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
《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昭通市 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正股RNA(+RNA)病毒,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RNA既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能起到mRNA 的作用B图中 、指的都是RNA复制过程C图中的M 酶包括逆转录酶和RNA 复制酶D翻译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一条+RNA 模板能翻译出多条肽链【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过程,、过程都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
2、A聚合酶,则M 表示 RNA聚合酶。此外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病毒的结构蛋白和相应的+RNA 组装成子代新冠病毒。【详解】A、+RNA既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能作为翻译的模板,起到mRNA 的作用,A 正确;BC、据上分析可知,图中、都表示 RNA 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即M 表示 RNA 聚合酶,B 正确,C错误;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翻译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一条+RNA 模板能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D 正确。故选 C。2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
3、细胞(c)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 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已分化的b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故不再具有全能性 b 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c 细胞凋亡有利于细胞的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A BCD【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
4、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分析题图:图中a 为细胞增殖过程,b 为细胞分化过程,c 为细胞凋亡过程。【详解】a、b 细胞均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正确;已分化的b 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改变,但该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错误;b 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酶活性降低,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正确;c 细胞凋亡有利于细胞的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错误。综上 错误。故选 B。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
5、中,正确的是()A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正常交谈,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和思维等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可判断是脊髓受损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D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轻击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答案】A【解析】【分析】高级神经中枢脑具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同时还具有语言、记忆、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同时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调控作用。识记神经中枢的作用和分级调节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受损可能会影响这些功能,A正
6、确;B、意识丧失应该是脑部的高级中枢受损,无意识的排尿表示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能力丧失,所以损伤部位应该在脑部,B 错误;C、小脑控制的是身体的平衡,下丘脑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C错误;D、下丘脑的作用是对体温、血糖、水平衡和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地调控,与躯体运动无关,D 错误;故选 A。4某高等雄性动物(2n=6、XY型)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表示其体内某细胞分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6 条染色体B该细胞中染色体、分别为性染色体X、Y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BX
7、、aBXA、AbY、bY【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情况,首先需要根据图示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由于存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现象,所以推测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示显示了A/a、B/b 的位置关系,可以发现其中一个A 基因所在的片段易位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该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详解】A、该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该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 错误;B、题干表示,该动物为雄性,其体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X和 Y虽然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形态和大小并不相同,所以可以判定中间的一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的形态相同,应该为常染色体,B 错误;C、
8、由于在图示中其中一个A 基因发生了易位,因此存在染色体变异,但基因型依然为AAaaBBbb,所以细胞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D、图中已经显示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情况,该细胞后续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已定,为 aBX、aBXA、AbY、bY,D 正确;故选 D。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B向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该系统的稳定性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
9、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A 错误;B、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B 错误。C、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是依赖负反馈作用,C 正确;D、正反馈的结果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理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含义和带来的结果。6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的高效性用 F
10、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 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B 酶的专一性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用 -淀粉酶分别在100、60和 0下催化淀粉水解,充分反应后,用碘液检测淀粉水解程度D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在不同pH 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用斐林试剂检测A A BB CC D D【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
11、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在相同时间内检测产生的气体量,A 错误;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需要鉴定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分解,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 错误;C、探究温度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可以设置低于最适温度、最适温度和高于最适温度至少三种温度下,检测底物水解的情况,可用碘液检测,C正确;D、探究 pH 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底物不能用淀粉,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D 错误。故选 C。7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某种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B若用秋水仙素处理,
12、能抑制图 细胞骨架微丝的聚合,并抑制纺锤丝的形成C图 所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 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D图 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图 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 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上述细胞分裂图象按进行时序排序为,A 错误;B、秋水仙素可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图 为细胞分裂间期,不形成纺锤体,B 错误;C、图 所示
