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全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
《2020中考全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全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中考模拟测试卷一、古诗文(30 分)1.经典诗文积累。(1)默写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一诗。_,_。_,_。(2)依据课文填空。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_,_。(论语述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3)根据提示默写。王之涣凉州词描写黄河远接天际,边城隐于万山中的西北边地广漠壮阔风光的句子: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乌云骤聚,大雨突降的诗句:_,_。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2.试概述这首词所写的内容。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3、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具答之()(2)便要还家()(3)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4)未果,寻病终()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如何看这样的理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官名)为杨戏
4、,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语琬,主者(主管法纪的人)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注】愦愦:糊涂。推:追究、惩治。适莫:厚薄,即偏见。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性简略(素:向来)B.其慢甚矣(慢:傲慢)C.又督农场敏尝毁琬曰(毁
5、:诽谤)D.诚不及前人(诚:诚实。)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9.根据上文,你认为蒋琬正确处理了哪两件事?试概述这两件事。二、现代文(4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社戏(节选)(1)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2)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
6、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3)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4)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5)后来
7、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6)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注:即京剧名角谭志道)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
8、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7)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醒悟
9、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8)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9)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10.概括选文内容,并说说第(1)段在选文中的
10、作用。11.对比阅读两次看戏,指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12.把握选文中所有众生相,你以为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选文对后面所写平桥村的社戏有何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2011 年 3 月 11 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
11、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 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
12、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 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 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 级以上,震源深度在 25 公里以内。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 2005 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 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除了与地震震级等
13、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 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13.请根据选文第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海啸”?14.选文第段中“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15.选文第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16.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河西走廊的月亮黄文山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
14、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糙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当一小片残阳被飞快地拽下,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
15、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帙浩繁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可以想象,
16、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 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皇皇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
17、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诚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
18、华,也无法使她动心。?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摸着荒芜,抚摸着苍凉,也抚摸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于是,我们继续西行。(节选自散文,有删改)17.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18.根据提示赏析词句。(1)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赏析加点词)19.有人认为,选文第段和第段交换位置后表达更顺畅,你赞同这种观
19、点吗?为什么?20.说说你对“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这句话的理解。三、写作(47 分)21.请以“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答案与解析一、古诗文(30 分)1.经典诗文积累。(1)默写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一诗。_,_。_,_。(2)依据课文填空。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_,_。(论语述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3)根据提示默写。王之涣凉州词描写黄河远接天际,边城隐于万山中的西北边地广漠壮阔风光的句子: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乌云骤聚,大雨突降的诗句:_,_。【答案】
20、(1).(1)杨柳青青江水平(2).闻郎江上唱歌声(3).东边日出西边雨(4).道是无晴却有晴(5).(2)不义而富且贵(6).于我如浮云(7).必先苦其心志(8).劳其筋骨(9).(3)黄河远上白云间(10).一片孤城万仞山(11).黑云翻墨未遮山(12).白雨跳珠乱入船【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闻郎、无晴、筋骨、万仞山、未遮山、跳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试概述这首
21、词所写的内容。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2.上片写在北固楼上看不到神州,叹兴亡事如滚滚东流的长江;下片赞颂年少坐断东南的功业。3.上片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下片主要运用了叙述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解析】【2 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翻译: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
22、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2)内容概括。上阕写作者站在北固楼上远眺,想到被金兵占领的江北,想到千百年的历史兴衰,对着滚滚江水发出感叹。下片写作者想到曾经统治这片江山的孙权,赞颂其坐断东南的英雄功业。【3 题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1)本词上片作者在北固楼上发出历史兴衰如同眼前江水滚滚而逝的感慨,这是议论。本词下片则介绍了孙权年少时就能坐断东南、和曹刘对抗的功业,这是记叙。2)“何处望神州?”写作者登上北固楼却望不到故土中原,实际上是写江北被敌人占领,自己不能归去,无形中表露了渴望收复失地却不能的痛苦。而下片写孙权的赫赫功绩,流露出羡慕
23、之情,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像孙权一般奋发图强,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然而现实却因为朝廷的软弱和奸臣的阻挠而不能,借由典故隐晦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24、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具答之()(2)便要还家()(3)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4)未果,寻病终()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如何看这样的理
25、想?【答案】4.(1).(1)完全(2).(2)同邀,邀请(3).(3)类(4).(4)不久5.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要点:乃、无论)6.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具答之: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具,通“俱”,全,详细。(2)便要还家: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通“邀”,邀请。(3)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属,类。(4)未果,寻病终:不久因病去世了。寻,不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试题 2020 中考 模拟 检测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