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0229.pdf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02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0229.pdf(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9 课时)学 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 12 1-3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简单的估算,并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重点 1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 0 的简便算法。4.不同条件的组合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难点 1.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2.理解末尾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3月2日至3月17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二 千米和吨 6 4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
3、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 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 1.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2.建立某些物体 1 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难点 1.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 1 吨重的观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实物
4、。3月18日至3月25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5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问题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 1.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难点 1.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多媒体课件和小棒等
5、3月26日至4月2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四 混合运算 9 6-7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学会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书写格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2.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4.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点 1.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6、。2.培养思维的灵活 性 和 敏 捷性。难点 1.探索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脱式 运 算 的 格式,用递等式表 达 计 算 步骤。2.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4月3日至4月16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五 年、月、日 9 8-9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 24 时记时法,会用 24 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经验
7、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4.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 1.认识 时 间 单 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 方 面 的 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2.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 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4月17
8、日至4月29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2 10-12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中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枳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枳,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汁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3.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9、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重点 1.面积的意义。2.长方形、正方 形 面 积 的计算。难点 1.初步 建 立 面 积的概念。2.面 积 单 位之间的换算。多媒体课件 4月30日至5月18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8 13-14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操作中加深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在操作
10、中能学会正确地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重点 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难点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2.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长方形、正方形、圆 形 纸片。5月19日至5月28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八 认识小数 6 15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
11、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重点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难点 1.在具体境中初步理 解 小 数 的 意义。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
12、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多媒体课件等 5月29日至6月5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5 16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下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2.能从统计的角度找出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 1.按不同标准和不同
13、调查对象 分 类 整 理 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3.初步学习对统计 结 果 进 行 分析。难点 1.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 收 集 整 理 数据。2.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等 6月8日至6月12日 单元 课题 课时 周次 教 学 目 标 重点与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十 期末复习 6 17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笔算、口算、乘法估算和验算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年、月、日,千米和吨,简单的分数、小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3通过整理
14、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几何度量观念。4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加、减、乘、除,以及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正确率得到提高。5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会分组收集并汇总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将数据进行分类。6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7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学习情况和整理知识、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重点 1.两位数乘 两 位 数 的 口算、笔算、估算。2.千米和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15、。3.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4.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难点 1.乘法的估算。2.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3.理解分数和和小数的意义。4.面积单 位 之 间 的 换算。多媒体课件等 6月15日至6月23日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
16、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110=332=511=220=303=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 1。(1)出示教材第 1 页例 1。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
17、数学信息。(2)探究算法。提问:如何算出 10 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先算 9 盒,再加 1 盒。129=108(个)108+12=120(个)横看,先算 2 盒,再算 5 个这么多。122=24(个)245=120(个)竖看,先算 5 盒,再算 2 个这么多。125=60(个)602=120(个)把算式看成 12 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 120。想:把乘法算式看成 12 个十,那就可以先写 12,再在后面添上 1 个 0。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
18、哪里。(3)试一试。完成教材第 1 页“试一试”前两题:2410=2010=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学生出题,教师板书:()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 0 就可以得到积。完成教材第 1 页“试一试”第三小题。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指名汇报:生 1:可以看成 23=6,再算 2030=600。生 2:先算 23=6,再在末尾加两个 0 就是 600。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 0?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
19、添上两个0 即可。2.教学例 2。(1)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有的比 30 千克少一些,有的比 30 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 30 千克。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引导:按每袋 30 千克估算,60 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3060=1800(千克)(2)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5 题。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追问:你想怎么估算?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
20、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2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提问: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 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 0。2.完成教材第 2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3.完成教材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6 题。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口算
21、两位数乘整十数 129=108(个)108+12=120(个)122=24(个)245=120(个)125=60(个)602=120(个)答:一共有 120 个。3060=1800(千克)答:60 袋一共有 1800 千克。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时,要注意口算的方法的培养,这样才能将已学的知识运用于数学中。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
22、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口算。78+3=66+4=59+7=2.用竖式计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 3。(1)出示教材第 3 页例 3 主题图。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2 箱迷你南瓜,每箱 24 个)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一共多少个?)(2)估算。提问:谁能估
23、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回答预设:方法一:把 24 看成 20,2012=240(个)方法二:把 24 看成 25,12 看成 10,2510=250(个)方法三:把 24 看成 20,12 看成 10,2010=200(个)(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方法一:6 个 2 箱是 12 箱,每箱 24 个,先算 2 箱是 48 个,再算 6
24、个 48 是 288 个。列式:242=48(个)486=288(个)方法二:将 12 箱拆分成 2 箱和 10 箱,每箱 24 个,先算 2 箱,2 乘 24 得 48 个,再算 10 箱,10 乘 24 是 240 个,相加是 288 个。(重点理解方法二)列式:224=48(个)1024=240(个)48+240=288(个)探究笔算方法。明确: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师指出: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 8 加 0,0 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 0 可以省略不写。教师板书:2 4 1 2 4 8 2 4 2 8 8(4)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5、)的笔算方法: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教学“试一试”。引导: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调换 24 和 12 的位置相乘)学生尝试计算 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第二步 2 乘 12,末尾的 4 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强调:计算的结果是 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 4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三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 设计 反思 10229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263074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