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
《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即为烷烃分子,这一系列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n2n+2C HB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C烷烃分子中,相邻的三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D4CH、323CH CH CH互为同系物2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镁、铝都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光芒B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C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跟二氧化碳起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31999 年 1
2、 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了114 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其中子数为 184,有关该元素和同位素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第IVA族B该元素为金属,性质与82pb相似C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298 D该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和+44以下记录的数据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用量筒量取3.3mL蒸馏水B用滴定管量取20.00mL NaOH溶液C用电子天平称取2.100gNaCl固体D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 7.2 5现有 X、Y 两种第VA族元素,下列事实不能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的是()A两种元素所形成的酸的酸性:3434H XO H YOB两种
3、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3XH YH试卷第 2 页,总 8 页C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稳定性:2525X O Y OD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33YH XH6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元素代号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089 0.104 0.074 主要化合价 1 3 2 6、2 2 AE2-与 B3+的核外电子数不可能相等B离子半径大小A+D2-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C D氢化物的稳定性D E 7下列铁的化合物:4FeSO3FeCl34Fe O3Fe(OH)可通过置换反应
4、制取的是()ABCD8 A、B 为短周期元素,二者可以组合成多种中学生所熟知的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A 与 B 的原子个数比为AB=12。已知 A 的原子序数为n,B 的原子序数是 n2 n 3n4 n5 n8 n5 n7 n8 中的几种,其中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是ABCD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 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 单质的沸点最高BY、Z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 原子的相同CW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X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D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10在一定条件下,3RO与R可发生反应:+322RO+5R
5、+6H3R+3H O下列关于 R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试卷第 3 页,总 8 页AR 位于周期表中VA族BR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强酸C3RO中的 R 只能被还原D2R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11下列五种烃:2甲基丁烷 2,2 二甲基丙烷戊烷己烷丁烷,按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12以下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中和滴定用的滴定管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用于量取浓硫酸的量筒ABCD13若要使0.5mol甲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后CH4与Cl2均无剩余,并生成的四种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依次增加
6、0.05mol,则需要 Cl2的物质的量为()A1.75mol B2mol C1.25mol D1.5mol 14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所测出的数据一定偏低的是()A用量筒测量一定液体的体积时,仰视读出的读数B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测碱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装标准盐酸滴定碱液,所测出的碱液的浓度值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时,加热温度太高使一部分硫酸铜发生分解,所测出的结晶水的含量D做中和热测定时,在大小烧杯之间没有填充泡沫塑料(或纸条)所测出的中和热数值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l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B因为 A
7、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CAl2O3能与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DAl2O3常用于制造耐火坩埚,但氧化铝坩埚不可以用于熔融NaOH 16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a g与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固体(不含结晶水)b g,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为()A(ba)/48 g B(ba)/49 g C(ba)/98 g D无法计算17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试卷第 4 页,总 8 页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B 向含有少量FeCl3的 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
8、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 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C 将 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检验 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D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5.00mL 1.000mol L-1的盐酸,加入到 5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配制 0.010mol L-1的盐酸AA BB CC DD 18已知:将12310mL0.1molL Na CO溶液用10.1mol L盐酸滴定时,若用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盐酸10mL;若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盐酸20mL。现有一份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23Na CO、3NaHCO的一种或两种。现取
9、一定量的该粉未配成适当浓度的稀溶液并分成两等份,分别用10.1mol L盐酸滴定。一份用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盐酸a mL;另一份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消耗盐酸b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若a=0,则固体中只含有3NaHCO若a=b,则固体中只含NaOH若2aba,则固体中含有NaOH、23Na CO若2ab,则固体中含有23Na CO、3NaHCOABCD19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410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38C F,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试卷第 5 页,总 8 页B相同压强下,沸点:
10、3838C F C HC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D全氟丙烷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20化合物 KxFe(C2O4)y?z H2O 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其中铁为+3价。分别取该样品 0.491g 两份,其中一份在110干燥脱水,至质量恒定为0.437g。另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mol?L-1 H2SO4和适量的蒸馏水,加热到75,趁热加入0.0500mol?L-1 KMnO4溶液 24.0mL 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还原剂,将 Fe3+完全转化为Fe2+,该溶液中Fe2+刚好与 4.0mL 0.0500mol?L-1 KMnO4溶液完全反应。下列分析结果错误的是()A0.
