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答案).pdf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 单元综合测试一、简答题(11 分)1(8 分)为下面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空隙(kng x k ng x)拂过(f f )茎叶(j ngj ng)触角(ji o ju )费劲(j ng j n)追逐(z zh)均匀(y n x n)占有(zhnzh n)2(3 分)记一记,连一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卢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苏轼二、填空题(12 分)3(6 分)选择关联词填空。A.即使也 B.因为所以 C.不光还D.所以(1)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歌声,由于它的住宅。(2)有雨水,这里立刻就会干的。(3)蟋蟀并不是挖
2、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人们对它们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4(6 分)比一比,组词语。站()嫩()瞧()贴()漱()焦()三、判断题(6 分)5(6 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反问句。()(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拟人句。()(3)蟋蟀对住址的选择很慎重,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四、单选题(8 分)6(2 分)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A.蟋
3、蟀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却修建出了结构复杂、内部平整的住宅。对蟋蟀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B.蟋蟀用柔弱的工具挖掘出的洞穴很简朴,作者之所以把它称作“伟大的工程”,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对蟋蟀表示了赞赏。7(2 分)括号中依次应填写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_,看着非常 _,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A.新鲜舒适匀称空隙B.鲜亮舒服均匀缝隙C.新鲜舒服均匀空隙D.明亮舒适匀称缝隙8(2 分)我们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
4、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9(2 分)朝代、作者姓名、诗题、诗句相配的是()A.唐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B.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C.唐白居易暮江吟唯见长江天际流D.唐孟浩然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五、默写(4 分)10(4 分)日积月累(1)立了秋,。(2)一场秋雨一场寒,。(3),雪却输梅一段香。(4),古来征战几人回。六、诗歌鉴赏(9 分)11(9 分)自学古诗,回答问题。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诗中表示“秋天”的词语是什么?(在括号内打“”)
5、九月()初三()半江瑟瑟()(2)诗中写了四种景物:、。(3)在诗中作者把比作,因为它们的形状都是,把比作,因为它们的形状都是。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情。七、现代文阅读(20 分)12(10 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在朝着阳光的堤(dt)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zh i z i)。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综合测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