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化学新课标一轮试题(20):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化学新课标一轮试题(20):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高考化学课后限时自测(二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2014 马鞍山质检)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相同温度下,H2(g)CO2(g)CO(g)H2O(g)中,密闭容器中两种反应物浓度为0.020 mol/L 的反应速率大于两种反应物浓度为0.010 mol/L 的反应速率【解析】A 项,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是受哪种变量影响;B 项,
2、反应速率与放热、吸热反应无关;C 项,催化剂不能改变转化率。【答案】D 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 气体、Y 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YX Bt1时,Y 的浓度是 X 浓度的 1.5 倍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t3时,增大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解析】Y、X 的物质的量变化分别为7 mol 和 3 mol,故 A 项不正确;t1时 Y 为 6 mol,X 为 4 mol,故 B 项正确;t2时 X、Y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但未达到平衡状态,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C 项不正确;t3时的曲线表明已达平衡,
3、故 v(正)v(逆),增大压强时,v(正)和 v(逆)同时增大,但增大的比例 v(正)大于 v(逆),所以平衡正向移动,D 项不正确。【答案】B 3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 c(HI)由 0.1 mol L1降到 0.07 mol L1时,需要 15 s,那么 c(HI)由 0.07 molL1降到 0.04 mol L1时,所需时间为()A等于 15 sB大于 15 s C小于 15 s D等于 10 s【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题干中随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逐渐降低,当由0.1 mol L1降至
4、 0.07 mol L1时,需 15 s,则由 0.07 mol L1降至 0.04 mol L1时,所需时间肯定大于15 s。【答案】B 4.(2014 甘肃省河西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合)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在 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t1时充入 SO3(g)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C维持温度、容积不变,t1时充入一定量 Ar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 SO3(g)【解析】充入 SO3(g)时正反应速率不变,A 错;升温正逆
5、反应速率都加快,B 错;C 中充入一定量 Ar,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 错;D 中充入SO3(g)其浓度增大,维持恒压则容积变大,反应物的浓度变小,正反应速率就变小,逆反应速率变大,正确。【答案】D 5(2010 福建高考)化合物 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 min8 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 16 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 molL1min1和 2.0 mol L1B2.5 molL1min1和 2.5 molL1C3.0 molL1min1和 3.0 molL1D5.0 mol
6、L1min1和 3.0 molL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应速率的计算。第8 min 与第 4 min 时反应物浓度差 c 为 10 molL1,t 为 4 min,所以在 4 min8 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5 molL1min1,可以排除 C、D 两个选项;图中从 0 min 开始到 8 min反应物浓度降低为原来的14,根据这一幅度,可以推测从第8 min 到第 16 min 反应物浓度也应降低为第8 min 时其浓度的14,即由 10 molL1降低到 2.5 molL1,因此推测第 16 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为2.5 molL1,所以可以排除 A 选项而选 B 选项。【答案
7、】B 6(2014 浙江温州八校联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NO 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 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解析】A 项,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对盐酸稀释,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B 项,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反应时,如常温则发生钝化,如加热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得不到氢气;C 项,不论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8、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必然加快;D 项,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气体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答案】D 7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673 K、30 MPa下,n(NH3)和 n(H2)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 点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a 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 点处的大Ct2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d 点(t1时刻)和 e点(t2时刻)v正(N2)不同【解析】图象中 c 点尚未建立平衡,反应继续向生成NH3的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
9、速率,A 项错误;反应物 H2的浓度 a 点大于 b 点,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项正确;d、e 两点为同一平衡状态,反应速率不再变化,相同,故C、D 项错误。【答案】B 8 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4 kJ 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升高了温度Bt2时使用了催化剂Ct3时增大了压强Dt4时降低了温度【解析】A 项,升温,v逆v正,逆向移动;B 项,使用催化剂,v正、v逆同倍数增大;C 项,增压,v正增大;D 项,降温,v正瞬间减小。【答案】B 9(2014 山西省高三诊断)一定温度下,在某2 L 恒容
10、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 Cu2O 并通入 0.1 mol H2O(g),发生反应:2H2O(g)2H2(g)O2(g)H484 kJ mol1,不同时间产生 O2的物质的量见下表:时间/min 20 40 60 80 n(O2)/mol 0.001 0 0.001 6 0.002 0 0.002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0.968 kJ B前 20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5105molL1min1C增大 c(H2O),可以提高水的分解率D使用颗粒更小的纳米级Cu2O,可以增大平衡时O2的体积分数【解析】根据表中信息知,达平衡时生成的n(O2)