13、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 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C正确;D、图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使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增加一倍,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图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能为等位基因,所以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可能不相同,D 错误。故选 C。8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A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C小肠绒毛
14、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分布在细胞中央,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有少量的糖类,糖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者糖脂,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因此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2、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以保证能量的供应,同时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内的核仁体积较大,因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保证了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3、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央液泡,液泡内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以及花青素等物质,有利于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维持植物细胞坚挺的状态。【详
15、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核仁的体积较大,A 正确;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因此有利于接收信息,B 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为了便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物质的吸收,线粒体应该集中分布在小肠绒毛膜附近,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D 正确。9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 年和 2004 年发生了2 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岛上
16、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1977 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C2005 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 2005 年后该海岛上两种地雀的种群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1977 年和
17、2004 年发生了2 次旱灾以及有新物种进入,该岛上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较大,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B、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的原因是旱灾的选择作用,不是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B 错误;C、2005 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C 正确;D、2005 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由于相互选择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 B。10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b 点到 c
18、 点的过程中,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该种群a 点的次级生产量大于c点的次级生产量C该种群同化量和呼吸量的差值不都用于其生长繁殖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详解】A、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只要环境条件基本不变,环境对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就不会明显改变,b 点到 c 点过程属于正常的波动,K 值保持不变,A 错误;B、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
19、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称为次级生产量,b 点的种群数量多于c 点的种群数量,但该种群b 点的次级生产量不一定大于c点的次级生产量,B 错误;C、同化量=呼吸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该种群同化量和呼吸量的差值都用于其生长繁殖,C错误;D、年龄结构变动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在K 值附近波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在熟悉各种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基础上,准确理解K值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11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 配对,又可以与碱基C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
2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B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C很多位点发生CG 到 TA 的替换后,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2 代,才能实现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 到 CG 的替换【答案】D【解析】【分析】半保留复制:DNA 在复制时,以亲代 DNA 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 DNA 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 链,这种现象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
21、发生在 DNA 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详解】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A 正确;B、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干扰了正常的碱基配对,B 正确;C、很多位点发生CG 到 TA 的替换后,因为 CG 之间有 3 个氢键,而 TA 之间有 2 个氢键,因此 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C正确;D、若原来DNA 中的碱基对是TA,由于碱基配对错误,经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了(5-Bu)与碱基A 的配对,进行第2 次复制后,出现(5-Bu)与碱基C的配对,第3 此复制后才能出现CG,因此,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 代,才能实
22、现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 到 CG 的替换,D 错误。故选 D。12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去核的卵母细胞可作为核受体,去核的受精卵不可B绵羊的乳腺细胞可作为核供体,其成熟的红细胞不可C细胞质可调控同源细胞核的发育,不可调控异源细胞核D核移植可用显微注射技术,不可用电脉冲细胞融合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的卵细胞体积小,核移植需要借助精密的显微操作仪和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法。1981 年,科学家首次完成了小鼠卵移核实验。实验分两步:第一步,将小鼠囊胚内细胞团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受精卵中,将重组细胞培养到发育为囊胚;第二步,将此早期胚胎植入同步孕鼠子
23、宫中。结果,诞生了由重组细胞克隆而来的鼠仔,而且发育为能生育的成年小鼠。2.体细胞羊的克隆成功证明了:(1)高度分化细胞经过一定技术处理,也可回复到类似受精卵时期的功能;(2)在胚胎和个体发育中,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包括异源的细胞核)发育的作用。【详解】A、由分析可知,去核的卵母细胞可作为核受体,去核的受精卵也可以作为核受体,A 错误;B、绵羊的乳腺细胞可作为核供体,而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当然不能供核,B正确;C、细胞质既可以调控同源细胞核的发育,也可以调控异源细胞核的发育,C错误;D、核移植既可用显微注射技术,也可用电脉冲细胞融合技术,D 错误。故选 B。13制作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
24、胞的临时装片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用大分子食用色紫胭脂红的高渗水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进行引流处理后,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时,细胞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内的红色区域逐渐变小C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D换用低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
25、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解】A、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时,说明大分子食用色紫胭脂红进入液泡,原生质层的已经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进而推知细胞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A正确;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距离越来越大,期间渗入的是外界溶液,而外界溶液显红色,因此细胞内的红色区域逐渐变大,B 错误;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是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C正确;D、换用低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可能不会导致细胞失水,进而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D 正确。故选 B。14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证明光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昭通市 2021 新高 模拟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