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5时,向10mL0.1mol L-1一元弱碱X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 L-1的 HCl 溶液,溶液的AG+-c(H)lgc(OH)AG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 a=-8,则 Kb(XOH)10-5BM 点表示盐酸和XOH恰好完全反应CR点溶液中可能存在c(X+)+c(XOH)=c(Cl-)D M 点到 N 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a 点表示 0.1mol L1
2、一元弱碱XOH,若 a=8,则 c(OH-)=10-3mol/L,所以Kb(XOH)c Xc OHc XOHn=3310100.1=105,故 A正确;B.两者恰好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M点 AG=0,则溶液中c(H+)=c(OH-),溶液呈中性,所以溶质为XOH 和 XCl,两者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故B错误;C.若 R点恰好为XCl 溶液时,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X+)+c(XOH)=c(C1),故 C正确;D.M点的溶质为XOH和 XCl,继续加入盐酸,直至溶质全部为XCl 时,该过程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然后XCl 溶液中再加入盐酸,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所以从 M点到 N点,水的电
3、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 D正确。故选 B。2下列我国科技成果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厨余污油裂化为航空燃油B“深海勇士”号潜水艇用锂电池供能C 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A A BB C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航空燃油是厨余污油通过热裂解等技术得到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 A;B、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C、煤制烯烃,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C;D、用“天眼”接收宇宙中的射电信号,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3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以 NaOH 溶液为电解
4、质,制备Na2FeO4的原理如图所示,在制备过程中需防止FeO42-的渗透。下列说法不正确A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B铁电极上的主要反应为:Fe6e-+8OH-=FeO42-+4H2O C电解一段时间后,Ni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减小D图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答案】C【解析】【分析】由电解示意图可知,铁电极为阳极,阳极上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O42-,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2-+4H2O,镍电极为阴极,阴极上水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根据题意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电解
5、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Na2FeO4与 H2反应使产率降低。【详解】A 项、镍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氢气具有还原性,根据题意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 H2还原,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 Na2FeO4与 H2反应使产率降低,故A 正确;B 项、阳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O42-,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2-+4H2O,故 B正确;C 项、镍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由于有 OH-生成,电解一段时间后,Ni 电极附近溶液的p
6、H 增大,故C错误;D 项、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2-+4H2O,Ni 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氢氧根离子向阳极移动,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故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电解池原理,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4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聚乳酸酯的降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B硅胶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载体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D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聚乙烯纤维吊绳,其商品名为“力纶”,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
7、【详解】A聚乳酸酯的降解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选项错误;B硅胶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B选项正确;C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变性,冷藏存放的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C选项正确;D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 选项正确;答案选 A。5某些电解质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其电离采取结合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形式,而使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饱和结构。例如:硼酸分子的中心原子B最外层电子并未达到饱和,它在水中电离过程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凡是酸或碱对水的电离都是抑制的B硼酸是三元酸C
