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对于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问点的学习,我们要做到主动预习,这样不仅能提前了解上课内容,在听课的时候有的放矢,还能熬炼我们的自学实力。下面就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学问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问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学问点 一、小数乘整数 (利用因数的改变引起积的改变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学问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学问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依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 应划去
2、学问点三: 假如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学问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索: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依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学问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学问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3、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学问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学问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学问点二: 假如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须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学问点一: 小数乘法要根据从左到右的依次计算 学问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依次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
4、、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安排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安排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其次单元小数除法学问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
5、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接着除;假如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 去尾法 一般状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肯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
6、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终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视察物体学问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物体,看到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视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
7、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视察角度的改变而改变。通过视察、想象、揣测,培育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实力,能正确分辨从正面、侧面、上面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望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学问点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8、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安排律: (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a+b)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 3、 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
9、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 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学问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2、正方形面积=
10、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 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或者c= 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 高2 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洁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学问点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1、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学问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依次,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终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诞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问点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