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视频2010王兰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养生视频2010王兰青.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常用的养生方法常用的养生方法精神养生法精神养生法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肝胆内科肝胆内科 王王 兰兰 青青一一 精神养生法的概念精神养生法的概念 精神养生法又称为心性养生法,精神养生法又称为心性养生法,通俗地讲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通俗地讲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的。二二 健康长寿的定义健康长寿的定义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健康:世界
2、卫生组织对健康(WELLNESSWELLNESS)的新定义:的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在于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和疾病,还在于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道德健康)。”(四维四维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概念)即人的健康状况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即人的健康状况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表现为一个人的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步表现为一个人的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步态稳健,精力充沛,快睡好眠,食欲良好,态稳健,精力充沛,快睡好眠,食欲良好,二便通畅以及二便通畅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等等等良好的个人修养良好的个人修养1 1
3、、境界:性情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境界:性情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与达观;坦荡与达观;2 2、个性:性格温柔和顺,言行举止得到众人认可,、个性:性格温柔和顺,言行举止得到众人认可,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和冲动感;3 3、处世技巧:看问题、办事情都能以现实和自我、处世技巧:看问题、办事情都能以现实和自我为基础,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为基础,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4 4、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强烈,能有选择、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强烈,能有选择地与朋友交往,尊重他人人格,接人待物能宽大
4、地与朋友交往,尊重他人人格,接人待物能宽大为怀。既善待自己,自爱、自信,又能助人为乐,为怀。既善待自己,自爱、自信,又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二二 健康长寿的定义健康长寿的定义寿:寿限,就是指自然赋予的寿命期限。寿:寿限,就是指自然赋予的寿命期限。内经内经称为称为“天年天年”;灵枢灵枢天年天年说是说是“百岁百岁”;素问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也说是也说是“百岁百岁”。唐朝王冰认为:唐朝王冰认为:“度百岁,谓之一百二十岁也。度百岁,谓之一百二十岁也。”尚书尚书洪范洪范云:云:“一曰寿,百二十岁也。一曰寿,百二十岁也。”东医宝鉴东医宝鉴内景篇内景篇身形身形:“人者物之灵也,人者物之灵也,寿
5、本四万三千二百余日。寿本四万三千二百余日。”由此可见由此可见大致在一百二十岁左右。大致在一百二十岁左右。现代研究并公认:人的寿命大致在现代研究并公认:人的寿命大致在110-150岁。岁。二二 健康长寿的定义健康长寿的定义庄子庄子盗跖盗跖曰:曰:“人上寿百岁,中寿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八十,下寿六十。”六十岁以下称之为六十岁以下称之为“夭夭”。中医认为,影响人体寿夭的主要原因无外中医认为,影响人体寿夭的主要原因无外先天禀赋、后天调摄、气候与地理环境等先天禀赋、后天调摄、气候与地理环境等因素。养生就是要从优化这些因素入手。因素。养生就是要从优化这些因素入手。三三 精神养生的意义精神养生的
6、意义“精神养生精神养生”通俗地讲就是通俗地讲就是“养心养心”。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和关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键。有人预测,养心将成为有人预测,养心将成为2121世纪的健康主题。世纪的健康主题。所以说,心态平衡,心理健康是所以说,心态平衡,心理健康是WELLNESSWELLNESS的关键的关键四四 精神养生的方法精神养生的方法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精神养生的基本原则:“独立守神独立守神”。是指避免外界各种因素侵扰,不依赖外力,是指避免外界各种因素侵扰,不依赖外力,能地对自己的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7、感能地对自己的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自我控制,以保等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自我控制,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协调稳定,维护人与自然的持生命活动的协调稳定,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和谐平衡。四四 精神养生的方法精神养生的方法(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 (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1 1、清静养神、清静养神 1、情志节制法、情志节制法2 2、立志养德、立志养德 2、情绪宣泄法情绪宣泄法3 3、循理乐俗、循理乐俗 3 3、情志转移法、情志转移法 4 4、疏导法、疏导法 5 5、情志制约法、情志制约法 四四 心性养生的方法心性养生的方法(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1 1、清静养神、清静
8、养神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耳目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感觉器官,人处于社会耳目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感觉器官,人处于社会中,外界纷扰的刺激必然会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人的精神,中,外界纷扰的刺激必然会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人的精神,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均会使精神烦劳而心神不宁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均会使精神烦劳而心神不宁 故此,庄子提出了故此,庄子提出了“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的养神方法,的养神方法,达到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心不乱的清静境界。达到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心不乱的清静境界。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所言:所言:“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