8、硼酸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3BO3+OH=B(OH)4D硼酸是两性化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由信息可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结构的酸,能结合水电离出的OH-,从而促进水的电离,A错误;B.1 个硼酸分子能结合1 个 OH-,从而表现一元酸的性质,所以硼酸是一元酸,B 错误;C.硼酸的中心原子未达饱和结构,与碱反应时,能结合OH-,从而生成 B(OH)4,C 正确;D.硼酸只能结合OH-而不能结合H+,所以它是酸性化合物,D 错误。故选 C。625时,向20.00mL0.1mol L-1H2X溶液中滴入0.1mol L-1 NaOH 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水
9、(OH-)的负对数-1gc水(OH-)与所加 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电离程度:MN=QP B图中 M、P、Q 三点对应溶液中相等CN 点溶液中c(Na+)c(X2-)c(HX-)c(H+)=c(OH-)D P点溶液中c(OH-)=c(H+)+c(HX-)+c(H2X)【答案】C【解析】【详解】A.M 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11.1mol/L,N 点和 Q 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7.0mol/L,P 点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为10-5.4mol/L,水的电离程度:PN=QM,故 A 错误;B.H2X 的第二步电离常数Ka2=得=,电离常
10、数只与温度有关为定值,在滴定过程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直在减小,因此M、P、Q 三点对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等,不相等,故不选B;C.N 点为 NaHX 与 Na2X的混合溶液,由图像可知,M 点到 P点发生 HX-+OH-=H2O+X2-,根据横坐标消耗碱的量可知,在N 点生成的X2-大于剩余的HX-,因此混合液n(Na2X)n(NaHX),因为溶液呈中性,X2-的水解平衡与 HX-的电离平衡相互抵消,所以N 点溶液中c(Na+)c(X2-)c(HX-)c(H+)=c(OH-),故选 C;D.P点恰好生成Na2X溶液,根据质子守恒c(OH-)=c(H+)+c(HX-)+2c(H2X),故 D 错
11、误;答案:C【点睛】本题注意把握图象的曲线的变化意义,把握数据的处理,难度较大。7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分离甲醇与氯化钠溶液B加热 NaHCO3固体C制取并观察Fe(OH)2的生成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答案】C【解析】【详解】A甲醇与水互溶,不分层,则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A 错误;B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朝下倾斜,以避免试管炸裂,故B错误;C植物油起到隔绝空气作用,氢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反应,可生成氢氧化亚铁,故C 正确;D滴定管刻度从上到下增大,则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1.80mL,故 D 错误。故选:C。【点睛】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的0 刻度在滴定管的上方,与量筒读数
12、不同。8X、Y、Z、W 是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 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 个,X、Y、Z为同一周期元素,X、Y、Z组成一种化合物(ZXY)2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合物WY 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BY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弱酸CX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小于Z 的D化合物(ZXY)2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因 W 的最外层电子数比X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 个,且原子序数WX,因此 X、Y、Z为第二周期元素,W为第三周期元素,结合(ZXY)2的结构式可知,X为 C,Y为 N,Z 为 O,X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 W 为 Al,以
13、此解答。【详解】A化合物AlN 为原子晶体,AlN 最高可稳定到2200,室温强度高,且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下降较慢,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故A 不符合题意;BN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HNO2为弱酸,故B 不符合题意;CC的氢化物的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沸点不一定比H2O 的沸点低,故C符合题意;D由(OCN)2的结构式可知所有原子均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故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量使用含丙烷、二甲醚等辅助成分的“空气清新剂”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02)、石灰石(CaCO3)和
14、纯碱C髙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D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湿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答案】C【解析】【详解】A.丙烷、二甲醚都有一定的毒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A 不选;B.SiO2和 CaCO3、Na2CO3在玻璃熔炉里反应生成Na2SiO3和 CaSiO3,和过量的SiO2共同构成了玻璃的主要成分,故B不选;C.髙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杀菌消毒,利用了强氧化性,酒精没有强氧化性,故C 选;D.成熟的水果能释放乙烯,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故D 不选。故选 C。102.8g Fe 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mL 的 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
15、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 为 1。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c(NO3)=0.85mol/L B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4gFe C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可能以Fe2+形式存在D 1.12L 气体可能是NO、NO2的混合气体【答案】A【解析】【分析】Fe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在标况下体积是1.12L,则 n(NOx)1.1222.4/LLmol0.05mol,反应后溶液pH1 说明溶液呈酸性,硝酸有剩余,则Fe完全反应生成Fe(NO3)3。【详解】A根据 N 原子守恒知,反应后溶液中n(NO3-)n(HNO3)+3nF
