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汉代的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史课件.ppt





《第四讲-汉代的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汉代的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史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代的法律制度汉代的法律制度 一、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一、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二、两汉的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二、两汉的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三、汉代的刑事法律制度三、汉代的刑事法律制度四、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法律制度四、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法律制度五、汉代的司法制度五、汉代的司法制度一、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一、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一)黄老学派(一)黄老学派“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思想(二)(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法律儒家化(三)法律儒家化(一一)黄老学派黄老学派“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思想黄老学派在思想上兼综道家与法家学说,黄老学派在思想上兼综道家与法家学说
2、,主张治国应德刑并用,但须以德为主,主张治国应德刑并用,但须以德为主,先德后刑,刑罚要轻缓,法令要省减。先德后刑,刑罚要轻缓,法令要省减。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陆贾、刘安、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陆贾、刘安、曹参、汉文帝、窦皇后、吕后等人。曹参、汉文帝、窦皇后、吕后等人。汉初的汉初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重德轻刑;与民休息。个方面:重德轻刑;与民休息。(二)(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进奏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进奏天人三策天人三策,提出,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术者,皆绝其道,
3、勿使并进”。这就。这就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该建议,该建议被汉武帝采纳。被汉武帝采纳。汉元帝继位后,废汉元帝继位后,废“霸道霸道”,专任,专任“王道王道”。“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引经决狱引经决狱”春秋决狱:旨在遇到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春秋决狱:旨在遇到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便用儒家经典时,便用儒家经典春秋春秋所载有关事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引经决狱:引用引经决狱:引用春秋春秋以外的其他儒家以外的其他儒家经典断狱。经典断狱。二、两汉的
4、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二、两汉的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一)两汉的主要立法活动(一)两汉的主要立法活动(二)汉代主要的法律形式(二)汉代主要的法律形式(一)两汉的主要立法活动(一)两汉的主要立法活动1汉初的立法活动汉初的立法活动(1)约法三章:)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罪”。(2)汉律六十篇。)汉律六十篇。(3)单行法规:)单行法规:左官律左官律、沈命法沈命法等。等。2东汉对西汉法律的继承与改造东汉对西汉法律的继承与改造 东汉主要继承了西汉的法律,并自此基础上东汉主要继承了西汉的法律,并自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改造主要体现在两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改造主要体现在
5、两个方面:其一,多次颁布释奴法令;其二,多次方面:其一,多次颁布释奴法令;其二,多次颁布减刑法令。颁布减刑法令。(二)汉代主要的法律形式(二)汉代主要的法律形式1律。律是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具有适律。律是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据,具有适用的普遍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是汉代最主用的普遍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是汉代最主要的法律形式。要的法律形式。2令。是由皇帝根据需要而随时颁布的法令。是由皇帝根据需要而随时颁布的法律规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法律形式,有律规范,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法律形式,有时它的法律效力超过时它的法律效力超过“律律”,可以取代,可以取代“律律”的有关规定。汉代令涉及的内容较为的有关规定。汉代令涉及的
6、内容较为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比。比即判例。是用来比照判案的典型比。比即判例。是用来比照判案的典型判例。又称为判例。又称为“决事比决事比”。三、汉代的刑事法律制度三、汉代的刑事法律制度(一)汉代的刑名(一)汉代的刑名(二)汉代的罪名(二)汉代的罪名(三)西汉中期的刑罚改革(三)西汉中期的刑罚改革(四)法律原则的发展(四)法律原则的发展(二)汉代的罪名(二)汉代的罪名 汉代的罪名也多承秦制,另外也新增了一汉代的罪名也多承秦制,另外也新增了一些罪名。主要有:些罪名。主要有:(P7-9)大逆无道罪大逆无道罪 不孝
7、罪不孝罪 不敬罪不敬罪 见知故纵罪见知故纵罪 欺谩罪欺谩罪 不直罪不直罪 选举不实罪等。选举不实罪等。(四)法律原则的发展(四)法律原则的发展1关于尊老怜幼的原则关于尊老怜幼的原则2关于亲属相隐的原则关于亲属相隐的原则3关于贵族官僚有罪先请的原则关于贵族官僚有罪先请的原则 “先请先请”之制创于西汉,即对犯了法的归之制创于西汉,即对犯了法的归罪官僚,必须首先向皇帝报告,罪官僚,必须首先向皇帝报告,“请请”其其作出减免的决定,以保护贵族官僚的特权。作出减免的决定,以保护贵族官僚的特权。这也是对儒家所提倡的宗法道德的一种维这也是对儒家所提倡的宗法道德的一种维护。护。四、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四、汉代
8、的行政、民事、经济法律制度法律制度(一)行政法律制度(一)行政法律制度(二)民事法律制度(二)民事法律制度(三)经济法律制度(三)经济法律制度1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主要有:行政法律规范主要有:附益律附益律、尚方律尚方律、史律史律、上计律上计律、汉官旧议汉官旧议等。等。(P)2行政机构的设置行政机构的设置(1)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制。(P)汉武帝时期,把丞相改为大司空(主汉武帝时期,把丞相改为大司空(主管土木工程);三公互不隶属,而是管土木工程);三公互不隶属,而是全部隶属于皇帝;原来作为丞相下属全部隶属于皇帝;原来作为丞相下属的九卿也改为由三公分属。的九卿也改为
9、由三公分属。(2)地方。西汉时设立郡、县两级行)地方。西汉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体制。东汉时设立州、郡、县三级。政体制。东汉时设立州、郡、县三级。3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官吏的选拔和任用(1)汉初开始实行察举制,由中央与地方的)汉初开始实行察举制,由中央与地方的各级官员向朝廷推荐贤能之士。各级官员向朝廷推荐贤能之士。(2)选官还采用:)选官还采用:征辟:皇帝直接任命士人为官称征辟:皇帝直接任命士人为官称“征召征召”,大臣任命士人为官称,大臣任命士人为官称“辟召辟召”;上书拜官:指士人因上书得到皇帝的赏识上书拜官:指士人因上书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得官;而得官;任子:指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满三年可任子:指二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汉代 法律制度 中国 法制史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