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必修3第8单元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版必修3第8单元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必修3第8单元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5 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016 卷T4,2015 卷T22.其他植物激素()2017 卷T3,2017 卷T30,2015 卷T29,2013 卷T293.植物激素的应用()无考题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014 全国卷 T5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对应学生用书第 184 页)识记基础梳理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下是四位科学家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做的实验: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1)上述 4 个实验中达尔文所做的是实验_3_,证明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
2、光面生长快。(2)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是实验_2_。这就是著名的鲍森 詹森实验。(3)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实验 _1_,这就是拜尔实验。(4)能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是实验_4_,该实验是由温特完成的,他将该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老根 叶 幼根 叶分生区伸长区顶芽侧芽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教材边角
3、知识 必修 3P48“知识链接”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合成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内分泌腺或内分泌器官作用部位没有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化学本质有机小分子蛋白质类、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等辨析与识图 1判断正误(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伸长区造成向光生长。()(2)鲍森 詹森的实验中,琼脂片可用云母片替代。()【提示】生长素可以通过琼脂片但不可以通过云母片,所以鲍森 詹森的实验中不能用云母片替代琼脂片。(3)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
4、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提示】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作用。(4)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5)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提示】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6)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提示】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2据图思考如下图所示,a、b、c 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 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据图分析以下问题:(1)a、b、c 的生长情况分别为: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背光弯曲生长。(
5、2)d 图中若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填“左”或“右”)弯曲生长;若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理解深化探究 1鲍森 詹森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向下传递,但实验并没有充分证明,如何补充实验可以充分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传递到下部才能发挥作用?【提示】设置对照组,将琼脂片换成云母片或玻璃片,其他均相同。2下图表示胚芽鞘、芽和根等处的生长素的运输,依图分析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 a、b、c 分别表示哪种方式的运输?【提示】a 表示的是横向运输,b表示的是极性运输,c 表示的是非极性运输。(2)图乙中哪些箭头表示的是横向运输?哪些表示的是极性
6、运输?【提示】AA和 BB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AC、A C、BD、BD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3)图甲和图乙中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环境因素是什么?【提示】图甲中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环境因素是单侧光照,图乙中的环境因素是重力。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1生长素的发现及相关实验拓展1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用4 个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2、m3、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 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 a1a2a3a4,下列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m2m3m4B该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
7、最适浓度一定位于m3、m4之间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可能位于m1、m2之间D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的点,因此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不一定是m1m2m3d0 D接受琼脂块 c 中的 IAA 含量小于 d 中的含量A从图中可知胚芽鞘a 的尖端和胚芽鞘b 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a 和 b的区别是 b 的胚芽鞘是倒置的。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题图中的实验处理结果为:c 中检测到 IAA,d中检测不到。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4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甲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
8、上)生长的影响。(1)豌豆幼苗中合成 IAA 的主要部位是幼苗的 _。(2)实验一: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 段(上胚轴),分别提取 P 侧和 D 侧细胞的所有 mRNA,与被 IAA 诱导表达的 PsIAA4/5 基因的探针进行 _杂交,目的是通过检测P 侧和 D 侧 PsIAA4/5 基因的 _水平,来检测_。检测发现 P 侧的 IAA 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_生长较快,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3)实验二: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 段并纵剖为 P 侧和 D 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 端插入含有14C-IAA 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含有14CIAA 溶液的试
9、管中。6 h 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 溶液一端的14C-IAA 相对浓度,结果如图乙所示。A 端插入和 B 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 _,并且 _侧运输能力较强。解析(1)豌豆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顶端即幼叶。(2)可利用基因探针和 mRNA 进行核酸分子杂交,以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如果有杂交现象,说明 PsIAA4/5 基因已经发生转录,进而可以判断生长素的含量。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是促进细胞的伸长。(3)AB 段的 A 端为形态学上端,B 端为形态学下端。分析实验结果,A 端插入时 B 端的14C-IAA 浓度高于 B 端插入时A 端的14CIAA 浓度,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
10、输强于非极性运输,而P 侧14C-IAA 浓度高于 D 侧,说明 P侧的运输能力强。答案(1)幼叶(顶端)(2)核酸分子(或“DNA RNA”)转录IAA(生长素)的含量伸长(3)IA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P 备选习题 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 标记IAA 和 ABA 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 AB 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填序号);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 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
11、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和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 _。(2)若图中 AB 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和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 IAA 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 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 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经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 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 _。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 的作用。这两条 IAA 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解析(1)吲哚乙酸(IAA)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从形态学上端(A)向形态学下端(B)运
12、输,故琼脂块和中应是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琼脂块和中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吲哚乙酸(IA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用抑制剂处理后和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说明抑制了吲哚乙酸(IAA)的主动运输,因不影响细胞呼吸,故很可能是抑制剂与运输 IAA 的载体结合,影响了IAA 的主动运输。(2)在成熟茎切段中,吲哚乙酸(IAA)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3)分析题目信息可知,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含有催化IAA 氧化(降解)的酶。植物细胞内的IAA 氧化(降解)酶和光都能降解IAA,可确保种子破土出芽后,植物体内激素含量不会过多,保持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植株正常