16、e(NO3)30.02mol+3 2.856/ggmol0.17mol,则 c(NO3-)0.170.2molL0.85mol/L,A 正确;B、反应后溶液还能溶解Fe,当 Fe完全转化为Fe(NO3)2,消耗的Fe质量最多,反应后剩余n(HNO3)=0.1mol/L 0.2L=0.02mol,根据 3Fe+8HNO3=3Fe(NO3)2+2NO +4H2O 知,硝酸溶解的n(Fe)=0.028mol 3=0.0075mol,根据转移电子相等知,硝酸铁溶解的n(Fe)=2.856/21ggmol=0.025mol,则最多还能溶解m(Fe)=(0.0075+0.025)mol56g/mol1.8
17、2g,B 错误;C、反应后硝酸有剩余,则Fe 完全反应生成Fe(NO3)3,没有硝酸亚铁生成,C错误;D 2.8gFe 完全转化为Fe(NO3)3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2.856/ggmol3 0.15mol,假设气体完全是NO,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5mol(5-2)=0.15mol,假设气体完全是N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0.05mol(5-4)=0.05mol 0.15mol,根据转移电子相等知,气体成分是NO,D 错误;答案选A。【点睛】灵活应用守恒法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许多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守恒规律可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常见的守恒关系有: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某种原子总
18、数不变的原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电池或电解池中两极通过的电子总数相等;从守恒思想出发还可延伸出多步反应中的关系式,运用关系式法等计算技巧巧妙解题。11下列各组中的X和 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 X原子和 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 个电子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CX原子的 2p 能级上有3 个电子,Y原子的 3p 能级上有3 个电子D 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2 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2 个电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最外层都只有1 个电子的X和 Y,可能为H 与碱金属元素,性质不同
19、,故A 错误;B.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 X为 H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 Y为 Be,两者性质不同,故 B 错误;C.原子的 2p 能级上有3 个电子的X为 N,原子的 3p 能级上有3 个电子的Y为 P,二者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性质相似,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2 个电子的X为 Mg,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2 个电子的Y的 M 层电子数不确定,元素种类很多,但价电子数不同,性质不相同故D 错误。所以 C选项是正确的。【点睛】解答时注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与对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关系,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的电子或价电子数目相等,则
20、元素对应的单质或化合价的性质相似。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A 向 FeI2溶液中滴入足量溴水,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红色氧化性:Fe3+I2B 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 Cu(OH)2悬浊液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C 常温下,将浓盐酸、二氧化锰放入烧瓶中,用淀粉碘化钾试液检验试液不变蓝常温下,浓盐酸、二氧化锰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 向盛有 NH4Al(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 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 A A BB C
21、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由于 Br2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向FeI2溶液中滴入足量溴水,Fe2+、I-都被氧化,Fe2+被氧化为Fe3+,I-被氧化为 I2单质,由于I2容易溶于CCl4,而 CCl4与水互不相容,密度比水大,因此加入CCl4,振荡,静置,会看到液体分层,下层为I2的 CCl4溶液层但不能证明氧化性:Fe3+I2,A 错误;B.向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液中要先加入NaOH 溶液,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会看到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具有还原性,B 错误;C.浓盐酸、二氧化锰在室温下不能反应产生氯气,因此用淀粉碘
22、化钾试液检验,不能使试纸变为蓝色,C正确;D.向盛有 NH4Al(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 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3下列关于有机物1-氧杂-2,4-环戊二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互为同系物B一氯代物有2 种,二氯代物有4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能使溴水退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D 1mol 该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5molO2【答案】B【解析】【分析】1-氧杂-2,4-环戊二烯()的分子式为C4H4O,有 2 种等效氢,结合碳碳双键的平面结构特征和有机物燃烧规律进行解答。【详解】A属于酚,而不含苯环和酚羟基,两者
23、不是同系物,A 错误;B共有 2 种等效氢(不考虑立体异构),它的一氯代物有2 种,二氯代物有4 种,B正确;C含碳碳双键,既能能使溴水退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C错误;D的分子式为C4H4O,1molC4H4O 完全燃烧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为1mol(4+44-12)=4.5mol,D 错误。答案选 B。1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Ca(ClO)2(aq)HClO(aq)O2(g)BH2SO4(稀)SO2(g)BaSO3(s)CFe2O3(s)FeCl3(aq)Fe(s)D SiO2(s)H2SiO3(胶体)Na2SiO3(aq)【答案】A【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安徽省 芜湖 一中 新高 化学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