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功率特性.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四章功率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功率特性.ppt(1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1 P-N结2 直流特性3 频率特性4 功率特性5 开关特性(6,7结型和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8 噪声特性大电流(大注入)高电压(击穿)大功率4.1 集电极最大允许工作电流ICM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基区电导调制)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4.5 发射极单位周长电流容量-线电流密度4.6 晶体管最大耗散功率PCM4.7二次击穿和安全工作区11 P-N结2 npn管直流特性3 频率特性4 功率特性5 开关特性6,7结型和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8 噪声特性2n晶体管的输出功率受:集电极最大电流ICM 最大耗散功率PCM 二次击
2、穿特性(临界功率)最高耐压BVcbo、BVceo的限制。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安全工作区本章将围绕安全工作区的要求,讨论大功率(大注入)下的直流特性34.1 集电极最大允许工作电流ICM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见图4-1。在大电流下,b0随Ic增加而迅速减小,限制了晶体管最大工作电流。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主要决定于g和b*,分析大电流下哪些特殊效应使g和b*发生哪些变化。为了衡量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在大电流下的下降程度,特定义: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b0下降到最大值b0M的一半(即boboM0.5)时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为集电极最大工作电流,记为ICM44.2 基区大注入
3、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b随IC的增加而下降:发射效率g、基区输运b*、(势垒、表面)复合基区大注入效应有效基区扩展效应1.基区大注入下的电流2.基区电导调制效应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均匀基区,缓变基区(强场、弱场)5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1.基区大注入下的电流基区大注入下的电流(以(以n-p-n管为例)管为例)大注入时,大注入自建电场作用下通过大注入时,大注入自建电场作用下通过n+-p结的电子电流密度为:结的电子电流密度为:对于均匀基区晶体管对于均匀基区晶体管(1-48)6(4-1)(4-2)与第二章小注入情况相比:由于大注入自建电场的漂移作用,同样的注入边界
4、浓度下Dnb-2Dnb,JnE增大一倍;同样的JnE,边界浓度及梯度只需一半。与1.3中的结论一样。7 对对于于缓缓变变基基区区晶晶体体管管,基区内已经存在着由于杂质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缓变基区自建电场。在大注入情况下,注入的大量非平衡少子将改变这个电场。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书中给出简单近似分析。得出结论:在发射极电流密度很大的情况下,基区电子浓度线性分布,且与杂质分布情况无关(均匀基区和缓变基区一样)。由于大注入下扩散、漂移各半,电子浓度梯度只为小注入时的一半时即可维持与小注入下相当的电流值。仅仅是数学形式上得到的推论。8a图以电场因子h为参量,同图2-13;b图以d即Jne为qDnbNb(0)
5、/Wb的倍数为参量,表示注入水平(在h=8时)。9结论:大注入对缓变基区晶体管基区电子及其电流密度的影响与对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相似。这是因为在大注入条件下的缓变基区中,大注入自建电场对基区多子浓度梯度的要求与基区杂质电离以后形成的多子浓度梯度方向是一致的,这时杂质电离生成的多子不再象小注入时那样向集电结方向扩散并建立缓变基区自建电场,而是按照基区大注入自建电场的要求去重新分布。因此,不同电场因子的缓变基区在大注入下有相同的电子浓度分布。可以说,在大注入情况下,大注入自建电场取代(掩盖)了由于杂质分布不均匀所形成的电场(缓变基区自建电场)。10在(大注入、缓变基区)自建电场E作用下对多子空穴,动态
6、平衡时,扩散流等于漂移流,11 第一项是缓变基区自建电场分量,随注入水平提高(nb增大)而减小。对于均匀基区,此项自然为零。第二项是大注入自建电场分量,随注入水平提高(nb增大,梯度增大)而增大(并在nbNB时趋于常数)。故,特大注入时,只有大注入自建电场起作用,而且其作用的极限是使基区少子分布梯度相当于小注入时的一半。12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2.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大注入:注入少子浓度接近以至超过平衡多子浓度 基区大注入时,注入基区的电子浓度接近甚至超过基区空穴平衡浓度。另外,为了维持电中性,基区积累起与少子相同浓度和分布的空穴(非平衡多子)参见图2-15c、d。13141
