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第10章间质性肺疾病与课件.ppt





《医学--第10章间质性肺疾病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第10章间质性肺疾病与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间质性肺疾病与结节病田科第一节间质性肺疾病概述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200多种疾病。共同特征:临床特征:缓慢进展,渐进性劳力性气促。病理特征: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拌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最终致呼吸衰竭。X线特征:双肺弥漫性病变,弥漫性肺纤维化,蜂窝肺。ILD是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持结构病变的一组疾病群,病因近200种。由于多数ILD病变不仅仅局限于肺泡间质,而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细支气管,并常伴有肺实质受累如肺泡炎、肺泡腔内蛋白渗出等改变,故
2、也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ParenchymalLungDisease,DPLD),因此ILD与DPLD所含的概念相同,是所有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总称。中国ILD的流行病学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ILD学组组织国内10家医学院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对1990-2003年间收治的ILD患者资料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诊断分类与年龄分布国内10家医院自1990-2003年间共收治ILD患者2764例,其中60%大于50岁,这说明ILD主要影响年龄较大人群。在这些患者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普通型间质性肺炎(IPF/UIP)697例(25.2%),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CTD-ILD)421例(15.
3、2%),结节病140例(5.1%),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99例(3.6%)。IPF和CTD-ILD患者发病年龄偏大,50岁以上发病的比例分别是70%和60%。结节病和EAA患者相对年轻,50岁以下发病的比例分别是75%和60%。值得注意的是,近半数ILD患者未能接受诊断分类,提示我们需要提高对ILD的认识与诊断水平。中国ILD的流行病学住院人数年度变化1990-2003年,ILD住院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2000年后增加明显。1990年56例,约占呼吸科住院人数的2%,全院住院人数的1。2003年增加到485例,上述2个比例升至4.7%和2.5。这一方面反映了对ILD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
4、,另一方面可能也提示ILD发病率确有上升趋势。中国ILD的流行病学诊断情况1990-2003年,2/3以上的ILD病例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获得诊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支气管镜肺活检协助诊断者566例(22%),且大部分是2000年后的病例。胸腔镜和开胸肺活检总例数分别为107例(4%)和79例(3%),从1990年的0例增加到2003年的34例和22例。这些新技术的开展使得ILD的诊断更加明确。通过外科肺活检确诊ILD共151例,其中UIP为33.1%,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为23.2%,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为13.2%,特发性脱屑性间质性肺炎为4%,呼吸性细支气
5、管炎伴间质性肺病为3.3%,CTD-ILD为6.6%,结节病为5.3%,其他11.3%。1990-2003年期间,ILD发病6个月内确诊的例数逐渐增多,2003年为231例,占全年ILD总例数的45.6%。概念细胞外基质(ECM):包括基质和纤维成分。基质(基底膜):由糖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组成。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概念间质腔(肺泡间隔):相邻肺泡之间的空隙。内有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分布。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内皮细胞连接疏松,有利于液体和蛋白质进入间质腔。薄层腔:在间质腔内,部分毛细血管紧贴肺泡壁即薄层腔,有利于气体交换。厚层腔:部分毛细血管与肺泡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6、即厚层腔。有利于间质液的储存和血管-间质腔-肺泡之间液体移动的调节。间质腔内有淋巴管终端,吸引腔内的水分和蛋白质,维持间质腔的储水量,防止间质和肺泡水肿。发病机制共同点:肺实质和肺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在炎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导致肺纤维化的形成。根据免疫效应细胞的比例不同,ILD的炎症分两类型。中性粒细胞肺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家族性肺纤维化、胶原血管性疾病伴肺间质纤维化、石棉肺等。淋巴细胞性肺泡炎-肺结节病、铍肺、过敏性肺炎等。分类按发病的急缓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按病因明确分类:病因已明病因未明主要的间质性肺疾病分类主要的间质性肺疾病分类病因已明一、职业/环境1,无机粉尘(硅沉着病、石棉肺、
7、煤肺、铍肺)2,有机粉尘吸入导致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霉草肺、蔗肺、蘑菇肺、伺鸽肺)3,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热源树脂)二、药物1,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白消安、甲氨蝶呤)2,心血管药物(氨碘酮)3,抗癫痫药物(苯妥因钠、卡马西平)4,其他药物(呋喃妥因、柳氮磺胺嘧啶、口服避孕药、海洛因、口服降糖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三、治疗诱发1,氧中毒2,放射线照射四、感染(血播型卡氏肺囊虫病、病毒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五、慢性心脏病(肺水肿)六、肿瘤(癌性淋巴管炎)七、其他(慢性肾率、移植排斥反应)病因未明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非特异性间质性
8、肺炎(NSIP)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4,急性间质性肺炎(AIP)5,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6,呼吸性细支气管炎性间质性肺病(RB-ILD)7,淋巴性间质性肺炎(LIP)二、结节病三、结缔组织相关的ILDRA、PPS、SLE、PM/DMMCTD、AS四、肺血管病相关的ILDWegener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坏死性结缔组织样肉芽肿病(NSG)五、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性的ILD淋巴瘤样肉芽肿六、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七、遗传性疾病相关的ILD家族性肺纤维化、结节性硬化病、神经纤维瘤病八、肺泡充填性疾病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石症、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九、其他
