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意于探讨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接下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归纳,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归纳 【杨氏干涉试验】 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试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其次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
2、,并且维持肯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定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2的整数倍。 【薄膜干涉】 水面上的薄层油膜,机动车在潮湿柏油道上所遗留下来的油迹,或是肥皂泡等,
3、都会在白光中出现绚丽的彩色。全部上述的各例中,均是由薄膜干涉现象引起的。若将一用金属细丝制成的矩形框架,浸以肥皂水形成一层薄膜,然后用弧光灯的白光或阳光照耀于其上,就呈现出典型的薄膜干涉。其中一部分是由反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而其余的则从皂液膜中透过去。此时从反射光中可以看到很多与水平框架上缘平行的彩色横条纹。不但如此,这些横条纹还会渐渐地向下移动,愈靠近框架上缘则愈宽。此外,透射光在白幕上也显示出很多彩色横条纹,但比起反射光中的条纹要暗淡得多。假如用单色光代替白光,则彩色现象会马上消逝,而出现的便是一些彩色条纹的花样类似于明暗相间的条纹。在1800年英国科学家杨格指出薄膜彩色条纹之形成,是因为
4、干涉现象所致。 【牛顿环】 又称“牛顿圈”。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例如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耀时,可以看到接处点为一暗点,其四周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耀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渐渐变窄。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在加工光学元件时,广泛采纳牛顿环的原理来检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精确度。 光学学问点 1、基本概念 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志向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多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
5、何线.光束通过肯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肯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恒为C=3108m/s。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耀不到光的暗区。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耀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
6、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接着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
7、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 (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别光线。成像规律1/u+1/v=1/f。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说明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 (5)平
8、行透亮板光线经平行透亮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亮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4.简洁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在。 (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在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缩小施实像。 (3)幻灯机 (4)显微镜由短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长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物体位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经物镜成实像于目镜焦点内很靠近焦点处。再经物镜在同侧形成一放大虚像(通常位于明视距离处)。 (5)望远镜由长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辕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极远处至物镜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经物镜成中间像(倒立、缩小、实像)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恰位于目镜焦点
9、内,再经目镜成虚像于极远处(或明视距离处)。 (6)眼睛等效于一变焦距照相机,正常人明视距约25厘米。明视距离小子25厘米的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明视距离大于25厘米的远视25者需配戴凸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光的电磁学问点 一、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供应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需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5.导体:简单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
10、水溶液等。 6.绝缘体:不简单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7.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干脆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依次连接起来,叫串联。(随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逝)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运用规则是: 电
11、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肯定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试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路学问点 一、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供应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需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5.导体:简
12、单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6.绝缘体:不简单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7.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干脆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依次连接起来,叫串联。(随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逝)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2.测
13、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运用规则是: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肯定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试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压强和浮力学问点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假如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探讨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试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
14、,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试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试验探讨问题时,采纳了限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方法 细读书,多设问,培育自学实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依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做功必需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状况不做功?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
15、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学问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学问(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记,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精确驾驭所学的学问.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原委.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
16、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刚好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学问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学问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学问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学问得到升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觉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削减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学问和新学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学问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育自己的自学实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假如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
17、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全部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留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需留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安静,甚至大脑起先睡觉。因此,我们应当做好上课前的物质打算和心理打算。 3,要特殊留意老师讲课的起先和结束。在一堂课的起先,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学问与新学问的纽带。最终,老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学问,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驾驭本课的学问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洁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建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仔细谛视问题,了解实际状况和物理过程,留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学问转移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问点归纳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4页 共14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第 14 页 共 1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