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毒性肝炎.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病毒性肝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病毒性肝炎.ppt(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病 毒毒 性性 肝肝 炎炎1一、概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血液传播。本组传染病发病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和劳动力的影响较大。21 1、多种肝炎病毒、多种肝炎病毒 已报告至少九种九种肝炎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它们分别是1甲型肝炎病毒HAVRNA(1963)2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961)3丙型肝炎病毒HCVRNA(1989)4丁型肝炎病毒HDVRNA(1983)5戊型肝炎病毒HEVRNA(1989)6已型肝炎病毒HFVDNA(1994)7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RNA(1995)8GB病毒GBV-BRNA(1995)9
2、TTVTTVDNA(1997)3黄热病毒黄热病毒(YFV)EB病毒病毒(EBV)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风疹病毒(RV)其他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其他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们均非嗜肝病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它们均非嗜肝病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42、以肝脏炎症为主的临床表现 症状: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厌油、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饱胀。其它有乏力、尿黄等。体征:急性肝炎可有皮肤、巩膜的黄染,肝脏肿大、压痛,肝区有叩击痛,可有脾脏肿大。慢性患者可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疸、出血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病原学标志阳性。53、全身
3、性的疾病除肝脏炎症的临床表现外,其他系统也有波及。例如:神经系统:失眠、多虑、严重者出现肝性脑病。血液系统:白细胞、血小板、红血球计数下降,出血、贫血。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泌尿系统:肝肾综合证。水电介质平衡失调:腹水。6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危害极大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约占10%乙型肝炎患者近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千万每年近每年近 30万万 人死于肝炎或肝癌人死于肝炎或肝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发病率最高概概 述述4、危害性 7例1: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病人达31万
4、。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外贸停业,直接、间接经济损失100亿。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甲型肝炎的流行。例2: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非乙型肝炎为2231,每224个肝癌中,有223个系乙型肝炎所致例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10001500万年乙型肝炎育龄妇女。其子女:慢性肝炎,发育不全,原发性肝癌8二、病原学:9(一)HAV1、病毒核酸性质病毒核酸性质嗜肝RNA病毒,单股,7500个核苷酸。2、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直径27nm,大小均一的球形颗粒,3、抵抗力:抵抗力:灭活 1001分钟,紫外线1分钟,余氯1015ppM30分钟,3福尔马林5分钟。部分灭活6012小时,70酒精3分钟。不能灭
5、活601小时,反复冻融。10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Hela细胞,A549细胞。组织培养的HAV不引起细胞病变,也不导致细胞死亡。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易感,且可传代。115、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 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可出现特异性中和性抗体。IgM型抗体仅存在于病后36个月。IgG型抗体则可保存多年。12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直径42nm球形颗粒,为双层结构(Dane颗粒)图。(二)HBV:(掌握重点)131.HBV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管形颗粒乙肝乙肝14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颗粒(
