。寒暑易节。寒暑易节。寒暑易节 易:容易易:容易易:容易易:容易C C C C。惩南北之塞。惩南北之塞。惩南北之塞。惩南北之塞 惩:苦于惩:苦于惩:苦于惩:苦于D D D D。杂然相许。杂然相许。杂然相许。杂然相许 许:赞同许:赞同许:赞同许:赞同2.2.2.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 A A。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其如
12、土石何 其妻献疑曰其妻献疑曰其妻献疑曰其妻献疑曰B B B B。笑而止之曰。笑而止之曰。笑而止之曰。笑而止之曰 投诸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投诸渤海之尾C C C C。以君之力。以君之力。以君之力。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以残年余力以残年余力以残年余力D D D D。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始一反焉始一反焉始一反焉3.3.3.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A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
13、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封的消极思想。封的消极思想。封的消极思想。B B B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
14、比外,还用遗男“相助相助相助相助”、山神山神山神山神“求告求告求告求告”、天帝、天帝、天帝、天帝“感动感动感动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象更加丰满高大。象更加丰满高大。象更加丰满高大。C C C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以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文言文 复习 愚公移山 考点 练习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