7、516注入载流子以及为维持电中性而增加的多子使得基区电阻率显著下降,并且电阻(导)率随注入水平变化,称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2.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可见,非平衡少子浓度的变化引起基区电阻率的变化(调制)实际上,引起电阻率变化的因素包括高浓度的非平衡少子,但作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影响电流放大系数(发射效率)的是基区多子空穴17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发射效率项势垒复合项基区输运(体复合)项表面复合项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18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表示发射结势垒复合的第二项在大注入下可以忽略,故只需讨论其余三项在大注
8、入下如何变化。第一项:小注入时的发射效率项。大注入下基区电阻率的变化使发射效率项变为(4-14)第三项:体复合项,它表示基区体复合电流Ivb与发射极注入的电子电流Ine之比。若基区电子寿命为tnb,则(4-15)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19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4-16)(4-1)第四项:基区表面复合项,表示基区表面复合电流与发射极电子电流之比。将式(266)与式(41)相比,即可得到大注入下基区表面复合项。(2-66)(4-17)20这里用基区边界的注入电子浓度近似代表整个基区内的注入电子浓度。都很大(4-19)(4-18)(
9、4-20)由于基区电导调制效应,相当于基区掺杂浓度增大,穿过发射结的空穴电流分量增大,使g降。第二项、第三项表明,由于大注入下基区电子扩散系数增大一倍,可视为电子穿越基区的时间缩短一半,复合几率下降,所以使体内复合和表面复合均较小注入时减少一半。缺势垒复合项21图4-3 1/b随Ie的变化在小电流下,大注入自建电场的作用使基区输运系数增加(极限2倍)在大电流下,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引起发射效率下降(起主要作用)22缓变基区中,大注入自建电场的作用破坏了缓变基区自建电场,在特大注入时,基区少子完全受大注入自建电场的作用,和均匀基区情况一样,扩散系数增大一倍。基区渡越时间都趋于Wb2/4Dnb234.
10、1 集电极最大允许工作电流ICM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与集电极电流的关系。在大电流下,b0随Ic增加而迅速减小,限制了晶体管最大工作电流。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主要决定于g和b*。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b0下降到最大值b0M的一半(即bobOM0.5)时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为集电极最大工作电流,记为ICM小结244.2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1.基区大注入下的电流在发射极电流密度很大的情况下,基区电子浓度线性分布,且与杂质分布情况无关(均匀基区和缓变基区一样)。由于大注入下扩散、漂移各半,电子浓度梯度只为小注入时的一半时即可维持与小注入下相当的电流值。2.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基区电导调制
11、效应注入载流子以及为维持电中性而增加的多子使得基区电阻率显著下降,并且电阻(导)率随注入水平变化,称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3.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由于基区电导调制效应,相当于基区掺杂浓度增大,穿过发射结的空穴电流分量增大,使g降。由于大注入下基区电子扩散系数增大一倍,可视为电子穿越基区的时间缩短一半,复合几率下降,所以使体内复合和表面复合均较小注入时减少一半。小结25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l有效基区扩展效应是引起大电流下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l因系大电流下集电结空间电荷分布情况发生变化而造成的b下降(以及fT下降),因此又称为 集电结空间电荷区电荷限制效应。l所对应的最
12、大电流称为 空间电荷限制效应限制的最大集电极电流。l由于合金管与平面管集电结两侧掺杂情况不同,空间电荷区内的电荷分布及改变规律不同,受电流变化的影响也不同。26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图4-5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l均匀基区晶体管(合金管)l单边突变结近似l空间电荷区主要向基区侧扩展l小电流下,按耗尽层近似,有l大电流下,大量空穴流过空间电荷区,不再满足耗尽层近似 正电荷区电荷密度 负电荷区电荷密度l结上电压VC不变,则电场强度曲线包围面积不变,于是,正电荷区收缩,负电荷区略展宽P+P+n0 xpxnXn”WbWbWcib1.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27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13、图4-6 基区宽度随电流的变化xJcWbWcibJcr0-xm0Xm(Jc)P+nP+将电流密度转换成载流子浓度,代入一维泊松方程可得空间电荷区宽度xm与集电极电流(密度)Jc关系,进而得到感应基区和有效基区宽度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均匀基区晶体管有效基区扩展的规律。1.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28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23)(4-24)(4-25)左边:(4-22)1.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29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26)右边:(4-27)得到:(4-29)令:(4-28)xm01.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30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29a)图4-6