11、491g 样品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0.003mol B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Br 溶液,可将Fe3+完全转化为Fe2+C化合物中草酸根的质量分数53.8%D化合物的化学式K3Fe(C2O4)3?3H2O 21表中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族周期A A A A A A A 0 2 3 4?(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_,_,_,?_。(2)在这些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最活泼的金属单质是_,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 _(用化学符号做答)。(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下同)_,碱性最强的是_,呈两性的是 _,以上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4)在与
12、形成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填名称),设计两个原理不同的简单实验。方案一:_;试卷第 6 页,总 8 页方案二:_。(5)在与形成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写出可以证明该结论的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_。22如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31 年测定烃类化合物(只含C、H 两种元素)组成的装置。瓷舟内的烃样品经加热分解或气化后用纯2O流驱赶经过灼热的CuO,这里烃类化合物反应变成2CO和2H O,经吸收管吸收。已知下表数据:瓷舟吸收管吸收管瓷舟样品+瓷舟吸收前吸收后吸收前吸收后AmgBmgCmgDmgEmgFmg(1)烃样品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氧化剂是_;(2)吸收管应装的吸收剂是_,吸收管
13、应装的吸收剂是_;(3)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是_;(4)取该烃0.2mol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21mol CO和21.2mol H O。若该烃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 的结构简式为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23粉末状试样A 是由MgO和 Fe2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A 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 生成;另取20g A全部溶于0.15L 6.0mol/L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得溶液C;将中得到的单质B 和溶液 C 反应,放出1.12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用KSCN溶液检查时,溶液D 不变色。请填
14、空:试卷第 7 页,总 8 页(1)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产物中的单质B 是_。(2)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3)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4)若溶液 D 的体积仍视为0.15L,则该溶液中2+c Mg为_,2+c Fe为_。24欲测定含少量NaCl的小苏打固态样品中3NaHCO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使用实验室常用仅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方法一的操作1 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还需要_、_;操作 2 的名称是 _该过程选择的指示剂是_;该样品中3NaHCO的质量分数为 _用如图数据填写含m、
15、v(HC1))的表达式。(2)方法二中需要加入试剂A 将3HCO离子转化为沉淀并称重。为提高实验的精度,在下列供选试剂中,试剂A 的最佳选择为_(填编号)。a.2CaClb.2BaClc.2Ca(OH)d.2Ba(OH)该方法中操作2的名称是 _;操作 3 的名称是 _;如何判断操作试卷第 8 页,总 8 页3 目的己经达到:_。方法二中需要用到的定量仪器为_。(3)方法三中实验装置,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_;装置中使用Y 型管的优点是_;若实验中读数时量气管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测定结果将_(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有影响应该如何调整?_(若认为无影响可不回答此题)(4)方法四
16、的实验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中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_。答案第 1 页,总 15 页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详解】A烷烃又叫饱和烃,每一个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的剩余价键都与氢原子相结合,通式为CnH2n+2,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的不一定是烷烃,如环烷烃,故A 错误;B分子式相同,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但二者的结构可能不同,例如正戊烷、异戊烷,二者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 错误;C烷烃分子中,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为锯齿形,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 错误;DCH4、CH3CH2CH3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 个 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
17、故D 正确;故选 D。2C【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镁能在空气发生剧烈的燃烧反应,并放出耀眼的光芒,铝在空气中一般不能点燃,故 A 错误;BMg、Al 与盐酸、稀硫酸都反应,Al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Mg 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B错误;C在点燃条件下,Mg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MgO 和碳,在高温条件下,Al 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故C 正确;D铝热反应为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镁条是用来引发铝热反应的物质,不是铝热剂的组成,故D 错误;故选 C。3C【解析】【分析】根据每周期元素的种数,可知每周期最后一种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10、18、答案第 2 页,总 15 页36、5