6、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 DNADNAP(外膜蛋白)(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核衣壳蛋白)乙肝乙肝152、病毒核酸性质、病毒核酸性质l嗜肝DNA病毒,环状部分双股DNA,3200个碱基对。l基因组模式图。(S、C、P、X区)前S-1,前S-2,前C区等。16乙肝乙肝172.HBV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 PC Cpre-cXHBV DNA 3.2 kb乙乙 肝肝pre-S1 pre-S1蛋白蛋白pre-S2 pre-S2蛋白蛋白S HBsAgpre-C HBeAgC HBcAgP DNAPX HBxAg编码编码HBsAgpre-S2pre-S118H
7、BV 3、抵抗力:、抵抗力:能使其灭活10010分钟,6510小时,高压蒸气消毒。不能使其灭活很强,一般消毒剂无效(HBsAg保护)。19HBV 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1)无组织培养。(2)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易感,并可作动物模型。(3)鸭肝病毒可代替研究江苏:高邮麻鸭40%左右,鸭肝V阳性,经卵传代。20HBV 5、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 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又称血清学标志(重点)。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21乙乙 肝肝HBsAg 的亚型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新疆、西藏
8、、内蒙等HBsAg 的形式、分泌的形式、分泌主蛋白主蛋白中蛋白中蛋白大蛋白大蛋白(1)HBsg 22乙乙 肝肝(2)抗)抗-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消失后消失后(空白期或窗口期)(空白期或窗口期)抗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感染进入恢复期抗抗-HBs 对相同对相同 HBsAg亚型的亚型的HBV再感染有免再感染有免 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HBV保护力不完全。保护力不完全。23乙乙 肝肝(3)HBeAgHBV C基因基因前前C区区C 区区前前C/C 蛋白蛋白HBe
9、AgHBcAg表表 达达切割、加工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分泌到细胞外HBeAg存在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清中24乙乙 肝肝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血清血清HBeAg阳性者中,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阳性率为为92%左右左右25乙乙 肝肝(4)抗)抗-HBe出现时间:随着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的消失而出现抗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抗-HBe阳性者中,阳性者中,16.3%30%左右左右HBV DNA仍阳性仍阳性 可能与前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基因变异有关 -干扰素疗效较差干扰素疗效较差26(
10、5)HBcAg乙乙 肝肝HBcAg主要存在于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颗粒 核心中核心中。在血液中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在血液中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6)抗抗-HBc抗抗HBc-IgM:是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急性感染持续时间:急性感染持续时间:618个月个月抗抗HBc-IgG:凡凡“有过有过”HBV感染者均可阳性感染者均可阳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的免疫原性最强27(6)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
11、PCR法法(7 7)DNAPDNAP(DNADNA多聚酶):是逆转录酶多聚酶):是逆转录酶位于位于HBVHBV的核的核 心部位,直接反映心部位,直接反映HBVHBV复制能力的指标。复制能力的指标。乙乙 肝肝(8)HBxAg: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28乙乙 肝肝介绍三个概念:介绍三个概念:“两对半两对半”血清抗原血清抗原抗体转换率:抗体转换率:HBeAg 抗抗-HBe “转转 阴阴”常用指标:常用指标:血清血清HBeAg/抗抗HBe转换率转换率 HBV-DNA 阴转
12、率阴转率 HBsAg阴转阴转?29(三)HCV 丙丙 肝肝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原称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年Chiron公司利用逆转录酶随机引物从受染的黑猩猩公司利用逆转录酶随机引物从受染的黑猩猩血清中成功克隆出与血清中成功克隆出与HCV RNA互补的互补的cDNA。HCV为单股正链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能属黄病毒属病毒,可能属黄病毒属30(三)HCV 1、病病毒毒核核酸酸性性质质黄病毒属,单股RNA,9400个核苷酸。根据核苷酸的同源程度,目目前前世世界界上上有有1010个个以以