14、 基区宽度随电流的变化n当pND时,即特大注入情况,xm0,有效基区宽度扩展到cb结冶金结处。n当p=ND时,Jc=Jcr,xm=xm0.1.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31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1.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实际上,由:(1-92)当 时,32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1.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则当认为则(4-29a)33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对于平面管(以n+-p-n-n+为例),其基区杂质浓度高于集电区,集电结空间电荷区主要向集电区一侧扩展。当大量载流子电子穿过集电结空间电荷区时,引起另一种类型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15、。由于电子的流入,引起负空间电荷区(基区侧)电荷密度增加,正空间电荷区(集电区侧)电荷密度减小。为保持电中性,负空间电荷区宽度变窄,而正空间电荷区展宽。当电流密度很大时,载流子电子的浓度达到以至超过原正空间电荷密度,使原正空间电荷区变成中性区以至负电荷区,正负电荷区边界改变,发生有效基区扩展。34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图4-7 缓变基区晶体管cb结空间电荷区电场分布图4-5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P+n0 xpxnXn”WbWbWcibE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35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由于电流密度与载流子浓度、载流子漂移速度成正比,半导体中载流子迁移率(漂移速度)又随
16、电场强度而变化,所以,不同电场强度下,同样的电流密度可有不同的载流子浓度,对空间电荷的补偿作用及规律也不同。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分强场和弱场两种情况:在强场中,载流子以极限漂移速度运动,电流的增大依靠载流子浓度的增大;在弱场中,电流的增大依靠载流子漂移速度的增大(电场有限地增大),载流子浓度可以不变。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36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强场情况弱场情况37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强场情况(4-33)(4-32)(4-34)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38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强场情况(4-34)a.小注入,耗
17、尽层近似;b.随Jc增大,斜率下降,斜线变平缓;c.当Jc=Jcr=qNDvsl时,E(x)=E(0),正负电荷在n区两侧;d.当JcJcr时,n区出现负电荷,曲线斜率为负,在Jc=Jcr时,E(0)=0;e.JcJcr 时,发生基区扩展效应。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39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强场情况(4-35)(4-36)(4-36a)因JcJcr开始有效基区扩展,故Jcr被称为平面管强场下有效基区扩展的临界电流密度。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0Wc内积分,VD-Vc为集电结上电压。40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强场情况(4-37)(4-38)(4-39)2.缓变基区晶
18、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1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强场情况l缓变基区晶体管集电结空间电荷区主要向集电区侧扩展l大量载流子流过电荷区,改变其中电荷密度l强场时,载流子达到极限漂移速度,电流增大,载流子浓度增大lJc=Jcr=qNDvsl时,载流子电荷恰好中和集电区电荷,正负电荷分布在集电区两侧lJc=Jcr时,E(0)=0;Jcr被称为平面管强场下有效基区扩展的临界电流密度l感应基区扩展的极限是n-n+交界面小结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2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弱场情况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3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弱场情况l如果Jc=Jcr=qvslND(NA)时
19、,cb结势垒区场强小于104V/cm,则处于弱场情况l载流子在势垒区中尚未达到极限漂移速度,载流子的漂移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l电流(Jc=qvncn)的增加依靠载流子速度的提高来实现l载流子速度的提高依靠电场强度的提高l此时n=Nc,集电结势垒区内净电荷为零,电场保持均匀l随着Jc增大,势垒区保持均匀电场向衬底收缩,同时均匀的电场强度增大,发生缓变基区晶体管弱场下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4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弱场情况l当n=Nc时,dE/dx=0.随着Jc增大,若n增加,使nNc,则有净电荷,使|E(x)|随x增大。而 若|E(x)|增大,则n减小,这将使