18、4、86、118,则 114号元素在118号的左边,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114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A 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元素处于第七周期A 族,故 A 正确;B该元素处于第七周期A,处于碳族,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同族的Pb为金属元素,故该元素为金属元素,与Pb 的化学性质相似,故B 正确;C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量数为298,该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98,不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故C 错误;D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2和+4价,故 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金属元素的位置特
19、征判断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4D【解析】【分析】【详解】A量筒读到0.1mL,符合实验事实,故A 不选;B滴定管读到0.01mL,可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符合实验事实,故B 不选;C电子天平读到0.001g,符合实验事实,故C 不选;D广泛 pH 试纸只能读整数,不能读到7.2,不符合实验事实,故D 选;故选 D。5C【解析】【分析】第VA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为+5 价,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3XO4,氢化物为XH3,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3XO4H3YO4,可说明 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故 A 不选;答案第
20、3 页,总 15 页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XH3YH3,可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故 B 不选;C不能根据两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非金属性,故C 选;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YH3XH3,可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Y 强,故 D 不选;故选 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根据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一定要注意只能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判断。6B【解析】【分析】由 D、E 元素的化合价可知,E 只有-2 价,E 为 O 元素,D 有+6、-2 价,D 为 S;C 的原子半径大于O、小于 S,可知 C 为第二周期
21、A 族元素,C 为 Be;A、B 的原子半径均大于S,A为+1 价,A 为 Na,B 为+3 价,B 为 Al。【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 Na,B 为 Al,C 为 Be,D 为 S,E 为 O;AO2-与 Al3+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0,二者核外电子数相等,故A 错误;B、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A+E2-,同主族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E2-D2-,故 B 正确;CA、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 和 Be(OH)2,其 Be(OH)2碱性弱于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铝,故碱性NaOHBe(OH)2,故 C 错误;D、非金属性O
22、S,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2D H2E,故 D 错误;故选 B。7C【解析】【分析】【详解】4FeSO可以由 Fe和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故选答案第 4 页,总 15 页FeCl3可以由氯气与溴化铁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故选;Fe3O4能通过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得到,故选;Fe(OH)3可以通过 Fe(OH)2和氧气、水的化合得到,也可以通过氯化铁与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得到,但无法通过置换反应得到,故不选;故选 C。8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知,A、B 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B2或 B2A;当化学式为AB2时,如果 B 的化合价为-1 价,A 为+2 价,则 A、B 分别为第 A 族、第 A
23、 族,如果B 的化合价为-2 价,A为 4+价,则 A、B 分别为第 IVA 族、第 A 族,还有可能是A、B两种元素处于同一主族,都是第 VIA 族;当化学式为B2A 时,如果 A 为-2 价,则 B 为+1 价,A、B 分别为第VIA 族、第 A 族,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B 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为AB2或 B2A;当化学式为AB2时,如果 B 的化合价为-1价,A 为+2 价,则 A、B 分别为第 A 族、第 A 族,如果 A 和 B 处于同一周期,则B 的原子序数是 n+5,如果 A 和 B 处于不同周期,则B 的原子序数是n-3 或 n+13;如果 B 的化合价为-2 价,A 为
24、+4 价,则 A、B 分别为第 IVA 族、第 A 族,如果A 和 B 处于同一周期,则B 的原子序数是n+2,如果 A 和 B 处于不同周期,则B 的原子序数是n-6或 n+10;还有可能是A、B 两种元素处于同一主族,都是第VIA 族,则 B 的原子序数是n-8;当化学式为B2A 时,如果A 为-2 价,则 B 为+1 价,A、B分别为第VIA 族、第 A 族,A和 B 处于同一周期,则B 的原子序数是n-5,如果 A 和 B 处于不同周期,则B 的原子序数是 n+3 或 n-7;所以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是n+4 和 n+8。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高频考点,难度较大,
25、先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所处主族,可能构成的化学式,从而确定B 的原子序数,另外本题也可以通过举例排除法进行筛选。9D 答案第 5 页,总 15 页【解析】【分析】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由元素的位置可知,X 为 N 元素,W 为 P元素,Y 为 S元素,R 为 Ar 元素,Z 为 Br 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详解】A常温下Y 的单质为固体,而Z 的单质为液体,则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一定不是Z单质的沸点最高,故A 错误;BY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R 原子的相同,而Z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R 原子的不相同,故 B 错误;C非金属性XW,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W 的氢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实验学校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