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ppt13.ppt
《现代西方哲学ppt1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哲学ppt13.ppt(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哲学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 本章概述 舍勒开创的哲学人类学以经验科学对人的研究为重要依据,从哲学角度探讨人的本体论结构,揭示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力图描述人的完整形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舍勒等人的哲学人类学和卡西尔的人类文化学。第一节 哲学人类学概况 广义地说,“哲学人类学”可以泛指19世纪下半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兴起的把对人的研究当做哲学研究的核心的哲学思潮。这种意义上的哲学人类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人类中心论等倾向的所指大体接近。狭义地说,它是指20世纪20 年代末由马克斯 舍勒最早系统提出、后来又为其他哲学家从不同方面作了发挥的关于人的哲学
2、。其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从哲学角度来解释经验科学中关于人的知识。这种研究将为各种具体的人类学学科奠定统一的哲学基础。它企图把经验科学对人的研究与形而上学对人的思考结合起来;从哲学的立足点出发,通过对人的起源、进化以及人与动物、环境、世界宗教、社会、历史、文化的探讨,揭示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描述人的完整形象,抽象出人在人类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结构。哲学人类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的某种修正和发展。虽然存在主义能在这个异己的、压抑的、动荡的世界中找到个人存在这个落脚点,但是由于它把人引向自己的内心生活,忽视了自己所经历的世界,从而使人无法在社会中有意义地塑造世界。同时,由于在存在主义
3、的生存领域中没有生活过程的连续性、没有通过当前片刻来保持已达到的成就的可能性,从而也就没有个体、人类乃至社会的进步,人也不可能过着真实的生活。在哲学人类学中,生活中的每一现象都是一个基本的开放的单位,构成人本质的既有其丰富的内在性,亦有现实的外在性;既是停留在内心生活里的东西,也是表现于外在历史的东西。人的这种开放和发展的存在结构表明了人具有表现自身、改造自然、发展社会以及推动历史的自信和希望。与在存在主义中绝望成为人存在结构的重要特征不同,在哲学人类学中,希望是人存在本体结构的基本特征。这种以希望为特征的乐观主义成为哲学人类学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节 舍勒和哲学人类学的创立 绝大多数哲学人类学
4、的代表都把舍勒当做理论先驱,而把自己看做舍勒事业的继承者。一、舍勒的思想历程及其哲学人类学的基本目标 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是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与胡塞尔齐名的现象学者,价值伦理学的奠基人,哲学人类学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先验的方法和心理的方法(1900)、同情的形式和本质(1913)、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1916)、论人的永恒性(1921)、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1926)、人在宇宙中的地位(928)等。舍勒一生思想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971913年,这时他受李普曼和奥伊肯的影响,逻辑和伦理的关系问题是他研究的主题;第二阶段为1
5、9131922年,他把现象学推广到伦理和宗教领域,形成了以应用现象学为特征的价值伦理学和宗教现象学;第三阶段为19221928年,他逐渐放弃了现象学,强调经验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结合,建立了以生命冲动和精神本质为基础的哲学人类学。哲学人类学的基本主题是人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首先,他认为哲学人类学是以人为中心,从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展开对完整的人的研究。其次它探讨的上述问题是最终的哲学课题,它所完成的是哲学所需要完成的最终任务,它所建立的是全部哲学的基础。换言之,哲学人类学不是一般的哲学而是元哲学。最后,它不仅是元哲学,而且也是元科学,一种关于人的基础科学。第二节(续1)二、人是生命冲动和精神的统一
6、具体说来,舍勒所建立的是以生命冲动和精神本质为基础的二元论哲学。他把全部存在分为动力。生命和精神三个领域。动力领域指实在的物理世界生命领域指包括人在内的实在所有机世界或与人关联的自然世界,它最终可还原为生命的欲望或冲动。精神领域指具有精神的个人或人格与全能的上帝活动的场所。生命冲动是一种自在和自为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四个层次:感性冲动、本能、习惯和实践智能。感性冲动是生命最基本的表现,它指有机体自身内在的向外趋向性,无意识的需求,无规定的运动。本能是生物体的某种适应自然需求的合目的的有效行为。具有专一性和定向性。习惯是生物体具有联想记忆的能力,它通过条件反射形成新的心理动力定型。实践理智是生命冲
7、动表现的最高形式,它包括生物的选择能力以及在选择基础上活动。实践指生物通过某种活动能获得该生物种中完全没有的特征或活动方式。理智指生物的新的活动方式不受本能和习惯支配,而为实践理性所操纵。人的本质特征是“精神”。它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精神只存在于个人之中,每个人的精神是惟一的。第二,精神是多元化的存在。第三,精神是个人本质上不同的、活动的、具体的统一。第四,精神是对一切事物的开放态度。精神不是作为实在领域的事物,精神的意向性活动使个人能超越自在世界达到自为世界,超越自己的生命领域以及心理的存在达到个人的精神存在。最后,精神在纯形式中是无力的,虽然精神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则,但它没有自身的原始动