13、上上基基因因型型,但但主主要要有有4 4个个基基因因型型:/1/1a a、/1b、/2a、/2b。每个基因型又有若干亚型。我国北方以2a为主,南方以1b为主。31丙丙 肝肝32HCV 3、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有黑猩猩动物模型4、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可检测抗-HCV。抗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为病毒感染标志目前尚无法检测目前尚无法检测HCV的抗原成份。的抗原成份。331、病病毒毒核核酸酸性性质质单股环状RNA,1680个核苷酸,是目前已知最小病毒。2、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四)HDV 直径:直径:3537 nm表面包裹表面包裹HBsA
14、g核心为核心为HDV RNA和和 HDAg34丁丁 肝肝HDV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为缺陷病毒,必须依赖HBV才能复制。才能复制。(四)HDV:为什么外层是HBsAg?HDVRNA基因组缺乏复制其外壳的基因密码,因而必须依赖HBV为其提供HBsAg作为自己的外壳。所以HDV必须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或和HBV同时感染。35丁丁 肝肝3.HDAg和抗和抗-HDVHDAg:是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感染的直接标志抗抗HDV-IgM:是是HDV早期感染标志早期感染标志抗抗HDV-IgG:是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既往感染的标志慢性慢性HDV感染时,两种抗体可长期共存感染时,两种抗体可长期共存36(五
15、)HEV 1、病病毒毒核核酸酸性性质质萼状病毒,含单股正链RNA。7500核苷酸。有两个亚型。2、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直径3234nm球型颗粒。3、抵抵抗抗力力:HEV不稳定,在4易裂解,对各种消毒药品敏感。37HEV 4、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与动物模型:组织培养已成功。动物模型为猴(食蟹猴、须狨猴、恒河猴、埃塞俄比亚猴),黑猩猩等。5、抗抗原原抗抗体体系系统统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由于IgG抗体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年,IgG抗体亦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38三、流行病学(一一)传染源传染源 1 1、患者、患者(1 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无携带者,无慢性病人)。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16、(无携带者,无慢性病人)。排排病病毒毒时时间间从从起起病病前前两两周周,到到潜潜伏伏期期末末为为高高峰峰,持持续到黄疸后续到黄疸后8 8天。天。发病后发病后3 34 4周,基本无传染性。周,基本无传染性。起病后起病后3030天仍有少数患者从粪便中排毒。天仍有少数患者从粪便中排毒。39传染源(2 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 排排毒毒时时间间从从起起病病前前数数周周,持持续续于于整整个个急急性期。性期。慢慢性性乙乙型型肝肝炎炎和和病病毒毒携携带带者者:其其传传染染性性贯贯穿穿整整个个病病程程。传传染染性性的的大大小小与与病病毒毒复复制制 指指 标标 有有 关关。(HBeAgHBeAg,HBVHBV D
17、NADNA,DNAPDNAP),),与转氨酶水平高低无关系。与转氨酶水平高低无关系。40传染源(3 3)丙型肝炎)丙型肝炎 急急性性患患者者从从起起病病前前两两周周起起有有传传染染性性。起起病病后后血血中中HCV RNAHCV RNA阳性代表有传染性。阳性代表有传染性。由由于于HCVHCV在在血血中中的的浓浓度度很很低低,因因次次即即使使HCV HCV RNA RNA 阴阴性性仍不能排除有传染性。仍不能排除有传染性。输血时,抗输血时,抗HCVHCV阴性,亦不能排除有传染性。阴性,亦不能排除有传染性。l抗原的局限性抗原的局限性l潜伏期潜伏期l检测的敏感性检测的敏感性41传染源(4)丁型肝炎以慢性
18、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主。HDAg和抗HD阳性均代表有传染性。(5)戌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其传染性从起病前9天到发病后8天。42传染源:2、携带者l乙、丙、丁型肝炎存在慢性病毒携带者。l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最多。l丙型肝炎在人群中也有相当的比例。如义务献血者丙肝占0.5,职业献血者丙肝占310。43(二)传播途径:1、粪粪口口途途径径:指粪便内的病毒通过污染各种物品,包括手、日常用品、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主要见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44粪口途径:(1)卫生情况不良:主要见于集体单位,如幼托机构、学校、军队、厂矿等,由于食物卫生不良,(食物未洗干净、苍蝇携带或炊事人员本身就是患者或携带者,造成肝炎之爆