11、0.002 0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是484 kJ mol10.002 0 mol0.968 kJ,A 项正确;B 项,v(O2)0.001 0 mol2 L20 min2.5105 mol L1 min1,则 v(H2O)2v(O2)5105 mol L1min1,错误;增大 H2O 的浓度,H2O 的转化率降低,C 项错误;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D 项错误。【答案】A 10(2014 江南十校联考)在一个不导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和H2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2、。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 c 点Bc 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C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t1 t2时,生成 H2的物质的量:ab 段小于 bc 段【解析】反应物浓度起始时最大,A 错;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从图中知 c 点未达到平衡状态,B 错;CO(g)H2O(g)CO2(g)H2(g)在不导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开始时反应速率不断增大,只能是温度升高造成的,即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 错;从图中可以看出ac 之间速率是不断增大的,即bc 段的平均速率大于ab段的平均速率,在相同的时间内,bc 段生成 H2的物质的量比ab
13、段多,D对。【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11(12 分)一定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 10 s时,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_,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_,Y 的转化率为 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10 s 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_。At1时刻,增大了 X 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解析】(1)v(Z)1.58 mol2 L10 s0.079 mol/(Ls)c
14、(X)(1.200.41)mol2 L0.395 mol L1(Y)(1.000.21)mol1.00 mol100%79%(2)n(X)n(Y)n(Z)0.790.791.58112,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X(g)Y(g)2Z(g)。(3)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能同倍数增大v(正)和 v(逆)。【答案】(1)0.079 mol/(Ls)0.395 mol L179.0%(2)X(g)Y(g)2Z(g)(3)CD 12(12 分)(2014 天津高三一轮模拟)若反应 CO(g)H2O(g)CO2(g)H2(g)H0 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可见反应在 t1、t3、t7时都达到了平
15、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_;t8时_。(2)若 t4时降压,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解析】(1)由图可知,t2时改变的条件使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增大 H2的浓度);t8时改变的条件平衡不移动且反应速率加快,故改变的条件可以是使用催化剂或加压(减小容器的体积)。(2)若 t4时降压,则反应速率减小,曲线在原来平衡曲线的下方,平衡不移动,据此可画出曲线。【答案】(1)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增大 H2的浓度)使用催化剂或加压(减小容器的体积)(2)13
16、(12 分)(2010 新课标全国卷节选)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 6 个盛有过量 Zn 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混合溶液A B C D E F 4 mol L1H2SO4/mL 30 V1V2V3V4V5饱和 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20 H2O/mL V7V8V9V1010 0(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V6_,V9_。(2)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 中的金属呈 _色,实验E 中的金属呈_色。(3)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
17、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解析】因为要研究硫酸铜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持硫酸的浓度在各组实验中相同,则硫酸溶液的体积均取30 mL,根据 F 中增加的水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之和为 20 mL,可以求得各组实验中加入水的体积分别为V610 mL,V819.5 mL,V917.5 mL,V1015 mL。当溶液中析出少量的铜时,因不能形成铜的晶体,故铜显示的颜色是灰黑色,E 中析出较多的铜,则显示出了铜晶体的颜色:暗红色。由于析出的铜的量较多,会覆盖在锌的表面,使得锌与稀硫酸接
18、触面积大大减小,故反应速率反而会减慢了。【答案】(1)301017.5(2)灰黑暗红(3)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 Cu 会沉积在 Zn 的表面,降低了Zn 与溶液的接触面积14(14 分)(2010 大纲全国卷 节选)在溶液中,反应 A2BC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A)0.100 mol/L、c(B)0.200 mol/L 及 c(C)0 mol/L。反应物 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比较,和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_;_。(2)实验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 _;实验平衡时C 的浓度为_。(
19、3)该反应进行到 4.0 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vB_;实验:vC_。【解析】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1)与相比,的反应速率大,但A 的转化率与 相同,所以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与相比的反应速率大,且A 的转化率比 高,所以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升高温度;(2)实验A 转化的浓度为 0.040 mol/L,则 B 转化的浓度为 0.080 mol/L,B的转化率为:0.0800.200100%40%;实验中 A 转化的浓度为 0.060 mol/L,则平衡时 C 的浓度也应为 0.060 mol/L;(3)反应进行到 4.0 min 时:实验 中 A 消耗的浓度为:0.028 mol/L,则 B消耗的浓度为:0.056 mol/L,实验 中 A 消耗的浓度为:0.036 mol/L,则 C 的浓度为 0.036 mol/L。【答案】(1)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未变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减小(2)40%(或 0.4)0.060 mol/L(3)vB2vA(0.0720.100)mol/L4.0 min20.014 mol/(Lmin)vCvA(0.0640.100)mol/L4.0 min0.009 mol/(Lmin)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