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章--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方法很多,从材料的物态上看,材料合成与制备的主要途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基于固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基于气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熔体出发,通过降温固化得到固相材料,如果条件适合并且降温速率足够慢可以得到单晶体,如果采用快冷技术可以制备非晶
2、(玻璃态)材料;另一类则从溶液出发,在溶液中合成新材料或有溶液参与合成新材料,再经固化得到固相材料。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单晶材料的制备必须排除对材料性能有害的杂质原子和晶体缺陷。低杂质含量、结晶完美的单晶材料多由熔体生长得到。熔体生长中应用得最广的方法是直拉法(Czochralski法)生长。直拉法的特点是所生长的晶体的质量高,速度快。半导体电子工业所需的无位错Si单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
3、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图2.l是直拉法晶体生长的示意图。熔体置于坩埚中,一块小单晶,称为籽晶,与拉杆相连,并被置于熔体的液面处。加热器使单晶炉内的温场保证坩埚以及熔体的温度保持在材料的熔点以上,籽晶的温度在熔点以下,而液体和籽晶的固液界面处的温度恰好是材料的熔点。随着拉杆的缓缓拉伸(典型速率约为每分钟几毫米),熔体不断在固液界面处结晶,并保持了籽晶的结晶学取向。图2.1 直拉法单晶生长示意图1:籽晶;2:熔体;3、4:加热器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
4、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为了保持熔体的均匀和固液界面处温度的稳定,籽晶和坩埚通常沿相反的方向旋转(转速约为每分钟数十转)。显然,这种旋转使得长成的单晶对转轴有柱面对称性。高压惰性气体(如Ar)常被通人单晶炉中防止污染并抑制易挥发元素的逃逸。对易挥发材料也可采用液封技术,即在熔体表面覆盖一层不挥发的惰性液体,如生长GaAs单晶时使用的液封材料是B2O3。图2.1 直拉法单晶生长示意图1:籽晶;2:熔体;3、4:加热器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
5、转变的材料制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坩埚下降法又称定向凝固法,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晶体生长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装有熔体的坩埚缓慢通过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温场,如图2.2所示。开始时整个物料都处于熔融状态,当坩埚下降通过熔点时,熔体结晶,随着坩埚的移动,固液界面不断沿着坩埚平移,直至熔体全部结晶。使用此方法,首先成核的是几个微晶,可使用籽晶控制晶体的生长。图2.2 坩埚下降法单晶生长装置和温场示意图1:容器;2:熔体;3:晶体;4:加热器;5:下降装置;6:热电偶;7:热屏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
6、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区熔法与坩埚下降法类似,如图2.3所示。沿坩埚的温场有一个峰值,在这个峰值附近很小的范围内温度高于材料的熔点。这样的温场由环形加热器来实现。在多晶棒的一端放置籽晶,将籽晶附近原料熔化后,加热器向远离仔晶方向移动,熔体即在籽晶基础上结晶。加热器不断移动,将全部原料熔化、结晶,即完成晶体生长过程。悬浮区熔法不用容器,污染较小,但不易得到大尺寸晶体。利用溶质分凝原理,区熔法还被用来提纯单晶材料,多次区熔提纯后使晶体中的杂质聚集在材料的一端而达到在材料的其他部分提纯的目的。图2.3 水平和悬浮区熔法单晶生长示意
7、图1:仔晶;2:晶体;3:加热器;4:熔体;5:料棒;6:料舟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选择合适的衬底,可以从熔体中得到单晶薄膜,这种技术称为液相外延(LPE),如图2.4所示。料舟中装有待沉积的熔体,移动料舟经过单晶衬底时,缓慢冷却在衬底表面成核,外延生长为单晶薄膜。在料舟中装人不同成分的熔体,可以逐层外延不同成分的单晶薄膜。这种方法的工艺简单,能够制备高纯度结晶优良的外延层,但不适合生长较薄的外延层。图2.4 液相外延生长技术示意图1:热电偶
8、;2:石墨料舟;3:不同组分的熔体;4:衬底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高温熔体处于无序的状态,使熔体缓慢降温到熔点,开始成核、晶核生长,结晶为有序的晶体结构。随着温度的降低,过冷度增加,结晶的速率加快。当温度降到一定值时,结晶速率达到极大值。进一步降低温度,因为熔体中原子热运动的减弱,成核率和生长速率都降低,结晶速率也因此而下降。如果能使熔体急速地降温,以至生长甚至成核都来不及发生就降温到原子热运动
9、足够低的温度,这样就可以把熔体中的无序结构“冻结”保留下来,得到结构无序的固体材料,即非晶,或玻璃态材料。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主要的急冷技术有雾化法、急冷液态溅射、表面熔化和自淬火法。雾化法是将熔融金属用气流、液体或机械方法破碎成小液滴,随后凝固成粉末。冷却速率一般为103105K/s;急冷液态溅射是将熔融金属或合金溅射到高速旋转的具有高导热系数的辊面上,熔体在辊面上急速降温,形成2050m厚
