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 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 亿年前。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量
2、筒的使用提出问题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分析总结由公式 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学生自学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
3、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 mL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3如何读数?总结归纳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1 cm3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桌面上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3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液面(例如水银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若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学生操作 1.用量筒直接
4、量出 50 mL水2测出小石块体积总结归纳 1.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具体方法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 V1,再将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 VV2V1探究点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学生分组实验: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总结归纳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
5、m;(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mVmV2V1。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例如下表。石块的质量 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V1/cm3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2/cm3石块的体积VV2V1/cm3石块的密度/(g cm3)拓展教学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方法一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方法:压入法测体积。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步骤: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
6、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 VV2V1;根据公式 mV,求出石蜡密度。方法二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方法:悬垂法测体积。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步骤: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两次读数之差 VV2V1;根据公式 mV,求出石蜡密度。探究点三测量盐水的密度学生分组实验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7、;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总结归纳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4)盐水密度表达式 mVm1m2V。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如下表。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m1/g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质量m m1m2/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盐水的密度/(g cm3)【板书设计】第 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课堂中难点未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
8、,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小于1 g/cm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没有有效的展示激励的措施。在教学中,面对着12 个小组,我只能一组一组地巡视,做的好的说一声好,做的差的指出不当之处,组与组之间无法进行对比,没有交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 3 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
9、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课堂导学: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10、2出示小石块和 1 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合作探究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
11、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二、测量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m2=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
12、度。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思考:比较方案一和二的优缺点?三、测量固体的密度1、对于不规则的固体,如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质量m=(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 V1=;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3)根据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2、思考与讨论:能否先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什么?若是这样做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3、若小石块过大,放不进现有的量筒中,你该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设计一下。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课堂达标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 物质 密度 教案 附导学案 同步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