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必修3第8单元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版必修3第8单元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必修3第8单元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017 卷T5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2016 卷T30,2016 卷T43.人脑的高级功能()无考题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识记基础梳理 1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类型: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3)结构基础:反射弧。2反射弧(1)上图中反射弧的组成(填名称)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2)此反射弧含 3 个神经元,若此
2、反射表示膝跳反射,则图示不应绘出中间神经元。(3)图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a、b 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则 a、b 的指针偏转情况是:a不偏转,b发生两次相反偏转。(4)直接刺激,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5)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辨析与识图 1判断正误(1)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反射进行神经调节。()【提示】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2)刺激传出神经也可以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也能称为反射。()【提示】只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引起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3)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提
3、示】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提示】酸梅色泽、形状直接刺激视觉感受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到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5)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节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提示】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节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为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等。(6)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2据图思考下图为某一反射弧的结构,据图分析如下问题:(1)若分别破坏、,对其相应功能
4、造成何种影响?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破坏只有感觉,无效应。(2)若在上述图中的箭头处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双向传导还是单向传导?请说明原因。单向传导。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理解深化探究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1)请写出图中大写字母表示反射弧的各个环节。【提示】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2)C 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提示】由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
5、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提示】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4)刺激 a,A 也会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5)某运动员腰部受伤,不可能损伤右下肢运动的_;若右侧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可能 _或脊髓内的 _受损。【提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考查(2018 武汉市高三调研)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如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
6、,该反射属于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 _。(3)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 _(填“长”、“短”或“相等”),原因是 _ _。解析(1)给狗喂食物,引起狗分泌大量唾液,这是生来就有的,因此属于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2)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
7、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3)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效应器及经历的突触的数量都不同,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长,原因是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答案(1)非条件(2)不属于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3)长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技法总结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
8、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备选习题 关于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不正确的叙述是()反射弧组成示意图A依次是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感受器B中间神经元 B 的兴奋既能传到神经元A 又能传到神经元 C CC 点接受刺激后该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上含有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B根据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可判断出 是效应器、是传出神经、
9、是传入神经、是感受器,A 正确;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中间神经元 B 的兴奋只能传到A,不能传到 C,B 错误;C 点接受刺激后,该部位的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内电位变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 正确;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的结合,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 正确。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对应学生用书第 160 页)识记基础梳理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2)传导过程在兴奋部分()(填数字)和未兴奋部分(或)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3)传导特
10、点双向传导。(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内流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如图)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突触的主要类型轴突树突型:a、B。轴突胞体型:b、A。辨析与识图 1判断正误(1)神经纤维膜内 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提示】动作电位时,由于Na大量内流,因此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2)K在细
11、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提示】K在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 K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3)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提示】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5)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6)刺激某一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
12、物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提示】原因为该药物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2据图思考(1)在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如何?(用图示表示)【提示】。(2)图乙中、为突触前神经元还是突触后神经元?判断依据是什么?兴奋的传导方向如何?【提示】图乙中 为突触后神经元,为突触前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内有突触小泡,的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兴奋的传导方向为。(3)若释放的是乙酰胆碱,则其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提示】兴奋。(4)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提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因此D 所示符合题意。理解深化探究 1图析膜电位的产生机
13、制(1)a 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2)b 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3)bc 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4)cd 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此时K通道开放。(5)de段恢复为静息电位。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 a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注:abbd 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点,
14、兴奋不能传至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成因分析1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膜外的 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D膜内的 K通过 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且递质作用后被灭活,故后膜不会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A 错误;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 正确;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
15、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C 错误;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D 错误。2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 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下图中曲线所示、膜电位变化如下图中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67110066】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 只有 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B图中 a点后,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C曲线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 中 Na的浓度有关D图中 c 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由于神经细胞的代谢一直进行,细胞不停的转运Na、K、Cl等,因此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 中 Na
16、的浓度、K的浓度以及其他离子的浓度都会发生变化,A 错误;a点后,动作电位产生,Na内流,但细胞膜内Na的含量仍然低于膜外,B 错误;曲线 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 中 Na的浓度有关,即适当增加或降低培养液M 中 Na的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变大或变小,C 正确;图中 c 点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峰值,此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 错误。误区警示 Na、K与电位产生的 3个易错点1膜外 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只影响动作电位。2若膜外无 Na,则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若膜外Na浓度升高,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升高。3Na运出细胞和 K进入细胞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备选习
17、题 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K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用含有不同Na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Na和 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 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K进入神经细胞内部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是协助扩散的过程,A 错误;由于动作电位的产生与 Na内流有关,膜外 Na浓度越高,膜电位越大,根
18、据图中动作电位的大小可以判断,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B 错误;静息电位的形成与 K外流有关,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C 错误;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 Na的浓度,由于 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当细胞外液中的 Na浓度等于或低于细胞内部Na浓度时,Na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 正确。考向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3(2018 长沙市高三二模)筒箭毒碱是从南美洲防己科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南美洲印第安人曾把它涂于箭头,猎取野兽,动物中箭后四肢麻痹。现在广泛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图甲表示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的结构)之间的传递,Ach
19、即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 X 代表_,其含有的物质通过 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据图乙分析,失活关闭状态的钠离子通道_(填“能”或“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_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2)Ach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膜发生的电位转变是_,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 相似,据此推测,筒箭毒碱麻痹肌肉的机制可能是_。(3)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即被_分解,避免肌肉持续兴奋。解析(1)由题干图可知:图甲中X 代表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据图
20、乙分析,失活关闭状态的钠离子通道首先复活,进入静息状态,然后才能进入激活状态,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钠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或者是钠离子内流等)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2)Ach 即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Ach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电位转变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筒箭毒碱的结构与 Ach 相似,据此推测,筒箭毒碱麻痹肌肉的机制可能是与Ach 受体结合,抑制 Ach 与受体结合。(3)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即被Ach 酯酶分解,避免肌肉持续兴奋。答案(1)突触小泡胞吐不能钠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或者是钠离子内流等)(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与 Ach 受体
21、结合,抑制Ach 与受体结合(3)Ach 酯酶技法总结 突触影响神经冲动传递情况的判断与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或占据,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备选习题 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必修 单元 通过 神经系统 调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