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pdf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2021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东 晋 陶渊明中考考点梳理(第一段)一、重点词语1.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惊异,诧异,句中意:_(2)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原意:前面,句中意:_2.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_(2)芳草鲜美鲜美:_(3)落英缤纷落英:_ 缤纷:_(4)欲穷其林穷:_二、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_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_(第二段)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仿佛若有光古义:_,今义:似乎,好像(2)豁然开朗古义:_,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3)阡陌交通古义:_,今义:运输事业第 2 页 共
2、 8 页2.重点实词(1)林尽水源尽:_(2)初极狭,才通人才:_通:_(3)屋舍俨然俨然: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5)阡陌交通阡陌:_(6)鸡犬相闻相闻:_(7)悉如外人悉:_(8)黄发垂髫黄发:_垂髫:_(9)并怡然自乐怡:_二、句子翻译1.林尽水源。翻译:_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翻译:_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翻译: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_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_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翻译:_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_(第三段)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便要还家同_,意思:_2.古今异义第 3 页 共 8 页(1)率妻子邑人来此
3、绝境妻子: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_,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古义:_,今义: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实在是”无论:古义:_,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3)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古义:_,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3.重点实词(1)见渔人,乃大惊乃:_(2)具答之具:_(3)咸来问讯咸:_(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_(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_(6)皆叹惋叹惋:_(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8)停数日,辞去去:_(9)此中人语云语:_(10)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二、句子翻译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_2.乃不知有汉,无论
4、魏晋。翻译:_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翻译:_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翻译:_第 4 页 共 8 页(第四段)一、重点词语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标记,符号,句中意:_2.重点实词(1)便扶向路扶:_ 向:_(2)及郡下及:_(3)诣太守诣:_二、句子翻译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_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翻译:_3.寻向所志。翻译:_(第五段)一、重点词语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未果原意:果实,句中意:_2.重点实词(1)欣然规往规:_(2)寻病终寻:_(3)后遂无问津者津:_问津:_二、句子翻译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翻译:_第 5 页 共 8
5、 页内容探究理解概括1.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统编课后“思考探究”)(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3.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画面描述4.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你脑海中的景象。写作技巧5.渔
6、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本文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色彩,可读来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第 6 页 共 8 页素 养 提 升 设 问7.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8.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9.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统编课后“积累拓展”)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北京市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复习 桃花源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