9、毒,弗之能害。风苛毒,弗之能害。”(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清静养神清静养神少私寡欲少私寡欲“少私寡欲少私寡欲”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的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道德经经中;中;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则描述为则描述为“志闲而少欲志闲而少欲”;类修要诀类修要诀提出提出“绝私念以养其心绝私念以养其心”。都是主张减少私欲,降低嗜欲,还心神以都是主张减少私欲,降低嗜欲,还心神以清静。清静。(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清静养神清静养神静默坐忘,收摄心神静默坐忘,收摄心神 静默坐忘源于道家和佛家的修行方法。静默坐忘源于道家和佛家的修行方法。经过训练,入定后可以达到物我两忘,无经过训练,入定后可以达到物我两忘,无思无
10、虑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机体思无虑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机体排除一切外物的干扰能充分发挥自主调节排除一切外物的干扰能充分发挥自主调节控制、恢复身心和谐的作用。控制、恢复身心和谐的作用。(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立志养德立志养德2 2、立志养德、立志养德立志:有理想,树信念。立志:有理想,树信念。内经内经倡导的倡导的“恬淡虚无恬淡虚无”;老子倡导的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清静无为”;庄子提出的庄子提出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等。等。他们倡导的是摒弃杂念,淡漠名利,心神他们倡导的是摒弃杂念,淡漠名利,心神内守,追求理想,实现抱负,成为救世济内守,追求理想,实现抱负,成为救
11、世济人的有用之材。人的有用之材。(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立志养德立志养德养德:多行善事,多交善友。养德:多行善事,多交善友。“多行善事多行善事”,古人称,古人称“积德行善积德行善”,现,现在称在称“助人为乐助人为乐”。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认为,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认为,身心修养好的人,内外百病皆不发生,祸身心修养好的人,内外百病皆不发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祟;道德修养不好者,纵乱灾害亦无由作祟;道德修养不好者,纵服玉液金丹,也不能长寿。服玉液金丹,也不能长寿。(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循理乐俗循理乐俗3 3、循理乐俗、循理乐俗开朗乐观:开朗乐观:中医学认为:精神
12、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中医学认为: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素问素问举痛论举痛论言:言:“喜则气和志达,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营卫通利”。(一)修性养神(一)修性养神-循理乐俗循理乐俗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老子曰: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时常,时常享受满足感。享受满足感。(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人的情志人的情志就
13、是指喜、怒、忧、思、悲、恐、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七情节制法七情节制法1 1、七情节制法、七情节制法 中医学认为,七情内伤是造成疾
14、病的重中医学认为,七情内伤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学会有理智地驾驭易冲动的感情,要原因。学会有理智地驾驭易冲动的感情,调节不良的过激情绪,以防止不良情志对调节不良的过激情绪,以防止不良情志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造成伤害。(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七情节制法七情节制法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云:云:“御精神,收魂魄御精神,收魂魄”,“和喜怒和喜怒”,“使志无怒使志无怒”,“使志安宁使志安宁”;灵枢灵枢本神本神曰:曰:“志意和,则精神专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老老恒言老老恒言戒怒戒怒中指出的:中指出的:“人借气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
15、养,所忌最是戒怒,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戒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我气,即足以伤我身。”(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七情节制法七情节制法戒怒的方法很多:戒怒的方法很多:老老恒言老老恒言燕居燕居中提到的方法:中提到的方法:“虽虽时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时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可以涣然冰释。”这里还是要用到良好的修养及性格,去驾这里还是要用到良好的修养及性格,去驾驭最为过激的行为。驭最为过激的行为。(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情绪宣泄法情绪宣泄法2 2、情绪宣泄法:、情绪宣泄
16、法:解除心中的气结、思结、解除心中的气结、思结、怒结怒结直接宣泄法直接宣泄法:间接宣泄法:间接宣泄法:向他人倾诉;向他人倾诉;写诗作文;写诗作文;导引情志(如气功、太极等)。导引情志(如气功、太极等)。(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情志转移法情志转移法3 3、情志转移法:、情志转移法:静思移情: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找静思移情: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找出症结,制定措施,付诸实施。出症结,制定措施,付诸实施。爱好移情:音乐、琴棋书画、运动、爱好移情:音乐、琴棋书画、运动、劳动等等。劳动等等。4 4、疏导法:心理学,环境严肃,尊重、疏导法:心理学,环境严肃,尊重隐私隐私(二)情志调摄(二)情志调摄-情