8、能。它仅仅是一种动态的倾向性。生命和精神互相补充。首先,二者是人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其次,生命作为一种盲目的欲望和动能,需要精神的限制和引导;精神协调人的各种欲望和需要,引导生命冲动实现精神和价值的目标。第三,精神作为一种动态的趋向性需要有实在的内容去充实它,精神需要从生命冲动中汲取原始的力量、激情和欲望。精神和生命接触时,必然会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和本能的冲突而体现在人身上的不断克服紧张、冲突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和精神互相补偿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生命精神化或精神生命化。第二节(续2)三、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舍勒在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以后,试图从完整的人出发,考察人与世界、历史、上帝的关系,借助这三
9、个主题来确定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舍勒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来说明人与环境世界的关系。人是以精神为本质,以生命为基础同环境世界发生关系的,这构成了人向世界的开发性。人是一个能够向世界开放的X。历史既是生命冲动的历史,又是精神发展的历史。生命冲动在历史发展中起动力作用。人的精神为历史发展提供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可能性。由于精神的变化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历史的发展没有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发展是多元化的,并呈现出无限丰富、多样而又复杂的发展样式。历史发展的结构本质上是精神的结构。完整的人和上帝有密切关系。上帝被体验、被理解为生命与精神的统一。人和上帝互相独立,也互相包含。上帝通过人的生命精神化和精神生命化不断
10、趋向自身的完美,历史达到的是两者暂时的统一,在上帝那里,两者才达到真正的统一。也就是达到完整的人。人通过上帝看到自身的完整性。总之,人是生命和精神本质的双重结构,人在宇宙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向世界开放,推动和引导历史发展,与上帝同生共存。这就是舍勒描述的完整的人的形象和哲学人类学的图景。他的思想在哲学人类学的发展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三节 哲学人类学的几种新形态 哲学人类学到当代已形成多个派别,如生物哲学人类学、心理哲学人类学、宗教以及文化哲学人类学等等。一、生物哲学人类学 生物哲学人类学把生物学领域对人的研究作为出发点,把人的未特定化和非确定性作为人的根本特征,以此来解释完整的人的意义及其创造
11、性活动,并以生物性为基础来确定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主要代表人物为德国生物学家社会心理学家阿尔诺德 格伦。生物哲学人类学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人本身存在的领域是什么,然后才能从这个领域出发来理解人。人仅仅是有机界发展链条和的一环,只能存在于人自身的生物领域。从人的生物学领域来看,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未特定化。正是由于人的未特定化,人才有能力在活动中补偿自己的缺陷,才能超越拥有特定化的动物。显然人在生物学领域中已是一个先验结构的整体。人注定要碰到以奋斗求生存的难题。人要把不完备、不确定的前提转变为保存生命以及再生产的因素。尔这种补偿人生物性不足的活动,又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全部前提。格伦把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活
12、动所产生的巨大成果称为文化。文化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指人在活动中产生的主体经验结构,包括知觉、意识、语言等;另一方面是指与人相关的历史条件,它包括法律、科学、艺术、伦理、国家等等。文化能补偿人的自然缺陷、生物匮乏,文化是人的第二本性,也是人能实现自身本质的惟一领域。但文化世界一旦形成又有其自主的客观性,它作为人类经验的中心为个人超越自身的狭隘经验、为人类摆脱本能的限制以及为人类获得自由创造了前提。格伦把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联系起来考察。他把伦理看做沟通人的生物领域和文化世界的中介,从人的第一本性过渡到第二本性的桥梁,人弥补不完备性达到完整性的手段。生物哲学人类学试图克服舍勒的精神和生命的二元论
13、人类学,在人的生物学领域中以人的未特定化和未确定性作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同时也是人的活动性以及向世界开发性的条件,由此出发人从事精神文化活动。这样,人的完整性已在生物领域确立了。但由于格伦过分强调了生物性对文化性的作用,使得他对人类文化生活的解释显得牵强附会。他忽视了人类文化生活的独特规律,他所描绘的人仅仅是生物人。第三节(续1)二、心理哲学人类学 它以心理学为基础,把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特征(如笑和哭,爱和恨,高兴和沮丧等)还原为人的本质结构,并赋予它超越人的内在性和向外开放的特征,由此出发来解释与人相关的生物和文化领域,从而达到对人自身存在或完整的人的理解。主要代表人物有宾斯万格和普
14、列斯纳。普列斯纳是德国心理学家、现象学者和哲学人类学者,他对哲学人类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把舍勒的经验方法和形而上学方法的结合具体化为现象学的方法和释义学的方法,二是运用这一方法开创了心理哲学人类学。他采纳了狄尔泰的见解,即人的生命必须在精神科学领域中获得释义。因为人在自己所编织的以语言和文化为中心的网络中过着超出动物的生活。全部心理状态的中心是人的失常态度,只有通过它才能理解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人,人的精神本质也就表现在人的失常性之中。所谓“失常态度”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它是指人由于碰到无法解释、不知如何对待的情况,而丧失自制力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或反应。失常态度的典型表现是笑和哭。人的失常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西方哲学 ppt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