20、|E(x)|减小 所以,当n=Nc时,弱场下,电场区将保持n=Nc,而dE/dx=0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5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弱场情况l有多余部分n积累在电场区边界做为负电荷层以维持电场,弱场中只允许n=Nc的电子流过。l外加电压不变,电场分布曲线包围面积不变,E(x)曲线包围区域随Jc增大而变窄、增高,直至达到强场,n才可以大于Nc,v=vsl。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6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弱场情况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474.3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小结l有效基区扩展效应是大电流(密度)下造成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晶体管
21、结构和工作条件,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分三种类型,有各自的扩展规律、机制和临界电流密度。l1.均匀基区:有 即有扩展,时 2.缓变强场:时,开始扩展。3.缓变弱场:时,开始扩展。l由于 的变化,改变了空间电荷区电场和电荷分布,出现有效基区扩展,本质上都是集电结空间电荷区总电荷在一定的集电结偏压作用下恒定的限制所造成的,故也称集电结空间电荷区电荷限制效应。48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49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l实际晶体管中,基极电流平行于结平面流动l基极电流在狭长的基极电阻上产生平行于结平面方向的横向压降l大电流下,横向压降也很大,明显改变eb结各处实际电压,导致各处实际注入电流的悬殊差异l电流
22、大部分集中在发射区边界,使发射区面积不能充分利用l电流的局部集中使得在小电流下局部也有较大的电流密度,从而引起局部的“大注入”效应和有效基区扩展效应50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1.发射极电流分布2.发射区有效宽度3.发射极有效长度4.基极电阻的变化l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l发射区有效(半)宽度l发射极有效长度l发射极峰值电流密度l发射极平均电流密度 概念 定义 计算51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1.发射极电流分布(1-37)l由于p-n 结电流与结电压的指数关系,发射结偏压越高,发射极边缘处的电流较中间部位的电流越大,这种现象称为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l这种效应是由于基区体电阻的存在引起横向压降所
23、造成的,又称之为基极电阻自偏压效应。52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图4-13 发射极上的电流分布1.发射极电流分布53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2.发射极有效宽度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或基极电阻自偏压效应)增大了发射结边缘处的电流密度,使之更容易产生大注入效应或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同时使发射结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因而有必要对发射区宽度的上限作一个规定。l为充分利用发射区面积,限制集边效应,特规定:发射极中心到边缘处的横向压降为kT/q时所对应的发射极条宽为发射极有效宽度,记为2Seff。Seff称为有效半宽度。54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2.发射极有效宽度55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4-44
24、)(4-45)rb的自偏压2.发射极有效宽度56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4-46)0E区VYV(Y)VE(y)V(y)沿Y方向的电势分布VE(y)沿Y方向eb结上电压分布2.发射极有效宽度57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4-47)边界条件:解得:(4-48)2.发射极有效宽度58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4-49)可代替JE(0)计算Seff,意义更明显,运用更方便。2.发射极有效宽度59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有关定义均以发射极宽度等于有效宽度为前提。当发射极宽度大于有效宽度时,可认为中心附近区域(Seff之外区域)对器件工作不起作用,或没有电流(实际很小)。上述讨论以y=0为坐标
25、原点,但Seff是从发射极边缘向中心计算的。2.发射极有效宽度60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3.发射极有效长度l定义:沿极条长度方向,电极端部至根部之间压降为kT/q时所对应的发射极长度称为发射极有效长度l作用:类似于基极电阻自偏压效应,但沿Z方向,作用在结的发射区侧l计算:与基极电阻相同求法求出发射极条等效电阻后,按定义求出。图4-17 沿发射极条长方向的电流分布614.4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4.基极电阻的变化l大电流下,计算基极电阻时,发射极电流均匀分布的假设不再成立。由于集边效应,使得与Ie复合的基极电流也不再线性减小l大注入效应所引起的基区电导调制效应使基区电阻大为减小l有效基区扩展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功率 特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