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 4 C 37 D 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 3 度 B摄氏零下 3 度C零下 3 度 D零下 3 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 36.5 C 75.
2、2 D 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
3、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13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为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为小水滴或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14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暂停拖地。目的是
4、防止水发生 (填一种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低。15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16如图为探究某物质状态变化时,小强绘制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DE段是过程。三、实验与探究题(共 32分)17(12 分)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
5、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 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 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当实验进行到 22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当实验进行到17min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态;(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
6、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18(8 分)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成两半的胡萝卜),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有两组。(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能分别得到什么结论?;。(3)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19(12 分)王敏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观察水沸腾”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
7、中需要先调整固定 (选填“A”或“B”)的位置。(2)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记录,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3)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像可知:当时大气压(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 标准大气压。(4)B、C组同学得到图乙 b、c 两种不同图像,b、c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5)图丁中是水沸腾时的情景。(6)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是 (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四、简答题(共 12分)20(4 分)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
8、。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1(4 分)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22(4 分)中考前,为了给你增加营养,爸妈准备早餐时,经常煮鸡蛋。煮鸡蛋时,水开了后,为了能快点煮熟,爸爸建议用大火加热,而妈妈认为水已经开了,用小火同样能将鸡蛋很快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为什么?参考答案与点拨1C 2.D 3C 点拨: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正确;D.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D错误。故选 C。4C 点拨:因为
9、自来水的温度只有二三十度,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故选项A不正确;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为3542,由于沸水的温度为100,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所以选项B不正确;用酒精棉擦洗,既不会损坏温度计又能起到消毒作用,故 C正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 C。5A 点拨: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8.7。故答案为 A。6C 点拨: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
10、,故A错误;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秋天,浓雾消散是小水滴汽化后,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 C。7D 8.C 9D 点拨: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B.春天冰雪消融,由固态熔化成为液态水,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液态水汽化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故选D。10A 点拨: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
11、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热胀冷缩12.液化熔化13升华吸收液化凝华14.凝固凝固点15放热压缩体积16.0 沸腾17(1)B(1 分)11(1 分)(2)6(2 分)固液共存(2 分
12、)(3)晶体(2 分)(4)低(2 分)越低(2 分)18(1)甲、丙(2)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3)控制变量法19(1)B(3)不等于(4)质量(5)(6)液化20.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啤酒瓶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上出现“冒汗”现象。21.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块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22.锅内
13、水剧烈沸腾后,温度将不再升高,只需要小火就可以了,所以妈妈的想法更合理,这样用小火就可以保持水的沸腾状态,也可以节约能源。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二)班级_ 姓名_ 座号_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计 46 分)1、秋天的清晨,漓江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薄雾,太阳出来后又消失,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河水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河水先蒸发后液化再汽化C河水先蒸发后凝固再凝华 D河水先汽化后凝华再升华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湖水结冰3、下列自然现象中,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
14、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内5、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6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消失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 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汽化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这种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 B C D 9、当室内温度为 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
16、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滴水成冰”的原因凝华1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150mL的水,除温度计和秒表外,还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A.B.C.D.12、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水滴变小。他主要研究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A.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表面积有关C.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液体的种类有关时间温度 t/时间温度 t/时间
17、温度 t/时间温度 t/13、寒冷的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2)(4)C.(1)(3)D(3)(4)15、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B汽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 物态 变化 单元测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