19、发)。45粪口途径:(2)水型传播:粪便入水,饮用生水而致。例1:印度加尔各答市,因饮用恒河“圣水”导致肝炎爆发,短期内病例达29万。例2:国内等农村河网地区,粪船入河导致沿河地区肝炎爆发。46粪口途径:(3)食用贝类(毛蚶)甲型肝炎病毒在毛蚶体内有集毒作用。(每天34M3水过滤)生食,1988年,上海流行甲型肝炎,患者达31万。472、经血传播:主要见于乙、丙、丁型肝炎(1)输血及血液制品,由于献血员的筛选,此类病人已明显下降。如HBsAg的发现,使输血后肝炎减少了38%。但由于筛选敏感度的限制(丙型肝炎)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卖血),此类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仍占主导地位。48经血传播:(2)医源
20、性污染皮试,1百万ml即可接种预防接种手术器械,口腔科,内窥镜检查其他:如血透,本院48%以上丙型肝炎49经血传播:(3)吸食毒品(4)吸血昆虫,蚊,臭虫503、母婴传播:原因:胎盘由于某种原因开放,分娩时血窦开放,出生过程中胎儿吸入,哺乳。约占婴幼儿HBV感染的1/3。(余2/3为生活密切接触及注射等方式)纠正:“垂直传播”,仅水平传播的特殊形式。514、性接触传播:见于乙、丙型肝炎。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含有病毒。家庭集聚现象。52(三)易感者 1、甲型肝炎幼儿易感。原因6个月以前不易感染。随年龄的增长,隐性感染逐年增加,20岁以前90HAVIgG抗体阳性。2、乙型肝炎婴幼儿及青少年易感
21、。53易感者 3、丙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而且不同株、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4、丁型肝炎HBsAg阳性患者或病原携带者。5、戊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54(四)流行特点 1、甲型肝炎(1)地区:以卫生条件为流行主要因素第三世界发达国家,农村城市(2)年龄: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我国20岁以上成人,感染率90%(3)季节性:秋冬季,春末夏初55流行特点:2、乙型肝炎(1)地区:世界性分布,不以经济发达的程度而异(2)高危人群HBV感染母亲的子女血透,血友病患者医务人员:口腔,血透析,检验,手术科室药瘾者,同性恋(西方)56流行特点 3、丙型肝炎地区与高危人群:同乙型肝炎57流行特点 4、丁型肝炎(1)地
22、区:表现为地区性聚集现象世界:意大利南部,中东阿拉伯国家,南美委瑞内拉,中国:四川20%,江苏:扬州、泰兴14%(2)其他同乙型肝炎5、戌型肝炎同甲型肝炎58五型肝炎病毒简要对照五型肝炎病毒简要对照 HAV HBV HCV HDV HEV基基 因因 组组 RNA DNA RNA RNA RNA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消化道消化道 血液血液/体液体液 血液血液/体液体液 血液血液/体液体液 消化道消化道慢性化否慢性化否 否否 是是 是是 是是 否否 血清学血清学 抗抗HAV-IgM HBV M 抗抗-HCV HDAg 抗抗HEV-IgM 检测检测 抗抗HAV-IgG 抗抗HDV-IgM 抗抗HDV-I
23、gG59四、发病原理(一)甲型肝炎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理尚不清楚。以前认为甲型肝炎病毒可直接破坏肝细胞。现在有人认为甲型肝炎病毒不破坏肝细胞;甲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并从粪便排出后,肝细胞损伤才开始出现。提示甲型肝炎病毒可能通过免疫介导和/或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6061发病原理(二)乙型肝炎HBV在肝细胞内复制,以芽生的方式释放,不直接破坏肝细胞。感染HBV的肝细胞表面有抗原成份的改变,可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的识别,产生免疫反应,通过破坏肝细胞。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抗体依赖性淋巴细胞 (ADCC)抗抗-LSP抗抗-LMP自身免疫自身免疫62机体在婴儿时期感染HBV,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此时机体免疫系
24、统将视HBV为宿主本身的成份,不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形成HBV携带者。成人感染HBV,通常(90%左右)表现为急性肝炎,不易形成慢性携带状态。病毒感染肝细胞后,可在细胞膜表达HBsAg、HBcAg,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进而免疫攻击病毒感染肝细胞。NK细胞:不需致敏细胞:不需致敏CTL(CD8+):主要靶抗原为肝细胞膜上主要靶抗原为肝细胞膜上HBcAg63发病原理(三)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还不清楚。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肝细胞损伤有下列因素的参与:HCV直接杀伤作用直接杀伤作用宿主的免疫因素宿主的免疫因素 64发病原理:(四)丁型肝炎丁型肝炎出现在已感染有HBV的患者或携带者,
25、其发病过程取决于HDVHBV的关系。1、协同感染指机体原无HBV感染,HBVHDV同时感染时,谓之。协同感染常表现为急性肝炎。因为HDV以HBV的存在为其存在的生物学条件。当HBV为急性肝炎的过程时,HDV通常不超越其存在。65发病原理-丁型肝炎:2、重叠感染指机体原已有HBV感染,再加上HDV感染。重叠感染的结果依原HBV的感染状态不同而异。(1)HBV携带者+HDV表现为急性肝炎,但易转为慢性HDV感染。(2)HBV慢性肝炎+HDVHBeAg(+)暴发性肝炎HBeAg(-)慢性进行性肝病66六、临床表现:67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2000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性肝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