10、的非晶薄带。如图2.5所示,熔体被气压溅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辊面上,降温速率可达105K/s。这种方法已经具备工业化规模生产,成为制备非晶薄带的较佳方法;图2.5 急冷液态溅射法制备非晶薄带示意图1一铜辊;2一加热器;3一熔体;4一非晶薄带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表面熔化和自淬火法用激光束或电子束使合金表面一薄层(厚度10m)迅速熔化,未熔化部分为冷体,使熔化层迅速凝固。冷却速率可达105108K/s
11、。这种方法可以在大尺度材料表面获得急冷凝固层,是一种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技术。图2.5 急冷液态溅射法制备非晶薄带示意图1一铜辊;2一加热器;3一熔体;4一非晶薄带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可用来生长单晶材料,也可用于制备粉末、薄膜和纤维等材料。溶液是均匀、单相的,从溶液中制备晶体材料,原子无需长程扩散,因而溶液法比固相反应所需的温度低得多。第二章第二章
12、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生长得到的单晶光学均匀性较好,但生长速率较低。其基本原理是使晶体原料作为溶质,溶于合适的溶剂中,用一定的方法使溶液过饱和,从而结晶。通过放置仔晶,可以对晶体的取向进行控制。图2.6是溶液变温法生长单晶的示意图。饱和溶液和仔晶置于容器中,以一定的速率降低溶液温度,溶质在仔晶上析出,晶体得以长大。溶液生长单晶的关键是消除溶液中的微晶,并精确控制温度
13、。图2.6 溶液变温法生长单晶示意图1:温度计;2、3:固定螺丝;4:罩板;5:导电表;6、7、8:加热器;9:固定支架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低温溶液生长通常使用的溶剂是水,生长有机晶体时常用丙酮、乙醇、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制备通常条件下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水晶(SiO2)、磷酸铝(AlPO4)等,超临界水是有效的溶剂,使用超临界水作溶剂的方法称为水热法。水
14、热法的主要设备是高压釜,其构造如图2.7。图2.7 水热法和高压釜结构示意图1:塞子;2:闭锁螺母;3:釜体;4:钢环;5:铜环;6:钛密封垫;7:钛内衬;8:仔晶;9:水溶液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以生长水晶为例,将原料SiO2置于釜底,加入水作溶剂并加入助溶剂NaOH,仔晶挂在釜的上部。控制高压釜上部温度约350C,底部温度约400C。釜内加压至170M
15、Pa,使水进入超临界状态。釜底部SiO2不断溶解,溶液通过对流至釜上部,上部温度较低,溶液成为过饱和溶液,溶质在仔晶上析出,晶体不断长大。降温后溶液回到底部,重新溶解原料,如此往复,直到原料完全转化成晶体。水热法的关键是温度和压强的控制。图2.7 水热法和高压釜结构示意图1:塞子;2:闭锁螺母;3:釜体;4:钢环;5:铜环;6:钛密封垫;7:钛内衬;8:仔晶;9:水溶液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
16、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高温溶液生长的典型温度在1000C左右,远高于水的沸点,这时溶剂需使用液态金属,如液态Ga(溶解As)、Pb、Sn或Zn等(溶解S、Ce、GaAs等);或使用熔融无机化合物,如KF(溶解BaTiO3)、Na2B4O7(溶解Fe2O3)等。这些无机溶剂有效的降低了溶质的熔点,能生长其他方法不易制备的高熔点化合物,如钇铁石榴石(YIG)和钛酸钡(BaTiO3)等。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
17、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另一种常用的溶液制备方法是化学共沉淀法。一种或多种金属盐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的沉淀物微粉。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将地AgNO3和NaCl的水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生成AgCl沉淀。实际应用中的沉淀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浓度等来控制反应速度和沉淀是否完全。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
18、2.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制备工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化学纯度高,均匀性好,此法易于控制化学剂量比,适合制备多组分材料,现已用于制备玻璃、涂料、纤维和薄膜等多种类型的材料。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2.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溶胶是指有胶体颗粒分散悬浮其中的液体,而凝胶是指内部呈网络结构,网络间隙中含有液体的固体。按原料的