13、生长。答案(1)不是抑制剂与运输 IAA 的载体结合(2)不是(3)IAA 氧化(降解)酶有利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性(对应学生用书第187页)识记基础梳理 1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特性(1)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生长。(2)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3)特性:两重性。(4)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具体如下:(5)实例顶端优势2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2)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思维辨析 1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提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
14、有两重性,浓度较低时,随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超过一定浓度,则生长速度减慢。2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提示】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浓度要敏感些。3当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4在番茄花期喷施一定浓度的2,4-D 可防止落花落果。()5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提示】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也可疏花疏果等。理解深化探究 1下图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图回答问题。(1)根据图中曲线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的高低。【提示】根芽茎。
15、(2)生长素的两重性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上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 A、B和 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3)AA的含义是不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提示】不是,AA的含义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2下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的幼苗的作用,幼苗出现向光性时,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提示】大于 m 且小于 M。(2)若曲线表
16、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的茎的作用,植物水平放置时,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提示】大于 0 且小于 m。(3)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的根的作用,植物水平放置时,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根的近地侧浓度范围是多少?【提示】大于 i。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综合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等1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生长素)、IBA(吲哚丁酸)和 NAA(萘乙酸)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67110071】AIAA、IBA 和 NAA 都是
17、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B图示信息可反映出IAA、IBA 和 NAA 都具有两重性CIAA、IBA 和 NAA 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D同浓度的 IBA 和 NAA 对大豆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有差异DNAA 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A 错误;柱形图中,只有吲哚乙酸(IAA)体现了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即体现了两重性,吲哚丁酸(IBA)和 -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只起到抑制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B 错误;IAA、IBA 和 NAA 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起调节作用,C 错误;看图可知:同浓度的 NAA 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
18、用比 IBA 更显著,D 正确。2回答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问题:(1)将两个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去除尖端后分为A、B 两组,A 组形态学上端朝上,B 组相反,在两组胚芽鞘的上端放上含等量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上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检测下端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则实验结果应为_,该实验可证明 _。(2)将去除芽和叶的黄花豌豆幼苗的茎段对称纵切至3/4 处(茎段中含生长素),将处理过的茎段置于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半边茎均弯向外侧生长(如下图所示),若茎段内外侧生长素浓度相同,其可能的原因是_。(3)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测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b
19、时茎的生长效果与a 浓度时相同,则a_(填“大于”或“小于”)b。(4)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一段时间后检测下端琼脂块,A 组下端琼脂块中有生长素,而B 组下端琼脂块中无生长素,证明了生长素在燕麦胚芽鞘中的运输为极性运输。(2)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分析,一段时间后发现半边茎均弯向外侧生长,即半边茎的外侧生长比内侧生长慢,说明茎内侧和外侧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3)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背光侧低,已知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a,若背光 侧生长素浓度为b 时茎的生长效果与a 浓度时相同,则 a小于 b。(4)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生
20、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答案(1)A 组下端琼脂块中有生长素,而B 组下端琼脂块中无生长素生长素在燕麦胚芽鞘中的运输为极性运输(2)茎内侧和外侧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3)小于(4)两重性备选习题(2017山东淄博一中期中)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最可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Aa 和 bBb 和 a Cb 和 c Dc 和 b C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即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顶芽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生长,故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最可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b 和 c,C 正确。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
21、应学生用书第 189 页)识记基础梳理 1其他植物激素激素名称合成部位主要作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具协同作用的激素具拮抗作用的激素作用起促进作用的激素起抑制作用的激素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器官衰老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种子萌发赤霉素脱落酸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优点:容易合
22、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缺点:使用不当会影响产品品质。(2)应用实例(连线)植物激素调节剂作用效果生长素A乙烯利a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或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即产-淀粉酶赤霉素B赤霉素b培育无子番茄细胞分裂素C2,4-D c保持蔬菜鲜绿脱落酸D青鲜素d抑制生长,抗倒伏乙烯E矮壮素e催熟未成熟果实【提示】CbBaDcEd Ae 思维辨析 1“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与植物激素有关。(据格物粗谈)()2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提示】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3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4细胞分
23、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5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提示】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某一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而有的减少。6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植物激素作用有关。()7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其中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提示】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衰老脱落。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1考查植物激素及相互作用1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只有脱落率是因变量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是通过乙烯而影响叶片脱落率D据图
24、可推知生产上喷施高浓度乙烯利能降低脱落率C根据实验目的来看,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是自变量,乙烯的浓度和脱落率是因变量,A 错误;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但成熟叶片的脱落率是先增加后减少,B 错误;随生长素浓度增加,脱落率先增后降,乙烯浓度逐渐增加,故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是通过乙烯而影响叶片脱落率,C 正确;由图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因此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 错误。2为了研究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完整植株 雌、雄株各占一半。实验二:去部分根 雄株占多数。实验三: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实验四:去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必修 单元 植物 激素 调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