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df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 3 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重点、难点)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重点、难点)3.了解四季更替现象和五带划分标准。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现象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昼夜等长全球各地昼长、夜长都是12 小时特别提醒(1)太
2、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3)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2-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南半球各纬度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二分日赤道极点特
3、别提醒“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 时,称为太阳直射。(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4)若太阳高度为90,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件:一是时间为当地正午,地方时 12 点;二是地点为直射点。三、四季更替1成因: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2四季划分(1)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2)气候四季(北温
4、带)春季:3、4、5 月夏季:6、7、8 月秋季:9、10、11 月冬季:12、1、2 月四、五带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五带的划分:-3-(1)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2)赤道上总是 6 时日出,18 时日落。()(3)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昼最长,夜最短。()(4)我国各地四季更替都很明显。()(5)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A.赤道B赤道及其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提示:(1)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所在半球一定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只有当太阳直射该地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时,该地才会昼最长,夜最短。(
5、2)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因此总是 6 时日出,18时日落。(3)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其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并不是昼最长,夜最短。(4)我国温带地区的四季更替明显,位于热带的地区则不明显。(5)D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每年1 月 11日到 6 月 6 日,升旗由早晨 7 时 36 分逐渐提前到凌晨4 时 36 分,平均每天依次提前约1 分钟;6 月 22 日至 12 月 30日,升旗时间由4 时 46 分逐渐推迟到7 时
6、36 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钟。12 月-4-31 日到 1 月 10 日与 6 月 7 日到 6 月 21 日,每天的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 时 36分与 4 时 46 分。国旗的降旗时间同样分为逐渐推迟和逐渐提前的两个时段。遇到阴天、雨天和雪天,升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同。问题 1(地理实践力)从游览时间上看,我们中学生去北京旅游,应选择暑假去,还是寒假去?为什么?提示:最好选择暑假去,因此时为夏季,白天时间长,游览时间充足。问题 2(综合思维)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随不同季节调整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升旗时间是由日出时间确定的,日出日落时间是与昼长直接相关的。由于地球的公转,北京的昼长是
7、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问题 3(综合思维)每年 1 月 11日至 6 月 6 日和 6 月 22 日至 12 月 30日两个时段,北京的昼长如何变化?提示:每年 1 月 11日至 6 月 6 日北京的昼长逐渐变长;每年6 月 22 日至 12月 30 日北京的昼长逐渐变短。归纳总结 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要点应主要抓住“两看”。1昼夜长短分布 看“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5-2昼夜长短变化
8、看“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昼长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2昼长(日落时间 12)2注意:公式 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不是地方时,只要两者统一标准即可。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地方时。(3)根据相关性计算相同纬度地区昼
9、长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北纬40 昼长是 14 小时,那么南纬 40 夜长是 14 小时。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赤道和极昼、极夜区除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1下表中所列的是12 月 22 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3)题。-6-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 小时30分9 小时09 分11小时25 分13 小时56 分(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3)造成四地白昼时
10、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球公转地球自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方时的不同ABCD(1)D(2)B(3)D第(1)题,12 月 22 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 12 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 小时。第(2)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为 12 小时)。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第(3)题,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运动产生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冲着小区楼房间距有50 m、小区绿化率为50%的宣传
11、广告,我国北方某市一些市民先后购买了位于曹家渡的静安丽舍恒辉阁商品房。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变建筑方案,楼房的间距仅为30.4 m。为此,该小区的 38 户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法庭。问题 1(综合思维)小区业主为什么这么重视楼间距问题?提示:楼间距与太阳光照相关,在太阳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条件的好坏。问题 2(地理实践力)在北京购买商品住宅时,如果想验证开发商关于“全年都可见到阳光”的销售宣传语的真实性,我们应选择在什么时间去看房?提示:选择在冬季冬至前后去看房。-7-问题 3(综合思维)每年的夏至日至冬至日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提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归纳总结 1正
12、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 近大远小太阳直射在某纬线上,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距该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季节变化规律 来增去减当太阳直射点向某纬线移来,该纬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反之减小。(3)年变化规律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 2326增大至 4652),赤道上为 2326,回归线上为 465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 4652)。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 4652减小至 2326),极圈上为 4652,极点上为 2326。2正午太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地理 人教版 必修 课时 地球 公转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