19、不同,溶胶-凝胶法分为胶体工艺和聚合工艺两种。胶体工艺的前体是金属盐,利用盐溶液的水解,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形成胶体沉淀,利用胶溶作用使沉淀转化为溶胶。控制溶液的温度、pH值可以控制胶粒的大小。通过使溶胶中的电解质脱水或改变溶胶浓度,溶胶凝结转变成三维网络状凝胶。聚合工艺的前体是金属醇盐,将醇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引入适量的水,使醇盐水解,通过脱水、脱醇反应缩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
20、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2.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反应方程式如下,M(OR)n+xH20(RO)n-x-M-(OH)x+xROH (水解反应)-M-OH+HO-MM-O-M-+H2O (脱水缩聚反应)-M-OH+RO-MM-O-M-+ROH (脱醇缩聚反应)M代表金属离子,R代表烷烃基。聚合工艺中,水解和缩聚合同时发生,凝胶很快出现。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
21、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2.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凝胶的性质和温度、溶剂、pH值以及水僻的比例有关。凝胶经过干燥、煅烧就得到微粉。干燥的方法一般有喷雾干燥、液体干燥、冷冻干燥等。煅烧除去微粉中残留的有机成分和羟基等杂质,是合成氧化物微粉所必须的。溶胶-凝胶中的各组分达到分子级的均匀分布,因而这种方法制备的微粉化学组分均匀。控制凝胶反应的速率,可以得到纳米尺度的微粉,并且尺寸均匀、分散性较好。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
22、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2.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浴胶-凝胶也是制备氧化物薄膜的常用方法之一。适当的调节溶胶的粘度和表面张力,通过旋涂或浸渍方法将溶胶沉积在衬底上,得到湿膜。经过干燥,除去低沸点的溶剂,得到干膜。干膜中凝胶的三维网络仍然存在,膜中还有大量有机成分。将干膜在较高的温度下热分解,使膜中的有机成分分解燃烧,就得到无机非晶薄膜。重复以上步骤,增加薄膜厚度。如果要得到结晶的薄膜还必须将非晶薄膜在更高的温度下退火,依靠原子的扩散成核结晶。干燥、分解和退火的过程必须十分小心,避免凝胶收缩、有机物分解时体积变化过快,应力集中出现裂纹。因为凝胶中各成
23、分是分子级的混合,金属原子无需长程扩散即可成核,因而结晶温度比固相反应显著降低。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2.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制膜的优点是化学组分可以精确控制、易于掺杂;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并且可以在大面积上制备组分、厚度均匀的薄膜,适合工业生产。缺点是薄膜的致密性较差。近年来,在溶胶凝胶制膜工艺的基础上还发展了金属有机物分解法。将所需
24、金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按化学剂量比溶于有机溶剂中,制成溶液,其他制膜过程和溶胶-凝胶法类似。这种方法使用的是不经过溶胶-凝胶步骤的纯粹的溶液。薄膜的致密性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薄膜,但退火温度较高,并且热处理时体积变化更大。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2.2.2 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从熔体制备非晶材料2.2.3 溶液法材料制备溶液法材料制备2.2.4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2.3 基于固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基于固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基于固相-固相转变的材
25、料制备方法依赖于原料中原子或离子的长程扩散,所以需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反应速度很慢。尽管如此,它仍是制备固体材料,尤其是多晶粉末和陶瓷的主要手段之一。第二章第二章 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2.1 基于液相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3 基于固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基于固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2.3.1 固相反应法制备粉末固相反应法制备粉末固相反应的原料和产物都是固体。原料以几微米或更粗的颗粒状态相互接触、混合。固相反应分为产物成核和生长两部分。通常,产物和原料的结构有很大不同,成核是困难的。因为在成核的过程中,原料的晶格结构和原子排列必须作出很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材料 合成 制备 主要 途径 概述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