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变化解读之文言文阅读详解.pdf
《中考变化解读之文言文阅读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变化解读之文言文阅读详解.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变化解读之文言文阅读详解【中考变化解读】1近几年各地区的文言文的考查以课外文言文为主,考查篇目多为浅易的文言文。2主要考点可以细分为七个,详见【重点难点】。3命题形式越来越注重对比阅读(包括课内课外、课外课外)、综合阅读(包括古诗文综合阅读和古今文综合阅读),题目的难度有所提高。【2019 浙江金华、义乌、丽水卷】文言文阅读。洗心亭记(唐)刘禹锡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
2、高孕虚,万景坌 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然上人 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选自刘禹锡集)(注释)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弭:消除。槃(pan):回旋,弯曲。坌(ben):并,一起。榱(cui):椽子。墀(chi):台阶。虡(ju):柱子。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
3、于桓、灵也B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C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答案】A【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遗憾);B.修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长,高/培养);C.既志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记述,写/立志);D.故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所以/原来)。故答案为 A。1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蹲 名 山 俯 大 江 荆 吴 云 水 交 错 如 绣。【答案】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
4、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的意思是:(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荆州吴地的风光山水,交织在一起如灿烂锦绣。故正确的句读是: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17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的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的妙处。【答案】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照。【解
5、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文本意境的理解。语句“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的意思是: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营造出了一种清朗的意境。并赋予“松”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月和松,表现了环境的清朗,景致的闲适。这也正是作者闲适心境的写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8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答案】示例:“忧人”“莺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
6、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解析】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是说患得患失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也会消失。“息心”指
7、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重点在于写四周之景令人变得更加恬淡、纯净,所以用“洗心”更符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他并没有像吴均等人有隐居的思想。这也可以从他的陋室铭中看出。所以用“洗心亭”比用“息心亭”更好。据此理解作答。【点睛】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
8、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译文】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接。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
9、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蟠据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 824 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2019 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的
10、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少述足下:某 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
11、饭,剧 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20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
12、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 D。2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答案】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22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答案】“亟”为急速、赶快
13、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23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答案】(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
14、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24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答案】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解析】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
15、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译文】(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
16、”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重点难点】考点一 词语释义1课内迁移法。即搜寻
17、课内学习过的该词的含义,将词义代入语境,检验是否符合上下文意。2代入今义法。即将现代汉语中该词词义代入句中并检验。如狼一文中的“骨已尽矣”的“已”,在现代汉语中有“已经”的意思,代入句中句意通顺,由此可以理解词语的意义。3语境推断法。第一步,代入今义(检验是否符合上下文意)。第二步,若今义不符,看是否是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第三步,翻译句子,从句子意思中推测词语的意思。4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一般用法: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及”“则”“而”;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也”“乎”“哉”“焉”。考点二 句子翻译文言句子翻译的
18、基本原则:“信”“达”“雅”。信译文要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不随意增减内容);达译文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留、替、调、引、补、删”。2.常见文言句式。考点三 词语赏析常见题型1.文中“”“”都是指,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2.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根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做批注。4.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 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首先把握词性,从词性上分
19、析表达效果。动词、形容词、叠词等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2)其次把握修辞和表现手法,分别表述作用。(3)接着关注文化常识和词语本义,从古代文化环境和词语本来含义上把握其意蕴,对比其不同的效用,有时候需要赏析词语的组成或字形,从古代汉字文化中分析词语的意蕴。(4)结合上下文,从词语中分析复杂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心理。(5)结合上下文,从词语中分析景物特点与人物形象。(6)结合上下文,从词语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旨。温馨提示:对词语的赏析一般要从以上6 个角度考虑,但在具体答题时要看题干的提示,要根据提示角度答题。考点四 理解内容常见题型1.根据文意,选择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或:不正确
20、)的一项。2.文中的第 段中的几句话语序错乱,请你根据文意正确排列。3.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题技巧/答题步骤根据文意选择:(1)阅读选项,带着印象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2)对选项涉及的重点段落、词句反复阅读,寻找破绽。(3)对比选项,选择最有把握的那一个选项。(温馨提示:有时候不需要以上步骤就可以确定最值得怀疑的那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往往存在比较明显的逻辑问题,但是,这个时候不要急于作答,应先返回原文仔细阅读、对比,经过分析论证之后再进行作答。)根据文意排序:(1)如果是游记、写景小品文,可以根据游踪或者空间顺序进行排列。(2)如果是传记、故事、书信等,可根据时间顺序、故事发展
21、顺序、逻辑顺序排列。(3)无论哪种文体,都要从上下文中先确定首句或末句。(4)有时候句子排列顺序可能不止一种,这时候要多加组合,反复对比,确定最佳顺序。(5)最佳顺序一定最能突出事物或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的主旨,在艺术效果上最有张力。分析、概括、梳理:(1)通读,疏通文意。看选段包含几个小段,选段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寓言、说理等),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审读,明确题意。看题目是要求概括内容(事件、过程等),还是概括人物(做某事的原因)。(3)圈读,锁定区域。找出与事件或人物相关的上下文语句,仔细阅读分析。(4)选读,组织答案。将文中筛选出的信息整合串联,再根据分值,检
22、验答案是否全面。考点五 文言断句中考除了考查句子之间的断开,即断句,也会考查句子内部的停顿,也就是句子内部朗读节奏的划分,可以划分细一些,也可粗略一些。下面是需要掌握的一些规律,懂得了规律,划分与理解文意会更准确,理解文章也更准确。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如:陈太丘与友/期行。待君/久不至。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如:盖/以诱敌。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若句
23、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如:对子/骂父。相委/而去。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如:可/以/为师矣。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 前 则 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而不思/则罔。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如:投/以骨。过中/不至。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如:元方/入门/不顾。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
24、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0.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上述只是划分句子内部朗读节奏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考点六 分析人物常见题型1.两文都写了“”,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和 的性格特点
25、。3.文章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品质。答题技巧/答题步骤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展现人物形象的事件,从人物行为举止、思想主张、性格情趣、志向抱负、评价议论等方面,筛选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直接描写,如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题。(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3)从评价性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根据评价性语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形象。(4)通过剖析事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变化 解读 文言文 阅读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