17、志制约法情志制约法5 5、情志制约法:是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衍、情志制约法:是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衍生出来的方法。生出来的方法。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指出:“怒伤肝,怒伤肝,悲胜怒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喜伤心,恐胜喜”,“思伤思伤脾,怒胜思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恐伤肾,思胜恐”。朱丹溪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指出朱丹溪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指出“因因七情而起之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药所能七情而起之病,宜以人事制之,非药所能疗也。疗也。”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心性养生的方法心性养生的方法【小结小结】精神养生就等同于现代医学的心理
18、卫生保精神养生就等同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健法;精神养生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精神养生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精神养生的方法精神养生的方法恒心和毅力恒心和毅力心性养生的方法心性养生的方法【养生歌诀】静坐常思身已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知足之人心长乐,能忍气者身自安。下篇下篇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1.4 中中 年年 养养 生生一、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一、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段的划分,中年是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段的划分,中年是指从指从45岁岁60岁这段时期。岁这段时期。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在
19、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在3030岁以后,大约每岁以后,大约每增加增加1 1岁,功能减退岁,功能减退1%1%。“多事之秋多事之秋”。景岳全书景岳全书中兴论中兴论强调:强调:“故人于中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尚余强半”。二、养生宜忌二、养生宜忌1 1、宜精神少虑、宜精神少虑2 2、忌生活无规律、忌生活无规律3 3、忌暴饮暴食、忌暴饮暴食4 4、宜节制房事、宜节制房事5 5、忌有病不求医、忌有病不求医6 6、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二、养生宜忌二、养生宜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运动过度的十大身体信号运动过度的十大身体信号1 1、胸部大汗、胸部大汗-应
20、立即停止剧烈运动;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2 2、头晕心慌,眼前发黑、头晕心慌,眼前发黑-停止运动,坐下停止运动,坐下休息,降低头部位置,保证脑部供血;休息,降低头部位置,保证脑部供血;3 3、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停止运动;停止运动;4 4、腰酸尿多、腰酸尿多-尤其是夜尿多,是肾虚的表尤其是夜尿多,是肾虚的表现,应减少运动量;现,应减少运动量;5 5、神疲无力、神疲无力-有肝病的人,减少运动量;有肝病的人,减少运动量;二、养生宜忌二、养生宜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运动过度的十大身体信号运动过度的十大身体信号6、喘息气促-肺气受损,减少运动量;7、四肢无力-脾气受损,如伴有胃胀不食,应减少运动量;8、神
21、情抑郁-肝胆受损;9、失眠多梦-心阴受损;10、遗精带下-肾阴受损。下篇下篇 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老老 年年 养养 生生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年期:老年期:60岁后,岁后,生理特点: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功能自然衰退,生理特点: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功能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谐和的稳定性降低。机体调控阴阳谐和的稳定性降低。心理特点:生理、社会的原因给老年人带来了心心理特点:生理、社会的原因给老年人带来了心理上的变化:如失落感、忧郁感、遗弃感、孤独理上的变化:如失落感、忧郁感、遗弃感、孤独垂暮、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为常见现象;垂暮、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为常见现象;甚至产生性格
22、变异,自我封闭意识增强,表现为甚至产生性格变异,自我封闭意识增强,表现为固执、刻板、保守和易猜疑等。这些特点预示着固执、刻板、保守和易猜疑等。这些特点预示着老年人易于诱发多种疾病,患病后较难恢复。老年人易于诱发多种疾病,患病后较难恢复。二、老年人养生方法二、老年人养生方法1.运动养生运动养生老年运动的最佳选择老年运动的最佳选择【百练之祖百练之祖健步行健步行】健骨健骨健康体魄,始于足下;健康体魄,始于足下;强心强心走步强心,健康法宝;走步强心,健康法宝;代谢代谢调整全身功能调整全身功能提神提神放松大脑皮层放松大脑皮层疗疾疗疾改善脏器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脏器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二、老年人养
23、生方法二、老年人养生方法【注意事项】老年人健步行五字箴言:选、缓、轻、姿、恒。选:环境和时间绿色环境或河边;黄昏、饭后、睡前。缓: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忌过急过劳。轻:轻装上路,轻松自然;姿:走姿端正,抬头挺胸,双目平视,有节奏的呼吸。恒:持之以恒。二、老年人养生方法二、老年人养生方法2.精神养生精神养生 3.饮食养生饮食养生 4.保健灸保健灸 5.按摩按摩6.药物养生药物养生 7.房事养生房事养生 8.起居养生起居养生 二、老年人养生方法二、老年人养生方法附: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社会会长赵朴初92岁时之作:宽心谣【宽心谣】日出东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小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喜欢,女也喜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二、老年人养生方法二、老年人养生方法【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其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惧老,仍拣重担挑;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下不到;人老不买老,甘做一小草。
限制150内