9、ILDARDS诊断一、病史二,胸部影象学检查:胸片HRCT三、肺功能检查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BALF)五、肺活检:1,经纤支镜行支气管肺活检(TBLB)2,外科肺活检(SLB),包括开胸或胸腔镜肺活检六、全身系统检查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节病急性肺出血临床诊断思路关于ILD的诊断,需依靠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HRCT)和肺功能测定来进行综合分析。诊断步骤包括下列三点:明确是否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ILD/DPLD);明确属于哪一类ILD/DPLD;如何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P)进行鉴别诊断。1、明确是否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病史中最重要的症状是进行性气短、干咳和乏力。多
10、数ILD患者体格检查可在双侧肺底闻及Velcro啰音。晚期病人缺氧严重者可见紫绀。胸部X线对ILD/DPLD的诊断有重要作用。疾病早期可见磨玻璃样改变,更典型的改变是小结节影、线状(网状)影或二者混合的网状结节状阴影。肺泡充填性疾病表现为弥漫性边界不清的肺泡性小结节影,有时可见含气支气管征,晚期肺容积缩小可出现蜂窝样改变。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DLCO)下降。动脉血气分析可显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而二氧化碳潴留罕见。2、属于哪一类ILD/DPLD?(1)详实的病史是基础:包括环境接触史、职业史、个人史、治疗史、用药史、家族史及基础疾病情况。(2)胸部X线影像(特别是
11、HRCT)特点可提供线索:根据影像学的特点、病变分布、有无淋巴结和胸膜的受累等,可对ILD/DPLD进行鉴别诊断。病变以肺上叶分布为主提示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囊性肺纤维化和强直性脊柱炎。病变以肺中下叶为主提示癌性淋巴管炎、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相伴的肺纤维化。病变主要累及下肺野并出现胸膜斑或局限性胸膜肥厚提示石棉肺。胸部X线呈游走性浸润影提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气管旁和对称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强烈提示结节病,也可见于淋巴瘤和转移癌。蛋壳样钙化提示矽肺和铍肺。出现KeleyB线而心影正常时提示癌性淋
12、巴管炎,如果伴有肺动脉高压,应考虑肺静脉阻塞性疾病。出现胸膜腔积液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反应、石棉肺、淀粉样变性、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或癌性淋巴管炎。肺容积不变和增加提示并存阻塞性通气障碍如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CH等。3、如何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如经上述详实地询问病史、必要的实验室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及胸部影像学分析,仍不能确定为何种ILD/DPLD,就应归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已知原因的DPLD、肉芽肿性DPLD和罕见但具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DPLD等三类DPLD涵盖了上百种疾病,其中很多种疾病又较少见,不为临床医师所熟悉,诊断较为困难。因此,若要诊断某一种特发性间质
13、性肺炎,就需要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排除该三组所包括的疾病。有时还需要进行有创检查,如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或开胸肺活检取肺活检组织,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从而判定患者究竟是继发于某种原因的DPLD还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分类20022002年年ATSATS和和ERSERS推荐推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两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两组(共七种共七种)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组:特发性肺纤维化(UIP)非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组: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性间质性肺病(RB-IL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L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
14、炎(NSIP)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病因:接触粉尘或金属、自身免疫、慢性反复微量胃内容物吸入、病毒感染、吸烟。遗传对发病可能有影响。致病因素致使肺泡上皮和基底膜损伤,启动成纤维细胞的募集、分化和增生,致使胶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生成。损伤的肺泡上皮和炎症浸润的白细胞分泌TNF-a、TGF-b、IL-8,促进肺纤维化过程。肺泡内氧化负荷过重,参与肺泡损伤。这种慢性损伤和纤维增生修复过程,导致肺纤维化。病理IPF的病理改变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主要特点:病变在肺内分布不一,可在同一视野内看到正常、间质炎症、纤维增生和蜂窝肺的变化,以下肺和胸膜下区域病变明显。肺泡壁增厚,伴有胶原沉积、细胞外基质增
15、加和灶性单核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少,局限在胶原沉积区后蜂窝肺区。肺泡腔内有少量II-型肺泡细胞聚集。蜂窝肺气囊、纤维化和纤维增殖灶。继发改变:肺容积减小,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临 床 表 现症状1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女21,儿童罕见。2起病隐袭,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3本病少有肺外器官受累,但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疲倦、关节痛及体重下降等,发热少见。体征450%左右的患者出现杵状指(趾),多数患者双肺下部可闻及音。5晚期出现发绀,偶可发生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等。实验室检查线胸片(高千伏摄片):1常表现为网状或网状结节影伴肺容积减小。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
16、直径多在315大小的多发性囊状透光影(蜂窝肺)。2病变分布:多为双侧弥漫性,相对对称,单侧分布少见。病变多分布于基底部、周边部或胸膜下区。3少数早期患者出现症状时,线胸片可无异常改变,或呈磨玻璃样改变。1扫描有助于评估肺周边部、膈肌部、纵隔和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的异常改变,对的诊断有重要价值。2可见次小叶细微结构的改变,如线状、网状、磨玻璃状阴影。3病变多见于中下肺野周边部,常表现为网状和蜂窝肺,亦可见新月型影、胸膜下线状影和极少量磨玻璃影。多数患者上述影像混合存在。在纤维化严重区域常有牵引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和(或)胸膜下蜂窝肺样改变。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功能检查1典型肺功能改变为限制性通气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10 间质 疾病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